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系统演化机理与发展路径

2022-12-01叶琼元夏一雪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警务情报决策

叶琼元,夏一雪

1.浙江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0;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智慧警务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1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传统的“被动反应式”和“救火队式”警务模式逐渐向“主动式”和“服务式”转化,社区警务、问题导向警务、情报主导警务(Intelligence-led Policing,简称“ILP”)等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现象[1]。当前,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迅速、效果显著,但是事物发展是螺旋式的,该模式发展必然会(或许已经)迎来瓶颈期。因此,通过检视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发展演化规律,挖掘制约其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政府提高警务效能。

国内外学者有关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研究成果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从实践层面看:一是研究该模式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例如Jerry H. Ratcliffe等重点讲述在洪都拉斯等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总结[2];二是研究与多种模式的结合应用,包括在社区警务[3]、智慧警务[4]等背景下对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提供新角度和新思考[5];三是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如情报搜集技术(Web技术[6])、情报整理技术、情报分析技术[7]、情报发布技术等。从理论层面看:一是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国内外比较与借鉴,如Carter D. L.、洪磊、吕雪梅、王瑾等对英国国家情报模式(NIM)[8]、美国CompStat警务模式、澳大利亚模式[9]、加拿大模式等进行深入比较和总结;二是不同警务模式之间的理论比较及借鉴,如黄沛、贠平良[10]、Natasha Tusikov[11]等就社区警务、问题警务等多种模式进行区分;三是警务模式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如Carter D. L.等[12]提出为公共政策提供理论性和功能性的框架;四是研究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深层次内涵,包括概念之争[13]、内容、情报源内外动力、工作机制[14]、最终归宿之争等[15],如胡雅萍等分析情报干预与情报服务之间的关系[16];五是研究情报主导警务的综述类型,代表作者有李雪琛[17]、彭知辉[18]、洪磊、朱晓峰[19]等。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大多选择定性分析,擅长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综述归纳形式,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警察学等多视角进行研究,定量分析较少。国外学者则采用调查、访谈、交流形式进行静态量化分析,如Ian Stanier[20]、Steve Darroch[21]等用线性回归方程等形式进行研究。

基于此,笔者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情报能力为推动力、以决策需求为牵引力,将主导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级全息建模(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简称“HHM”)进行影响因素识别,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系统演化模型,动态模拟分析关键因素的影响,从而输出结论与思考,总结该模式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发展路径,预测其未来向智慧警务模式发展的趋势。

2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核心界定与影响因素识别

2.1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核心界定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是指将情报置于决策的核心位置,通过对信息的数据统计、数据挖掘获得高价值的情报,帮助执法机构应对威胁、制定相关战略规划以便消除或减少威胁[22]。综合国内外文献,彭知辉、Carter J. G.[23]、Eck J. E.[24]等都对主导能力进行界定,认为其是该模式的核心。

梁慧稳[25]、石拓[26]等都强调主导能力是情报工作推动力和公安工作对情报需求牵引力的合力,不仅突出情报对于公安工作的指导作用,还强调公安工作(警务决策)对于情报的反馈和融合作用,强调该警务模式的升华,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能力的界定

2.2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影响因素识别

以主导能力为核心,分别就情报能力和决策需求进行影响因素识别,笔者综合文献梳理、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因素,并采用HHM模型以更好识别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影响因素[27]。

2.2.1 情报能力

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情报流程的统一定义,美国情报界认为,情报流程包括计划与指导、搜集、处理与加工、分析与生产、分发与整合、评估与反馈[28]。因此,基于“情报链”[29]理论,本文情报能力主要包括情报搜集、情报整理、情报分析、情报传播等方面。

2.2.1.1 情报搜集能力

综合文献分析,可以得出情报搜集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1)搜集来源多样性。搜集来源包括开源网站、大数据资源库等,情报收集广泛、全面、及时,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保证情报信息数量和质量。(2)搜集技术和平台。当前在大数据环境以及各级公安机关构建数字化大平台的形势下,网络布建合理性、搜集平台整合度、搜集抓取捕获敏感信息的技术水平等都是重要因素。(3)搜集标准度。情报搜集人员需要领会使用者的意图,把握特定搜集标准,如字符及其含义、形式以及相关来源等。

2.2.1.2 情报整理能力

情报整理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过程,影响情报整理能力的因素包括:(1)整理内容繁简程度。需要发挥人的经验水平来决定主导方式是简单或繁杂,决定情报信息内容的主要和次要矛盾等。(2)整理方式。需要通过补充、浓缩等整理方式来提高搜集信息的价值及其未来可利用性。(3)整理容错能力。需要发挥人的容错能力来判断内容的真伪,即大数据环境下存在大量开源但不真实的信息,需要整理人员搜集大量情报信息进行佐证和验证。

