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乐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2-12-01秦松
秦 松
(四川省乐至县石湍镇文化站,四川 乐至 641506)
1 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1 领导重视,快速启动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决定并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要求,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先后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资阳市挂牌组建了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围绕加快推进成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资阳、乐至开展调研,省同城化办多次前往资阳、乐至调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同城化讲座。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题汇报,深入成资毗邻地区就规划编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开展深入调研。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围绕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分工协作、积极履职尽责。乐至县主动对接简阳市分头成立推进文旅融合工作专班,共同签订合作协议,编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示范项目,细化落实工作责任,联合开展工作督导。
1.2 统筹谋划,规划引领
2020年3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通过推动简阳-雁江、简阳——乐至等毗邻地区合作,推动交界地带包括文旅(农旅)产业在内的多领域融合发展。2021年3月简阳市、雁江区、乐至县签署《简雁乐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合作协议》。5月19日《简阳市-雁江区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简阳市-乐至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发布,确定三地交界地带的14个重点乡镇作为以文旅(农旅)融合为重要内容的同城化发展优先区域,并将施家镇、老君镇、高寺镇全域被确定为简雁乐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点。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融合发展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路径清晰,体现出一体规划对交界地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
1.3 项目支撑,节点推进
按照相关规划和方案要求,成资乐三地以文旅(农旅)融合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共同谋划产业合作项目,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资阳市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两年成典范”的建设时序目标,统筹项目建设时序,强力推进晏家坝、高洞村、卧佛村、羊叉河、仁里村5个核心示范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秀美天府花溪、温泉小镇、空港乡旅等文旅(农旅)融合示范片建设,着力打造都市农业文化消费体验区、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文化目的地。目前,晏家坝村、高洞村文旅(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已成功开园营业,成为了资阳周边集亲子休闲、采摘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热门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其中雁江区高洞村橘乐田园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入选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乐至县羊叉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已完成示范段建设。资阳临空经济区空港乡旅(仁里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与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相关联的蜀都大道东延线资简段、“断头路”等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1.4 建立机制,分头推进
成资乐3地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工作机制,建立了针对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工作对接和信息交流机制。简阳市与雁江区、乐至县加强了政府层面合作交流,不定期联合开展项目推进调研活动。资阳市和乐至县建立了“周分析、月调度、季现场会”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年初制定项目建设责任、任务“两张清单”,每周梳理分析推进情况,每月调度解决具体问题,定期对文旅(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督促指导。完善工作督导机制,资阳市、乐至县将文旅(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委目标绩效办、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成资交界地带文旅(农旅)融合项目推进不定期开展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5 联合打造资乐文旅IP,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
联合重庆市大足区共同谋划建设资阳(包括雁江、乐至、安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其成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9个重大平台之一。而这,是资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围绕资阳(包括雁江、乐至、安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资阳市与重庆大足区牵手合作,一体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一批工作推进机制正在建立。资阳、大足两地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小组。去年以来,资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先后多次率队到省级相关部门和大足区对接示范区建设工作,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二是发展思路目标和举措正在明确。将资阳市(包括雁江、乐至、安岳)和大足区全域纳入示范区,整合文旅资源,进行统一谋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明确了共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共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创文旅服务保障机制等5大任务。三是科学规划促进深度融合。资阳(包括雁江、乐至、安岳)、大足两地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了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工作。资阳市与大足区共同启动了《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目前已形成初稿。四是项目投资拉动明显。资阳市策划包装了天府国际艺术城、资阳文旅大学城等90个重大文旅项目,投资金额超2000亿元。其中,包装上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18个、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项目20个,石刻文创园项目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安岳圆觉洞、乐至陈毅故里、雁江天府花溪3个项目纳入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陈毅故里创5A、卧佛旅游大道等8个省级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是平台优势功能正在释放。今年,资阳市与成都、重庆周边市州签订了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整体宣传等合作协议,联动推出了川渝石刻艺术文化精品旅游、伟人足迹红色旅游、川渝红色文化主题等多条精品线路,安岳石刻、陈毅故里入选全省自驾游遗产线路和研学旅游线路。形成了“资足常乐”整体形象口号,示范区平台整体形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工作推进力度不够
