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探究

2022-12-01叶子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专项舞蹈

叶子

(菲律宾永恒大学研究生院,菲律宾马尼拉1740)

体育舞蹈作为体育工程的延伸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及竞技性,深受青少年喜爱。高校将体育舞蹈引入到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经由专业化教师教导,能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舞蹈人才。专项体能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项体能的介入,有利于学生承受大负荷量训练和高强度比赛,提升自身的耐受力、柔韧性、承载性等。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期间,教师应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的筛选,确保专业性、科学性的训练计划,全方位提高学生舞蹈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特点

专项体能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诸方面专项化的综合体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中体能训练分为常规训练、专项训练两种[1]。专项体能训练需通过基础训练的过渡,令学生具备专项训练的基础能力,然后经过肌肉关节、体型体态之间的协调处理,增加学生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爆发力以及美感。专项体能训练建设是基础常规训练的延伸,同时通过对各类舞蹈动作以及舞蹈追求的力道、美感等进行针对化训练。例如,针对肌肉组织以及关节衔接等,通过组织性、记忆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可通过高素质的身体对表演起到持续性支撑效果。

专项体能的训练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身体素质。体育舞蹈作为体育项目的一种,表演过程呈现高消耗特点。学生需强化身体承载能力,增加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以及协调性,在展现不同动作时更轻松的控制自身肌肉组织以及关节,完成高难度动作。其次,身体技能。从体育舞蹈的建设形式讲,其将体育运动与舞蹈表演相结合,在不同音乐场景以及环境氛围下,需舞蹈人员做出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契合音乐氛围[2]。期间,专项体能的训练则是针对学生的身体技能起到引导与调节作用,学生在后期表演中,可按照风格乃至意境,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处理。如此一来,即便是在临场发挥的模式下,也可同步展现自身优美舞姿,凸显舞蹈魅力与体育活力。最后,身体形态。身体形态作为体育舞蹈美感的重要呈现,无论是在单人还是双人舞蹈中,均需通过身体协调以及性能协调等把控动作的流畅性。此过程中,身体形态的表现,更多体现为力度协调、动作协调以及美感衬托等,通过多渠道、多场景的建设,保证舞蹈动作氛围符合体育舞蹈表演需求。

从专项体能训练机制讲,舞蹈表现的功能特征,需学生通过更为严谨的理论与实践对身体技能以及机理进行调整,保证训练模式起到持续性的辅助效果,增强实际教学效用。

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育舞蹈专项训练工作的开展,对于初学者或专业学者而言,具有长期性、跟进性的训练效果,呈现的作用分为下列两点。

(1)增强学生的舞蹈技术标准。从体育舞蹈运动的表演形式讲,高爆发、大体量的消耗对学生身体能量产生持续消耗,如果学生自身的承载能力不足,则无法在部分动作或力量美感呈现等方面做出调整。专项体能训练则是从不同技巧环节以及身体的协调环节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针对化的训练,例如,关节、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不同肢体在表演动作时的协调能力,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激能力,提高在不同舞蹈场景下控制身体肢体动作,更高质量完成体育舞蹈表演[3]。

(2)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从学生初步学习到逐渐掌握专业化的表演技能时,其处于心理状态以及承受能力的完善阶段,即强大的心理素质才可提高学生在舞台表演上的自信心。通过自身的能量聚集,确保舞蹈动作以及体育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凸显体育舞蹈的核心内容。此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强大是通过不断训练令学生具备专业的表演能力,通过生理与心理的协调,令学生更为精准的掌握身体动作,提高表演技术驱动的完整性。

三、高校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开展现状

(一)意识不足

体育舞蹈专业在国内(指中国,本人是留学菲律宾的在读博士)开设时间相对较短,教学大纲及相关的指导文件对教学的指导性不足,无法完全保证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在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经验也相对匮乏。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中,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到专项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性,甚至将专项体能训练与常规基础体能训练相混淆,两者之间存在的教育权重缺失问题,造成训练重心倾斜于舞蹈技巧或舞蹈技能,无法体现持续性支撑效果。除此之外,部分专项体能训练中过于注重技巧呈现,未能结合学生身体条件进行针对性培养,对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造成阻碍。对此,教师应充分认识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正视其教育地位,为后期专业化教育工作以及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点。

(二)连接度不高

体育舞蹈训练内容相对较多,与之相对应的专项体能训练教学工作也具有多元特征,例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爆发力以及柔韧性等,需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体检,保证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4]。但是反观专业课程教育工作与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存在脱节问题,并未针对学生的各个连接点起到支撑作用,导致学生身体素养无法支撑大体量的体育舞蹈运动或技能展示,无法凸显体育舞蹈动作的标准性或美感[5]。高校应界定体育舞蹈训练内容,在不同教学环节之间进行契合处理,保证针对性教导训练内容,以身体素养为基础链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教师水平不高

体育舞蹈专业属于近年来的新兴体育工程课程,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师资团队在短时间内无法针对既定的学习组织框架,设定针对化教学场景,或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导致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教学环节把控不清楚,产生体能训练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对此,应当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引导,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经验,为后期专业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四、高校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