2.2.1.3 情报分析能力

英国国家情报模式(NIM)、美国CompStat警务模式等重点在于计算机统计分析,离不开以下要素:(1)分析人员素质。分析人员高度的情报观念和意识、经验水平和价值判断,决定了信息加工处理、分析研判的不同。(2)分析标准。将那些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编码、合并、压缩,转换格式,使之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使数据分析软件能够直接识别、解读。(3)分析方法与技术。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归纳、推导、运算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包括云计算、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回归分析、情感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以及犯罪情报分析、调查物证分析以及战略分析等方法。(4)分析形式。情报产品中具有决策导向、实际价值的战略信息的体现程度是不同的,包括情报简报、犯罪形势分析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月度情报报告、战略影响表等。

2.2.1.4 情报传播能力

情报传播能力是为有需求者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服务的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传播及时性、传播准确性、传播影响程度。其中,传播影响程度包括传播范围、传播领域等。

2.2.2 决策需求

决策包括应对威胁(实战化决策)、制定相关战略规划以便消除或减少威胁(预测能力),相对应的,决策对情报的需求包括即时需求和长期需求两部分。情报使用者根据现实问题提出明确的情报需求,并利用情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实际效果产生新的决策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2.2.2.1 实战化决策(即时需求)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实质是将情报研判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即在情报产品支持下形成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决策模式。因此,决策者要在部署资源、响应力度、应急预案准备力度、处置效果等环节加强应用[30]。(1)部署资源,包括对警力、车辆等警务资源的调整,对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等警务制度的规范,对警务行动效果期望值的预测评估等,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从而提高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响应力度,包括响应的速度、响应的有效性以及响应的合理化,意味着公安机关要进行实时性智能比对,及时发现和综合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等动态情报信息,从而提高主动性。(3)应急预案准备,包括应急预案准备涵盖范围、准备有效性、准备合理度等。(4)处置效果,即要加强情报在服务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增强政府公信力。

2.2.2.2 情报预测能力(长期需求)

情报预测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体现在领导者、决策者进行组织管理、科学决策、有效指挥时对情报的依赖,包括领导批示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的执行力。

二是情报后期管理。主要分为情报共享能力、情报日常维护、情报储存能力、情报安全能力等。(1)情报共享能力,包括情报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情报共享技术投入、情报共享范围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对此都高度重视,从情报来源、传输、使用等方面理顺信息交流的交换渠道,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国家的信息共享。(2)情报日常维护,包括实时更新、基础数据建设、后台保障、人力情报维护等。例如:加拿大的情报共享系统——CPIC系统[31],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的“罪犯追踪”系统——DNA和指纹样本电脑网络数据库,其犯罪信息、情报收集装置都在及时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获得其他的信息来源,增强情报系统的附加功能等[32]。(3)情报储存能力,包括情报信息集约化平台建设、情报储存时间、储存容量、分类储存、储存状态等。(4)情报安全能力,包括情报保密技术投入、情报保密等级设置、情报保密制度等。数据传输、共享等过程要注意防泄露,加强身份认证管理以及责任制度落实,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数据保密技术、无线局域网管控技术及透明加密的文件保密技术等相关研究,以及对情报机构及其人员进行定期管理与审核等情报安全监督。

三是调整评估能力。Michael E. P.[33]提出的警务情报价值链以规划定向、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情报分析和情报传播为警务情报主要活动,是一个情报价值增值的过程[34]。(1)过程评估能力,包括某一个环节对上一个环节的评估和调整,也包括对警务情报信息资源和警务情报价值链相关活动状况进行适时、客观测量和评价的活动。例如行动情报评估、执行任务情况的汇报记录及检查跟踪等。(2)结果评估能力,即对警务情报机构的情报工作和公安业务情报信息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优化和提升警务情报机构信息情报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对警务情报信息的审计、对情报产品服务的评估、对警务效果的评价等,最终通过主要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的交融互动,提升情报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是组织制度保障。主要包括警力资源、警务经费、制度保障等。(1)警力资源,即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例如,加拿大情报警力资源包括皇家骑警中的情报工作组与警察信息中心、刑事情报局、安全情报局等,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实现警力资源合理化。(2)警务经费,即对情报方面的警务经费占比合理程度、利用程度等问题,以及对警务装备、情报警务技术、警务文化建设、警务氛围建设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例如,英国国家犯罪情报局的财政经费直接由中央政府财政部拨款,保障情报服务的高效率与高品质,更好实现央地的协同作战[35]。(3)制度保障,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情报工作机制等。其中,1984年的《加拿大安全情报法》、2015年的《加拿大信息共享安全法案》、1996年英国颁布的《英国警察法》以及2001年《刑事正义和警察法》等都在法律规制方面进行授权与限制保障,包括调查活动的范围、情报收集的手段和方式、情报查询的权限等,其法律保障程度、规范程度、合理程度都是影响警务发展的因素。

