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文艺擦亮红色文化底色

2022-12-01包世琦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红色历史

文/包世琦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擦亮红色文化的底色,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将红色基因传下去,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过去,我们创作了一大批红色文艺经典,它们成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现代社会语境与传统红色故事的相关性减弱,大众审美日趋多样化,流行文化层出不穷,这些都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让红色故事更有情感温度

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创造。”由此可见,情感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重要而独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

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革命的颜色。红色故事由血泪和汗水铸就,故事中天然地凝结着巨大的悲喜,隐藏着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引线”。回顾讲述红色故事的文艺作品会发现,但凡优秀之作,无不散发着情感的温度。歌剧《白毛女》中有感天动地的父女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有生死相依的战友情,即便是颇具英雄主义气质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也或明或暗地埋着不少情感线索,比如,刚接触不久,少剑波就对女卫生员“小白鸽”暗生情愫。这些情感元素,不仅能增强红色故事的感染力,也起着推动叙事、塑造人物、升华主题的作用。

歌剧《白毛女》

文艺作品中的红色故事,往往涉及党史、军史、国史中的重大史实,涉及革命先驱、党和国家领袖以及英模人物。一段时间里,不少创作者不敢放飞想象的翅膀,不愿打开人物的情感世界,把人物都塑造成了“光伟正”“高大全”,导致红色题材创作一度陷入人物脸谱化、故事程式化的怪圈,这样的作品自然难以引起读者、观众的兴趣。

因此,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创作者应注重情感元素的开掘。虽然很多红色故事发生时的时空环境与今天大不相同,但任何年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经验总是相通的。通过为红色故事注入更多情感逻辑和情感力量,能够让故事更具张力,让人物更加丰满,让整个红色叙事更加逻辑自洽、令人信服,让严肃厚重的历史和抽象的价值观念走进普通百姓的内心。

要讲出富有情感温度的红色故事,创作者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感情,主动用红色文化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另外,作品的情感温度来源于沸腾的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小故事,往往最能鼓舞人,最能打动人。所以,创作者要走进生活深处,观察生活细节,吃透生活底蕴,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

将红色基因注入现代审美

红色,象征着光明。中国文化因含有红色基因而具有独特魅力。传播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艺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革命先驱、英模人物生活战斗的场景,以广阔的历史视野开展文化想象,能够唤起受众栖居于无意识母体中的民族忧患意识,进而筑牢革命历史记忆。因此,欣赏红色文艺作品,既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对红色历史的重温。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审美标准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因为一个时代审美标准的建立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密不可分。因此,要想用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必须让作品的内容、形式、细节等符合现代审美。

首先,历史与时代从来不能被分割,优秀的红色题材作品应当将红色历史置于现代语境下进行审视,这样才能给予现代人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比如,电视剧《觉醒年代》将百年前相继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三件大事相互贯通,对建党这一历史性事件进行多维度全景式描绘,由此深刻阐释了这样一种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后成为通向建党的两大必然而又重要的历史性步骤。同时,作品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辜鸿铭等历史人物与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等,置于同一时空环境中进行展示,并发起一场今人与上述历史人物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今人从剧中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架起共情之桥,让今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

电视剧《觉醒年代》

其次,无论是对红色经典进行改编,还是创作新作品,在对历史进行重述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对红色经典和红色题材所反映的主流价值进行现代阐释,注重由历史出发,赋予革命战争时代一些超常的思想与行为以合理解释,从而使其对主流价值的表述和言说更有说服力。比如,几十年前不同体裁的《江姐》,都侧重表现主人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近几年新创作的《江姐》则更加真实细腻,格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实现对人物性格的深度开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深度叙事与大众情感逻辑的契合。

为红色文化插上融媒翅膀

我们已进入“万物皆媒”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存在着“尖叫效应”,哗众取宠的内容容易引起围观,低俗庸俗的内容容易吸引眼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挤压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空间。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更多元,传播方式更多样,传播渠道更广泛,这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沪剧《江姐》

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创作出符合融媒体传播规律的作品,是实现红色文化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的关键。比如,利用时下火热的短视频传播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系列原创短视频《真理的味道》,从小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人追寻真理的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人民日报推出微电影《在场》,通过两个平行时空的间离与融合,重现了过去的历史场景与现在的生活场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雄浑悲壮的历史,彰显出当下富足和平生活的难能可贵。这些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微电影《在场》

优秀的红色题材短视频一般要具备以下特征:选题角度新颖、内容具有极致的共情力、画面表达富有新意。具体言之,要找到讲述大事件的小切口,找到家国情怀下的小切面,以温情励志、营造情绪、刻画群像等为突破口,让用户觉得作品跟自己有关联。此外,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带领观众“云参观”红色纪念馆、展览馆,并与网友进行互动,在线解答革命历史知识等。

为红色文化插上融媒翅膀,目的不仅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更是让红色文化“火起来”。笔者建议,各地各部门应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比如,可以创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体验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开放展示的红色文化遗物遗址可以视、听、触多维展示,让红色文化在动态、活态传承中增强感染力和传播力。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红色历史
文艺作品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追忆红色浪漫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