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作模式下不同来源半夏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

2022-12-01李继业赵玳琳谭清群陈小均何海永

农技服务 2022年10期
关键词:威宁软腐病抗病

李继业,赵玳琳,谭清群,陈小均,何海永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半 夏(Pinellia ternate)是 天 南 星 科(Araceae)半夏属(Pinell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既是一种贵州省道地中药材,也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品,具备药食两用的特性。近年来随着人工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半夏连作导致病害发生情况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有关半夏病害的报道中,常见的有软腐病[1]、茎基腐病[2]、烫叶病、病毒病[3]、疫病[4]等,其中以软腐病对半夏产业的威胁最大,发生严重时可致绝收。目前化学防治是解决半夏软腐病的主要手段,但化学药剂残留会严重影响半夏的食用安全。目前对于半夏品种的研究多集中于提升产量与品质的研究,而对于不同品种半夏抗病性的相关研究报道[5-7]较少。抗病育种可显著改善病害的发生情况,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问题。因此,需加强各地半夏品种抗病性的相关研究。试验对不同来源的7个半夏品种进行连作抗病试验,探明7个不同来源半夏品种在连作模式下对软腐病的抗病性,旨在为半夏抗病优良品种的选择和抗病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选择赫章双龙村半夏连作软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试验地海拔1 824 m,黄壤土,pH 6.3,根据地形设计抗病鉴定圃,试验面积约5 045㎡。

1.2 供试品种

湖南地方半夏品种、四川地方半夏品种、威宁野生半夏品种、赫章野生半夏品种、云南野生半夏品种、赫章地方农户自选育品种白半夏及黑半夏。以上品种均为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物种下的不同地方品种。

1.3 试验方法

各品种设4个重复处理,共28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为125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2018年3月初施农家肥1 000 kg/667m2于地表,翻耕后进行半夏种植。2018年4月将大小相近的半夏种球茎按200 kg/667m2的用量均匀撒播后覆土。连作第2年和第3年,2019年4月26日、6月8日和2020年4月23日、6月15日对半夏植株进行调查。各小区取4个点进行调查,各点面积为1 m2,记录小区4个点未发生根腐病的半夏总植株数,计算各品种4个重复的单位面积植株数。因半夏病害属于毁灭性病害,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第2年植株数越多,该品系抗病性越强,各品种的植株数与半夏品种的抗病水平呈正相关,据此评价各品种对软腐病的抗病性。整个生育期按半夏种植常规农事需求进行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不进行软腐病的防治。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连作第2年半夏的植株数

由表1可知,在2019年4月26日第1次调查中,黑半夏的植株数最高,达149.38株/m2,其次是白半夏,为134.44株/m2,赫章当地野生种为70.06株/m2,威宁当地野生种为65.25株/m2,云南当地野生种为62.00株/m2,湖南地方品种为59.56株/m2,四川地方品种为59.06株/m2。其中,黑半夏与白半夏的植株数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其余5个品种的植株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2019年6月8日第2次 调查中,黑半夏、白半夏的植株数分别为154.19株/m2和141.25株/m2,且两者差异不显著,两者植株数较第1次均有所增加。其余5个品种的植株数较第1次调查时有所减少,赫章当地野生种为51.38株/m2,威宁当地野生种为52.50株/m2,云南当地野生种为53.06株/m2,湖南地方品种为48.19株/m2,四川地方品种为46.69株/m2。

2.2 连作第3年半夏的植株数

由 表1可知,在2020年4月23日第3次调查中,黑半夏和白半夏的植株数分别为170.44株/m2、160.31株/m2,且两者差异不显著,较第1次、第2次调查植株数均有所增加。湖南地方品种、四川地方品种、威宁当地野生种、赫章当地野生种、云南当地野生种植株 数 分 别 为50.31株/m2、46.00株/m2、40.63株/m2、46.75株/m2、45.13株/m2,均极显著低于黑半夏和白半夏的植株数,较第1次、第2次调查植株数均呈下降趋势。

表1 半夏地方品种连作后的植株数

在2020年6月15日第4次调查中,黑半夏、白半夏的有效植株数分别为179.19株/m2、165.5株/m2,两者差异不显著,较第1次、第2次调查植株数均有所增加,但分别与湖南地方品种 的38.19株/m2、四 川 地 方 品 种 的44.81株/m2、威宁当地野生种的37.75株/m2、赫章当地野生种的41.19株/m2、云南当地野生种的40.44株/m2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续表1

3 讨论与结论

半夏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半夏根部腐烂病害的统称,现有报道表明,白菜软腐病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8]、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9-10]、方中达氏迪克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3]均 可 引 起 半 夏 软 腐 病 的 发 生。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治软腐病,但半夏为根部药食两用,化学药剂严重影响半夏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选育抗病育种[11]和生物防治[12-14]等方法可有效解决化学药剂存在的“3R”问题。但目前有关不同半夏品种软腐病抗病性的研究报道极少,不同品种抗病性不明确,难以通过推广抗病品种的方式减轻该病害的发生。研究对部分半夏品种开展抗病性筛选,可为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通过半夏连作3年的抗病性筛选表明,黑半夏、白半夏植株群体在播种后的第2年、第3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分别平均增加29.81株/m2和31.06株/m2,表明这2个品种对半夏软腐病有较好的抗病性,而抗病性较弱的5个品种在种植后,软腐病的发生致使该5个品种的植株数均低于黑半夏、白半夏,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在4次调查中,连作后的黑半夏植株数为149.38~179.19株/m2,白半夏为134.44~165.50株/m2,分别与湖南地方品种的38.19~59.56株/m2、四川地方品种的44.81~59.06株/m2、威宁当地野生品种的37.75~65.25株/m2、赫章当地野生品种的41.19~70.06株/m2、云南当地野生品种的40.44~62.00株/m2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由此可知,黑半夏和白半夏对软腐病的抗性较强,可进行非主要农作物认定登记,作为半夏生产上的推广品种,为贵州省半夏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

猜你喜欢

威宁软腐病抗病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毕节:威宁第一所大学正式获批建立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