综上,构建了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影响因素识别HHM框架,如图2所示。由于HHM框架具有延展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验证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影响因素在动态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图2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影响因素识别HHM框架

3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因果关系分析

根据上文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中主导能力的界定,分别从情报推动力和决策需求牵引力进行研究,以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为评价因子,运用系统动力学中正负反馈的理论基础,结合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影响因素识别HHM框架,将影响因素与逻辑关系相连接,形成闭合循环,从而建立2个因果关系图。

3.1 情报推动力的因果关系分析

该循环强调的是情报能力直接作用于主导能力。警务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越好,搜集技术和平台、分析方法与技术、整理容错能力、传播影响程度就会不断改进和提升,引导情报搜集来源更加丰富,整理过程更加有辨识度,分析标准更加规范,传播更加及时和准确,进而提高情报能力。由此组成4条情报推动力闭合因果关系回路,如图3所示。

3.2 决策需求牵引力的因果关系分析

该循环更侧重于决策需求的牵引力作用于主导能力。如图4所示,形成两条闭环正反馈。第一条正反馈: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越好,执法机构自然会增加对情报的重视程度,进而导致在部署资源、响应力度等实战环节增加情报对决策的需求。第二条正反馈:执法机构对情报需求的重视程度越高,情报后期管理和组织制度保障就会进一步得到加强,提升长期决策需求。

图4 决策需求牵引力的因果关系图

4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系统模型构建

4.1 系统流图构建思路与设计

根据两个闭合循环因果关系图,分别建立两大子系统,即情报推动力子系统和决策需求牵引力子系统,以VEMSIM软件为基础,将两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串并在一起,设置存量、流率等变量,以便构建情报主导警务发展演化模型,掌握其发展演化趋势。图5所示为本文基本逻辑思路。

图5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逻辑图

根据上述逻辑思路,最终构成整个系统模型,如图6所示。

4.2 方程设计与变量

本文方程设计大致依据逻辑关系(正相关与负相关)进行定义,最后根据系统模拟仿真结果不断调试后得出如下方程:

主导能力=情报能力×决策需求牵引力(1)

情报搜集能力=INTEG(情报搜集能力变化量,初始值)(2)

图6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系统流图

情报整理能力=INTEG(情报整理能力变化量,初始值)(3)

情报分析能力=INTEG(情报分析能力变化量,初始值)(4)

情报传播能力=INTEG(情报传播能力变化量,初始值)(5)

决策需求牵引力=INTEG(决策需求牵引力增加量,初始值)(6)

情报搜集能力变化量=(a×情报搜集技术和平台+b×情报搜集来源多样性+c×情报搜集标准度)÷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7)

情报整理能力变化量=(d×整理容错能力+e×整理内容繁简程度+f×整理方式)÷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8)

情报分析能力变化量=(g×分析标准+h×分析人员素质+i×分析形式+j×分析方法与技术)÷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9)

情报传播能力变化量=(传播准确性+传播及时性)×传播影响程度÷实战化决策处置效果(10)

决策需求牵引力增加量=情报能力÷(重视程度×情报管理水平×调整评估水平作用量)(11)

情报能力=情报整理能力+情报搜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情报传播能力(12)

5 模拟仿真

5.1 边界与假设

边界与假设条件主要包括:(1)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影响因素选取主要依赖于文献梳理、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限于HHM模型框架内;(2)强调情报是建立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满足情报流程和加工循环;(3)模型假设时间跨度为24个月。

5.2 模型参数估计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是情报能力和警务决策能力这两个关键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设置情报能力和警务决策能力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主要依赖于VEMSIM软件。

模型中初始值设置均为1,涉及的权重因素由公安情报警务专家打分,其中,(a+b+c)=1,(d+e+f)=1,(g+h+i+j)=1。由此得出:a、b、c分别为0.45,0.2,0.35;d、e、f分别为0.43,0.32,0.25;g、h、i、j分别为0.35,0.25,0.15,0.25。涉及的常量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AHP进行打分计算,情报搜集标准度、情报搜集平台和技术、整理容错能力、整理方式、整理内容繁简程度、分析人员素质、分析标准、分析形式、分析方法与技术、传播及时性、传播准确性、传播影响程度、情报安全水平分别为46,70,29,60,68,78,30,56,56,56,78,60,80。