推进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工作,当前主要还是由简阳市、雁江区和乐至县为主体,在分头推进基础上采取协商合作模式。省同城化办虽然在工作上牵头统筹协调,但缺乏相应的资源调配能力和手段。成都市、资阳市和乐至县尽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协调推进工作的力度和效果不理想。
2.2 要素保障力度不够
由于成资乐交界地带都是各地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区域,在发展规划上不属于各级重点发展的区域,在项目、资金和用地保障等方面很难得到上级政策支持,推进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明显成效。作为首批示范的乐至县高寺镇在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面临土地调规难、建设用地指标缺、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由于成资两地支持文旅(农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差异较大,引进成都相关企业参与交界地带文旅(农旅)融合发展难度较大。
2.2 产品开发特色不鲜明
目前,成资乐各自牵头推进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乡村旅游过分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此外,现有文旅(农旅)产业发展在服务和产品上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体水平偏低。
2.4 产业和项目标准不统一
从现目前看,尽管出台了《简雁乐交界地区融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提出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财政实力差异大,部分地方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标准“缩水”。以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文旅(农旅)融合示范园区道路设施为例,简阳市全域建设标准6~8m,乐至县(高寺镇农旅融合、劳动镇羊叉河景区)的道路普遍为4.5m。另如传统成资毗邻地区的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项目,其中简阳段规划路基宽80m,而资简段、乐简段规划路基宽仅35m。标准不统一带来了新的“非同城化”元素,让交界地区再次产生新的差距。
3 思考与建议
探索推进成资乐交界地带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同城化发展的若干支撑点”的部署要求,是推进成资乐产业同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切实落实简阳市-雁江区-乐至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要求,跳出行政区域约束,把交界地带作为同城化发展的试验田,把文旅(农旅)融合作为产业同城的突破口,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方法、更强的保障加快推进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3.1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建议加大省级支持力度。请求省政府赋予省同城化办在协调推进成资乐毗邻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不仅能帮助申请中央项目资金支持,而且能协助争取或安排省级项目资金和用地指标。二是建议跨区建园。充分发挥成都市“龙头”作用,争取在省、市、县支持牵头联合成立 “ 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将打破既有行政乡镇及村社行政壁垒和体制约束,统一实行分片制管理,实现对融合发展区域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区域的资源、市场、民生等全方位组织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发展等方面的跨区域协调,着力解决传统行政壁垒、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造成的相关问题。三是加强成资乐三地层面的支持力度。将毗邻地区符合标准的文旅(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全部纳入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作用,有效协调解决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3.2 创新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建议省政府和成资乐在年度用地指标中单列用于毗邻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有效解决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建设用地难问题。二是请求省级部门支持,同意将成资乐毗邻地区分散、量小、跨行政区的“断头路”项目和产业项目等打捆申报省级或市级重点项目,有效解决交界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资金难题。三是建议在成立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管委会基础上,将“成都政策”覆盖管委会管理区域,以市场化手段引入成都市国有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参与交界地带规划建设,让成资乐毗邻地区共享“成都资源”“成都平台”。
3.3 统一规划建设标准
首先是对标“成都标准”。成都标准是“放眼全球、永不满足、争创一流”的标准,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定位标准。推动成资乐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就是要看齐成都市的产业规划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避免“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要以逐步缩小与成都差距为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其次是确保规划标准与建设标准相统一。近年来由省上或毗邻地区联合编制了一系列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其中蕴含了一系列“成都标准”,关键是要确保这些规划在落地实施中不打折、不走样。
3.4 突出产业文化特色
成资乐交界地区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方面有一定产业基础(如水果、蔬菜等)和文化资源(如巴蜀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人文沱江、成渝古道.东大路等),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应以沱江及其支流为依托,以“绿色、生态、健康、优质”为方向,依托特色水果、生态蔬菜、优质水产等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进一步丰富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丘区特色、地域文化魅力的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农业观光基地。同时,应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体验为目的,打造农业博览园、智慧农业科教基地和务农体验基地,充分发挥毗邻地区文旅(农旅)融合和率先突破的示范带动作用。
3.5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建议省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听取成资乐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制度,及时解决市县级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在融合发展区域内建立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资乐三地政府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三是创新利益分享机制,在成资乐毗邻地区率先推行跨区域政府、企业共同组建市场化开发建设主体,以资金、品牌、管理等参与合作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