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某高校实验废弃物分类研究

2022-12-01曹政楠卢曼路王佩娇吕英花严超逸高新征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垃圾桶废弃物垃圾

曹政楠 ,卢曼路 ,王佩娇 ,吕英花 ,严超逸 ,高新征

(1.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2.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3.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各类实验室约有上百万个,实验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污染源[1]和意外事故发生地,实验室绿色教育、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国内外高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2-4]。

实验室产生的毒害垃圾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生命健康。因此,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至关重要,将废弃物分类处理,不但能减少安全隐患和污染、保护环境,还能废物回收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

为了解海南省某高校学生对于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考察法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 海南省某高校实验废弃物分类现状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海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学生,为保证此次调查的客观性,采取不记名随机问卷调查方式。

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结合实地考察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28份。

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2.1 大学生对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观念较强 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52.74%的学生知道实验废弃物处理需要分类,35.37%的学生了解一点,少部分学生不太知道或不知道(占11.89%)。88.11%的学生知道或了解一点实验废弃物处理是需要进行分类的,说明该校学生对于实验废弃物需要分类处理的意识较高。

这一现象与该校领导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该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及时引导密不可分。该校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实验室准入教育并通过考试才能被准许进入实验室。每节实验课上教师都会强调并监督学生完成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

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提高了实验室安全指数,还为日后该校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5]的新型实验室打下基础。

1.2.2 大学生对学习实验废弃物分类知识的个人意愿较高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校学生对是否愿意花费时间来了解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知识,83.54%的学生愿意花费时间来学习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知识。由此可见,该校学生对于实验废弃物分类的兴趣较高,并不是完全因为学校规定或是教师要求才被动接受分类,而是自身也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并乐意花费时间来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相关内容,以求做得更好更正确。学生的自我意愿较高,有利于该校今后在实验废弃物分类上进一步开展工作。

1.2.3 实验废弃物分类的宣传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可能影响学生没有进行实验废弃物分类的原因中,由于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70.73%)以及由于投放地点没有分类垃圾桶(64.33%)而导致的实验废弃物没能有效分类所占比例最大。13.42%的学生认为是否进行实验废弃物分类影响不大或是与自己的利益无关而不进行分类。

实验废弃物分类的行为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15.55%的学生是因为别人不分类,自己也不好意思进行垃圾分类。

另外,由于学校里实验废弃物分类氛围不浓,学生的自主性也不够强。

1.2.4 实验废弃物分类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5%的学生不知道现行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条例》,同时也希望加大宣传力度。35.06%的学生知道目前现行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希望《条例》更加细致、分类更加精确。3.96%的学生对现行《条例》不清楚也无所谓。

1.3 实地走访结果

通过对该校实验室的走访调查我们观察了解到,在实验课上,教师除讲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之外,还会强调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并阐述其目的及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鼓励并要求学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表现出该校对于进一步落实实验废弃物分类的重视。

现场考察中经常可以看见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在垃圾分类墙壁上有引导标语“请严格垃圾分类”,附近有垃圾桶、锐器盒,其附近墙壁上贴有提示语。但不足的是该校的实验室垃圾桶比较简单,垃圾桶与锐器盒均为黄色。如若进行多颜色区分会更直观醒目,增添不同颜色垃圾桶数量,将除了尖锐物品外的实验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效果会更好。

2 高校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建议

通过调查,该校师生对于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监察力度不大,实验废弃物分类标准不够详尽和明确,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执行力不强,垃圾分类设施简单等,造成该校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工作成效不佳,属于有意识而执行力薄弱的状况。因此,为提高该校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完善实验室垃圾投放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垃圾桶的颜色来进行分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4.21%的学生认为垃圾桶的颜色能够促进自己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类规定,并且在多个省市实行。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生活垃圾被划分为5类,即红色:代表有害物质;绿色:代表厨余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再利用垃圾;灰色:除有害物质和可回收物质以外的垃圾;黄色:代表医疗废弃物[6]。实验废弃物的分类也可以借鉴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以颜色区分垃圾的性质或危害程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根据实验室垃圾危险程度的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和垃圾桶盛装和处理[7]。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仅采用不同颜色、材质的垃圾箱、垃圾袋将实验室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还交由具有不同资质的专业服务机构分别负责处理。这不仅减轻了清洁工作者的工作负担,还避免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对非专业工作人员的危害[8]。我们应该更多借鉴国外经验,才能更好更快地打造一个安全且环保的实验室环境。

2.2 加大对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监察和宣传力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废弃物分类加大监察力度持赞同意见(86.59%),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不应该加大,甚至个别学生认为无所谓,对此需要完善宣传教育措施,宣传实验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当大部分人进行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时,少部分持不认同态度的人也会主动了解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处理,这将有利于建立和实施更加具体详细的实验废弃物分类规则。

2.3 修订并严格遵守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出台了与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处理相关制度,如《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249-2005)、《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但我国大部分高校实验室虽然将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却还不完善,这也是学生不了解此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科技进步,实验废弃物的种类增多、垃圾分类设施越来越先进,陈旧的规章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制定适合当前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规章制度迫在眉睫。海南省高校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对成功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规章制度,精确分析各实验废弃物分类应采取的正确措施,出台更细致、准确、清晰的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条例。高校各部门及学生应掌握并严格遵守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并带动他人。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和知识竞赛,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废弃物分类相关知识,增强分类意识和自我监督能力。

3 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安全快速处理实验废弃物的重要前提是分类投放,它不仅可以提高收集过程中工人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处理工序,提高处理效率。

正确有效进行实验废弃物分类投放,可以避免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进入生态循环污染水源土地,还可以废物再利用。积极推动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废弃物分类教育,可使学生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实验室安全,积极、有效、正确进行实验废弃物分类,减少或避免有害废物的伤害,提高实验室安全指数,有利于打造绿色、安全的实验室环境。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从“我”做起,共促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垃圾桶废弃物垃圾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垃圾去哪了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电子废弃物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