5.3 模型有效性检验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检验。结合图7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模拟仿真图,可以得出:(1)符合情报主导警务现实发展趋势。情报主导警务理论问世以来,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且在国内警务界逐渐开始发展,构建系统平台,但是随着情报的不断发展,技术、平台等逐渐会达到瓶颈期,自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主导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稳,亟待更加完善的智慧警务模型进行优化和补充。(2)符合基本理论逻辑。从情报主导警务模式运行机制来看,如图7所示,通过调节情报能力增加50%与减少50%,可以看出情报能力与主导能力呈正相关,且情报能力增加50%后,主导能力比之前上涨幅度变化要更加迅速。随着情报能力提高,情报搜集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传播能力也有一定的改善,主导能力也会增长,符合基本理论逻辑。

综上,可以看出该仿真图基本符合基本理论逻辑和现实情况,具有一定合理性。

5.4 灵敏度检验

笔者着重以情报能力和警务决策能力作为变量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数值变化分析其对系统影响程度大小,以更好分析情报主导能力模式发展演化的关键要素。

5.4.1 情报推动力的灵敏度检验

调节情报能力中情报搜集能力、情报整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情报传播能力,使其同时增加50%,得到曲线5、曲线4、曲线3、曲线2,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情报分析能力最具有影响力。在各国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中,情报分析能力是重要一环。例如,对于英国NIM模式,吕雪梅、王瑾、洪磊[36]等学者都强调情报分析能力中的分析流程标准化,针对犯罪模式、环境概况、人口和社会趋势、犯罪行为概况、网络、风险分析评估、目标概况、业务情报评估、结果等分析均采取相对应的流程进行评估、分类和输出。

图7 模拟仿真结果图

图8 情报能力的灵敏度分析

调节情报分析能力中分析标准、分析形式、分析人员素质、分析方法与技术,同时增加50%,得到曲线1、曲线2、曲线3、曲线4,如图9所示。由图9可以看出分析标准是影响情报分析能力的关键因素。

图9 情报分析能力的灵敏度分析

综上可知,情报分析能力是影响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情报分析标准是制约其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

5.4.2 决策需求牵引力的灵敏度检验

调节决策需求牵引力中的即时需求、长期需求,使其同时增加50%,发现即时需求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挖掘长期需求是最具可期望的。因此,增加长期需求下的组织制度保障、情报后期管理、调整评估能力、重视程度等各因素50%,与即时需求比较,得到曲线1、曲线2、曲线3、曲线5、曲线6,如图10所示。从图10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轴的发展,调整评估能力提升是突破瓶颈最具潜力和长远性的因素;其次是情报后期管理,但是相较于调整评估能力而言,突破程度稍弱;组织制度保障和重视程度对决策需求牵引力的影响不大。

图10 决策需求牵引力的灵敏度分析

调节调整评估能力中结果评估能力、过程评估能力,使其同时增加50%,得到曲线1、曲线2,如图11所示。由图11发现过程评估能力更具有实质意义,即从定策阶段的参谋辅助与决策者之间的博弈,一直持续到施策时的监督斧正以及评策时对决策结果的反思,是一种整合情报功用的手段。

结果显示,影响决策需求牵引力的关键因素是调整评估能力,其中过程评估能力更具潜力突破瓶颈期。

图11 调整评估能力的灵敏度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首先分析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构建HHM影响因素识别框架,从而构建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演化系统流图,通过调整情报推动力与决策需求牵引力相关参数,进行灵敏度检验和关键性因素提取,最后,总结当前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发展瓶颈及发展趋势,得出相应的结果:(1)突破情报推动力的情报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完善分析标准。设置分析标准,包括分析形式、分析技术方法、分析流程、分析工作分工、分析人员培训等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情报信息的价值挖掘,形成较为规范的情报产品,进而提高情报分析能力和主导能力。(2)突破决策需求牵引力的调整评估能力,过程评估能力是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情报管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情报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参与决策全过程时,它将对许多工作流程的改变、情报组织地位的提升以及情报质量的评估和监督产生影响。因此,要注重过程评估,注重对情报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结合信号分析理论,实现对风险信号的采集、分析、加工、评估和利用,建立快速反馈渠道,提升组织决策失败预防与规避能力。

本文通过HHM模型构建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识别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探析该警务模式发展演化机理,进而得出要突破情报推动力的情报分析能力和决策需求牵引力的调整评估能力等相关对策和建议,但是影响因素风险识别角度仍有待拓宽。

猜你喜欢

警务情报决策
情报
情报
情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交接情报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