(一)力量训练模块

对于新入行的学生而言,其可能只是感兴趣才报选专业或自身有舞蹈基础选取体育舞蹈专业,期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内容,也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宏观的协调,削减大体量、高负担力量训练造成的肌肉拉伤问题。但是无论是对于有基础学生或无基础学生来讲,其要达到的基础目标均是对舞蹈动作与体育运动高精度的呈现,这样才可保证大体量的体育舞蹈运动中,可通过自身强大的力量基础进行动作调节以及肢体调节。为进一步增强体育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节奏性,需将力量与技术、技巧、速度把控等进行整合,确保自身肌肉以及各类组织结构可在大体量、多变动的舞蹈动作机理下实现全程控制。

体育舞蹈这种动作的表现形式中,大部分受力点都集中在腿部、腰部、脚部以及双臂等部分,专项体能训练的力量训练模块,也应做好相对应的把控,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体育舞蹈运动时,将力量基础维系在稳定以及平衡区域内。具体方法如表1 所示,此过程应注意的是训练交叉,防止单一训练引发肌肉酸痛问题。

表1 力量训练方案

(二)耐力训练模块

体育舞蹈作品规定时限,预赛时长为一分半,决赛时长为两分钟,体育舞蹈各种类转换时间需在30 秒之内完成,每场比赛的总时长在7~8 分钟,上述表演时间方面的限制,使得体育舞蹈在短时间内需进行高体能的消耗,且舞蹈速度以及节奏之间的转变形式,对于学生讲,将消耗更多的精力及体力。为满足体育舞蹈动作的标准化呈现,需学生具备较高的耐力,可在长时间的体育舞蹈运动以及高节奏的舞蹈种类转换期间,将体能素质发挥到最大,进而满足持续性、高符合性的运动模式。专项训练在耐力训练模块中,大多数是有氧与无氧两种,具体方法可以划分到持续负荷方法、高原练习方法、间断负荷方法。学生表演体育舞蹈时,高消耗、高频率的转换模式将产生有氧与无氧消耗,如果学生自身耐力不足,身体内部将堆积大量乳酸,引发肌肉酸痛,影响舞蹈表演美感。专项化训练则是对学生起到耐力支撑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

持续负荷方法:分为变速运动负荷与匀速运动负荷,例如,往返跑步、负重行走等,各项负荷方法的训练时长应达到半个小时,对于基础素质较强的学生,则可适当延长15~20 分钟的锻炼时间。此训练过程中饱和量,需对人员进行心率测量,因为在长时间运动模式下,心率的变化数值可精准呈现人们身体的承受极限。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率值应在165 次/min。

间断负荷方法:此类方法在固定的训练结构下可以短暂休息,恢复体力,但是休息时长不得超过身体肌肉组织的记忆时限,保证肌肉组织处于活态。此类运动方法的心率值应维系在170 次/min 上下。同时,应注意间断负荷模式的切换频率以及各种状态呈现的运动机理是在学生身体承受范围内的,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高原练习方法:此类练习方法是利用特定的高原环境,抑制空气中的含氧量,为学生营造一个氧分压高于平原20%的环境进行日常训练。在此场景下,运动员吸氧量不足,呼吸频率及心率值提高,血管内部分氧气会因低压而无法完全被身体吸收,进而导致血管壁变厚,同时血管变大扩张,利用增加血液量来促进运动员乳酸耐受力的增强。然后在高原场景与平原场景中进行切换,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的目标。

(三)速度训练模块

体育舞蹈在表演及竞赛中,对速度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高复杂类的舞蹈动作中,需对速度与节奏进行精准掌控,才可在体育场舞蹈表演之中获得较高的表现力。专业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模块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单个舞蹈或整个舞蹈的动作流程,完成对各类速度的比对及分析,例如,平缓类速度、瞬时类速度等,其中不同速度与舞蹈氛围、学生体能、身体协调组织具有关联,例如,运动技能、身体集中力、肌肉组织反应力以及无氧乳酸、能量储备等,其中专项反映训练应精准契合到学生的反应思维之中,通过及时性、快速性的响应,完成对不同驱动场景的动作转换。通过反应能力,控制机体运动效果,保证后期力量、速度驱动过程中合理转换,应对繁琐的肢体表演动作。

(四)协调性训练模块

专项体能训练中协调性训练模块的训练方法,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在表演体育舞蹈运动时自身的节奏性是否能够达到身体或肌肉组织之间的最大协调能力,例如,旋转动作中学生引用的技术是否能够对四肢以及身体躯干之间形成精准契合,其中,只有具备高协调、高柔韧性的能力,才可保证动作呈现的流畅性。此过程中,协调性训练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神经反应,驱动学生内部的肌肉拉伸或收缩,进行协调性的运动。通过驱动指令完成对不同肢体行为的呈现,保证专项体能训练的对接性,增强运动员个体与运动员团体之间的协配能力。

五、结语

高校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应深度契合到基础教育环节,在稳固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完成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对此,应深度挖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舞蹈运动之间的关联性,制定科学性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抗压能力,提高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专项舞蹈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