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涉农资金审计困境与应对
2022-12-01冀泓彤
□冀泓彤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国家先后针对农村基础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及农业开发等领域投入大量扶持资金,出台相应政策方案,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但从涉农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看,由于缺乏良好的审计监督机制,存在涉农资金使用程序不规范、管理风险相对分散及实际效益低等现实问题,影响了涉农资金的充分利用[1-3]。
1 乡村振兴视角下涉农资金审计面临的困境
国家通过出台专项助农政策、投放涉农资金和集中建设重大项目,有效解决“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稳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但涉农资金覆盖面广、使用类型复杂以及资金监管难度大,增加了涉农资金审计活动有序开展的难度[4-5]。
1.1 审计评价维度单一,审计活动缺乏全面覆盖
涉农资金受益面广、涉及项目相对分散,审计监督链长,全面审计难度较大。为真正做好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既要确保涉农资金的安全、合法使用,也要从社会效益视角对其进行审计,只有构建全面覆盖、多维度的审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涉农资金的合理、有效应用。
首先,在传统涉农资金审计过程中,由于缺少涉农资金绩效管理、资金效率及使用风险的科学评价体系,忽略涉农资金的社会效益评价,直接影响了涉农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
其次,基层部门缺少必要的审计结果公开意识,未能及时公开涉农资金审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涉农资金使用状况的有效监督和问题整改,引发资金挪用、虚列概算及套取冒领等问题。
再次,涉农领域重大项目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未能为项目后期运行预留必要的管理、维护资金,直接影响了相关项目的持续运行[6-7]。
1.2 审计风险意识缺失,审计证据获取难度大
审计是发现涉农资金利用问题、规范和提升涉农资金利用效能的重要手段。受乡村财务环境影响,涉农资金在申请、使用及分配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直接增加了涉农资金的实际使用风险。
首先,在涉农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完整的审计风险意识,未能及时完善涉农资金的使用方案和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应对涉农资金利用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其次,涉农资金的使用对象多为基层单位及个人,由于缺乏规范、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涉农资金的申请及利用缺少完整的书面凭证。在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时,缺少完整、可靠的审计证据,直接增加了审计风险。
再次,涉农资金审计重视问题监督,忽略成因分析,未能有效发挥审计的揭示功能,影响了涉农资金的有效应用[8-9]。
1.3 审计理念相对滞后,审计体系缺乏有效创新
由于涉农资金种类复杂、覆盖面广,对其进行全面审计的难度相对较大,在科技强审环境下,需要注重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做好涉农资金审计规律、审计模式等创新研究。但从目前涉农资金审计现状看,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审计模式,加上基层缺乏专业审计力量,影响了涉农资金的审计成效。
首先,在审计模式方面,部分涉农资金审计仍停留在浅层次的“账表审计模式”,仅以“查账”的方式来核实、调查涉农资金的应用状况,既难以保障涉农资金的合理应用,也无法及时、有效发现涉农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审计效果。
其次,在审计理念方面,由于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涉农资金利用风险识别度较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加上缺乏全面覆盖的风险审计监督机制,影响了涉农资金的充分、合理应用。
再次,在审计技术方面,未能将大数据技术、智慧系统引入涉农资金审计,影响审计活动的实际效能。受涉农资金应用场景的影响,缺少专业审计人员,难以有效推进智慧审计建设,影响涉农资金的精准审计[10-11]。
2 乡村振兴视角下涉农资金审计机制的构建策略
为充分解决涉农资金审计困境,更好地利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以涉农资金项目为抓手,以研究型审计为支点,以“涉农政策—涉农项目—涉农资金”为审计主线,明确涉农资金的审计重点,切实做好“三农”政策持续追踪审计、乡村重大项目及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等工作,真正发挥涉农资金的应用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12-13]。
2.1 立足涉农资金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审计体系
要针对涉农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科学、完善的资金拨付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定,遵循专款专用原则,实时审核、及时拨付,规范涉农资金会计核算流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涉农资金的使用效能。
首先,要围绕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的审计指标。以资金绩效评价为基础,从资金分配比例、投资结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多元视角出发,构建专业、全面覆盖的涉农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对套取、骗取涉农资金的行为予以严格问责,充分保障涉农资金得到合理、规范使用。
