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野下的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
2022-12-01王才文
王才文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总体确立了“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学校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课程体系,不仅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质量的巩固,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质量,对落实“五育并举”、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滨州实验中学历来注重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丰富学生职业体验活动,指导学生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联系校外职业体验基地,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育人效果显著。
一、完善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必修课是新时代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人生必修课,针对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调研,科学设计劳动教育教材。学校以劳动品德教育为基础,涵盖劳动概论、劳动方法、社会分工、劳动合作等内容,在设计上抓住青春期学生的思维特点,突出劳动责任观念及劳动方法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教研,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新高考改革与个人就业发展、高中课程与大学专业、自主选课与学习统筹、职业道德能力与价值观、职业理想与兴趣等。
二、建立多元的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基地
建立相应的职业体验活动基地,由课题主持人等人员主动联系相关单位,洽谈活动基地合作事宜,签定课题组活动基地协议书,并举行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杨柳雪爱鑫生态农场、博华农业蔬菜基地等;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周恩来骨灰撒放地纪念碑等;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基地:秦皇河老年公寓、滨州市人防科普体验馆、滨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滨州市博物馆;职业服务劳动实践基地等。
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滨州市公安局、滨州禁毒教育体验室、出入境服务大厅,真切感受各个行业的劳动价值。
在“交警指挥大厅”,学生了解到,滨州市共建设视频监控设备8000余套、制高点监控设备92套、电子警察设备1865套,形成了空中防控网。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设备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实时推送、扁平化指挥、精准化防控,实现了道路交通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家还参观了交警大数据分析研判室、融媒体中心、执法监督室,并通过展板了解交通法规。
在滨州禁毒教育体验馆,什么是毒品?毒品有什么危害?怎样识毒、拒毒?警察同志一一为大家介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民警特别安排学生通过9DVR感受“毒瘾发作时的痛苦”,部分同学直呼:“太晕了,太难受!”
在出入境接待大厅,学生牛锦程以“暑假去以色列看望留学的舅舅,该如何办理出入境手续”为题,向工作人员提出了疑问。工作人员以此为例,介绍了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流程:提交证件、填表、拍照、采集信息。
三、著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一)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学校主动联系对接、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通用技术基地。
(二)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三)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
学校不断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作者单位:滨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