APP下载

乡村未来社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路径研究
——以余村未来社区项目为例

2022-12-02庞超飞

山西农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村民社区

□庞超飞

(中共安吉县委党校,浙江 湖州 313300)

未来社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既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细胞”,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缩影[1]。

2020 年8 月,安吉县余村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试点项目。2021 年7 月,安吉县获评“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首批试点单位,余村成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重要样本。

余村未来社区规划单元总面积为37.32 km2,通过以余村未来社区项目的创建带动天荒坪集镇以及周边山河村、马吉村、银坑村、横路村等乡村联合体,最终实现乡村共融、村民共富的目标。

1 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融入共同富裕理念的方式

随着《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浙江省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已经全面推进。未来社区的建设如何融入共同富裕理念对浙江省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社区建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以“九大场景”(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和治理场景)建设为功能单元[2]。其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在价值理念和目标要求上是基本一致的。

1.1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要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3]。《方案》提出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对未来社区的“教育场景”“健康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有学者认为,“城乡均衡发展问题是共同富裕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要推进共同富裕,也就意味着在很多领域还做得不够,有很多方面可以提升。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或者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是共富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4]。《方案》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以土地为重点的乡村集成改革等路径,为乡村未来社区的村庄建设和产业经营指明了主攻方向。

1.3 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要求,努力畅通供需循环,着力激发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健全的内需体系。”[5]《方案》提出加快社区商业、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双创”空间,对于未来社区的“邻里场景”“创业场景”提供了发展路径。

2 “九大场景”的运用与共同富裕的实现

余村未来社区项目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对于全省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按照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工作要求及结合周边地区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经验,基于乡村振兴的需求,通过产业导入和治理创新,推动人本化、生态化、融合化,实现农村“新型社群”的重构,切实破解人才、乡贤进村落户难,以及土地要素制约等束缚[6]。

余村未来社区项目以实现村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通过整治村庄环境风貌、农田水利,建设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盘活土地资源、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未来社区样板。

关于“社区”的研究中,有学者将“社区建设”概括为“三体”,硬体指社区内有形的物质,主要指地理环境、交通、学校、医院、公园等各种公共设施和建筑;软体指社区内在的规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社区公约、价值观、方言等;韧体指社区的权力结构和组织关系,主要包括社区内公私机构、各行各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社区内各阶层的群众团体,以及上述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维系力量[7]。从上述“三体”的建设来论述“九大场景”的落地。

2.1 硬体建设方面

未来社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硬体建设。硬体建设主要指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涵盖了“教育”“健康”“建筑”“交通”“创业”等多个场景。余村未来社区项目将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学场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之家等养老设施机构,图书馆、文化礼堂等文化服务设施,创业孵化中心、人才公寓等创业场地,建设公路、绿道、公交站、自行车公共服务点等交通设施。

2.2 软体建设方面

软体建设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邻里、服务等多个场景。余村未来社区项目软体建设,主要通过亮家规、亮家训、编村志、立村规等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元素;开展优秀党员、先锋家庭、最美个人等评选活动,引领村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开展“村晚”、乡村运动会、年货节、七夕庙会等节庆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促进村民交流合作。

2.3 韧体建设方面

韧体建设主要涵盖乡村治理的范畴,主要涉及治理场景。余村未来社区以乡村党建为引领,乡村自治为抓手,优化基层治理格局,构建“村党组织+党员先锋+乡贤志愿者”的组织架构,建立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姓服务队和道德评判团等组织,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自治格局。不断优化村民选举方式,采取“先晒业绩,后绘蓝图,再选班子”的做法,选出村民信任、能干实事、心中有村民的村委班子。落实民主监督和决策机制,通过村两委负责人建议、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的形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表决权。

3 余村未来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余村未来社区项目在严格按照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的基础上,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关元素,探索出先富带后富“1+1+4”模式、村庄发展“三同步”模式、资源整合“分区块”模式、社会治理“数字化”模式。

3.1 创新“1+1+4”组团发展模式,多村联营探索乡村共同致富

组团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相似地域、相近片区实施资源优化组合、思路共谋共享。缩小城乡差距是推行乡村片区组团、区域联动发展的根本目标[8]。

截至2020 年,余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24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 680 元,相较于周边村社,在村庄建设、乡村治理、产业经营等方面发展较快。

结合浙江省未来社区项目试点建设契机,立足余村先发优势基础,创新“1+1+4”组团发展模式,通过以余村未来社区项目的创建带动天荒坪集镇以及周边马吉村、山河村、横路村、银坑村的发展,通过推进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引导村与村之间的差异互补发展,加快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实现乡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增长,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人才共享,最终实现村庄共同发展和村民共同富裕。

3.2 建设、治理、经营协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会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重要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9]。

余村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人才缺乏、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在未来社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协同推进项目建设、村庄治理、产业经营。

在项目建设前,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对接社会资本,提前布局相关业态。在项目推进中,政府、村民、投资方、施工方等建立多方协商与监督机制。在项目竣工后,政府、村民、投资方对项目进行共同验收和运营协商,确保项目资源有效利用。以余村绿道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前,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发布招商信息邀请有投资意向的社会资本参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并预留充足的业态布局空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政府、村民、社会投资方、施工方定期协商机制,对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协商;在项目竣工后,组织村民、投资方及相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对后期运营进行责任分工,确保社会资本引得进、留得住[10]。

3.3 因地制宜功能分区,资源整合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余村未来社区项目结合余村及周边村社区位、资源禀赋等相关情况,对天荒坪集镇、余村、山河村、马吉村、银坑村、横路村进行功能区定位:确定余村、山河村为“两山”农耕区,天荒坪集镇为“两山”农创区,马吉村为“两山”人居区,银坑村为“两山”玉竹区,横路村为“两山”宜水区。

在村庄规划方面,将医院、学校、养老机构、图书馆、文化礼堂等设施集中布局在中心集镇和马吉区块,并将马吉村定位为未来的居住区块,逐步引导横路、银坑等区块村民搬迁至马吉区块,避免了公共设施重复建设,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户片区化搬迁,腾挪出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以发展民宿产业,使该区块的民宿产业能够集聚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持股、农户搬迁等措施,整合出连片农田、山林,利用工商资本建设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园,促进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3.4 数字赋能生产生活,数字化改革助推乡村共同富裕

浙江省积极推进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数字产业、数字技术加速在浙江乡村落地生根,开创了浙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新纪元[11-13]。

余村未来社区项目依托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契机,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余村乡村大脑建设为例,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ICT 技术为乡村未来社区赋能,通过开发智慧治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应用模块,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公开化、现代化,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和治理水平;开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服务等应用模块,实时监控产业发展情况,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步伐[14-16]。

3.5 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助推共享社会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村级党组织是村庄治理的领导核心,决定着一个村庄的发展方向。在村规民约的制订方面,余村坚持“村民事村民定村民守”原则,在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充分发挥村民的建议权和决定权。

在村规民约的实施方面,余村对遵规守约者进行物质奖励,将违规违约者纳入红黑榜公示,并取消享受村集体的分红收入、奖补资金、福利政策等措施,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庄治理参与度。

在乡村治理方面,余村在坚持党建引领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乡贤、志愿者作用,组建乡贤参事会、百姓服务队、道德评判团、平安巡防队等群团组织,提升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在村庄事务决策方面,余村以“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大事大家干”的原则,充分发挥“两山议事会”作用,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事村民办,村民事村民管,充分发挥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17]。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村民社区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社区大作战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