其次,要聚焦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完善涉农资金审计准则及制度规范。面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诉求,要注重完善涉农资金的使用流程、申请制度及管理规范,通过出台具体、明确的资金审批规范及准则,降低涉农资金的审计风险,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利用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再次,要针对涉农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及审计问责机制。通过把握涉农资金审计重点,采用“查调结合”的审计方法,充分关注涉农贷款申请及发放、奖补资金使用和“三农”领域财务纪律执行状况,持续改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14-15]。
2.2 创新涉农资金审计理念,构建智慧驱动的审计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涉农资金的利用效能,需要以数字化审计为导向,通过发挥协同审计机制优势,加强涉农资金审计规律研究,建设涉农资金项目审计数据库,全面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能。
首先,要以研究型审计为支撑,强化涉农资金审计规律研究。通过科学、规范把握涉农资金审计的着力点,充分做好涉农资金拨付状况、分配及绩效评价等审计监督工作,精准、及时揭示涉农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化解方案与解决对策,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优势。
其次,要以专业审计体系为保障,推动涉农资金审计全面覆盖。通过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及审计机关等专业协同优势,构建协同审计机制,对涉农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持续监管,并通过实时公开审计结果,保障涉农资金规范、合理使用。
再次,要围绕审计监督目标,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审计问题、重点事项,使用涉农资金审计案例模板,实时开展涉农资金风险预警工作,探索符合涉农资金使用实际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16-17]。
2.3 突出风险规避重点,构建风险导向的审计体系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场景,为更好地利用涉农资金,需要以风险识别与科学规避为基础,通过构建完整覆盖的风险审计机制,为涉农资金增值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做好风险管理、审计问题整改等工作,通过持续监督涉农资金应用风险,建立规范、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使涉农资金审计风险披露与问题整改有机融合,进而实现涉农资金风险识别、防控及规避的最佳成效。
其次,完善涉农资金审计风险整改机制,全面提升风险规避效能。面对新的乡村发展环境,需要从涉农资金应用的整体和宏观视角出发,通过充分发挥审计在涉农资金风险识别、预警等领域的多元优势,广泛收集涉农资金审计结果,注重实现涉农资金管理增值,逐渐化解涉农资金使用风险,使审计监督与乡村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再次,在利用审计监督机制、识别涉农资金使用风险时,要从“三农”工作的客观属性出发,综合产业扶持、资金使用及国家政策要求,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执行与重大项目等全角度开展风险识别、评判及化解工作,从根源上化解涉农资金的使用风险[18-20]。
2.4 有效利用审计结果,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注重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优势,强化审计服务职能,通过对“三农”领域政策落实、涉农资金绩效及重大项目建设状况进行全面审计,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资金审计体系。
首先,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充分做好涉农政策跟踪审计。通过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贯彻、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审计,实时揭露相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制度,消除政策执行效果偏差。
其次,要以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机衔接为导向,通过发挥审计监督优势,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重点审计,重点做好农村民生项目及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真正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等多元目标。
再次,要将督促整改审计问题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为使涉农资金得到充分应用,应将涉农资金审计问题识别与整改机制有机融合,通过以审计“回头看”为契机,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的落实及使用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减少“三农”问题积累。要针对审计结论,制订合理的问题化解机制,通过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结果整改制度有机融合,统筹管理涉农资金,重点化解涉农资金多头管理、利用效率低下和资金滞留闲置等现实问题,全面提升涉农资金的利用实效[21-23]。
3 结束语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为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利用优势,需要以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机制为前提,以数字化审计方法为支持,积极整合智慧科技、专业人才等优势资源,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及时识别涉农资金分配、利用风险,持续完善乡村振兴领域的政策、制度及涉农资金使用规范,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多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