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2022-12-01张天羽

山西农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产品生产

□张天羽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和社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及信息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加工产业总体实力在全球领先。“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聚焦重点、聚集资源,加强粮食产能建设,加快农业绿色转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业质量效益都得到了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了显著进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落实的农业税免除、种粮直补、扶贫攻坚、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都体现了国家对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明确政策方向及不懈努力。然而,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发展长期滞后,在利用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发展红利方面相对迟缓。

1 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现状

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土地、土壤、自然条件和水利设施,还包括劳动人口及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传统模式等。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农业生产仍处于小规模、半机械化、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模式[1],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营风险及经营稳定性都越来越难以满足土地附着人口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以家庭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作为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制约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其得以存续的原因在于未能正确衡量家庭人口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这种如同家务劳动一样的成本压缩势必难以持续。此外,政策补贴、家庭非农从业人口其他方面收入的补贴也是目前维持这种模式的重要因素。

2 影响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土地自然条件、历史和政策因素,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收益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维持日常生活的刚性支出压缩了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即使在小规模、低水平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投入仍然较为不足。

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业生产的综合成本之差几乎是所有领域和行业中最低的。农业生产成本中除种子、肥料、用水和机械成本外,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过低,无论是人工报酬还是经营收益都大大低于其他领域和行业。

此外,农业生产的资金循环周期较长,受制于作物生长周期,每年只能收获1~2 次。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很高,尤其是粮食这样的大田作物,旱涝风霜雪等严重气象灾害都可能使其造成大量减产,家庭式或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主体几乎没有能力抵抗这些自然灾害。

尽管在农业生产领域有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但其发展仍较为缓慢,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乃至国民经济整体速度,即使在农业产业链中也滞后于下游加工、物流和市场的发展。

在多种利好政策的长期加持下,一个产业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说明其经济效益低下,而且这种状态是结构性、长期性因素影响的结果。不改变这些长期性因素就无法按照产业自身规律扭转方向,政策目标也难以实现。

在结构性矛盾共同作用下,农业生产处于低经济价值状态,而成本效益原则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低经济价值使得外部资本缺少投资意向,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内外投资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前提。在《规划》中提出的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缺乏投资的问题。

3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生活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使得农业与国民经济等其他门类产业协同并进,提高农业产值的同时,提升农业从业人口的生活水平。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力。农业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对于农业经济活动和附着生活人口的承载力。这是在政府政策引导、先进科技应用以及资本组织推动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系统性发展演变过程。

《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是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2]。《规划》提出“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即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明确指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即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3]。

农业生产是“三农”领域中的首要因素,其长期发展缓慢的态势难以达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更与广大农村居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村人口对现代化生活水平的需求存在代际差距。我国已进入开放型社会,不解决这一短板,农村从业人口老化、发展停滞的趋势就难以从根本扭转。

4 土地资源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生产过程对土地具有绝对依赖性。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实现高产、稳产需要综合性状良好、性质稳定的土壤作为生产材料。但是现有的耕地大多存在问题,例如经过多年连续耕种后土壤肥力下降,或是长期使用化肥而导致土壤性状发生了改变,抑或是土壤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这在短期内使耕作成本上升、产量下降,长期来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期治理成本将进一步增加。耕地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要求人们不仅要在现阶段生产过程中注重耕地土壤的保护,而且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已受破坏的土地恢复其原本应有的性状。

《规划》中的“三个建设”提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就是要把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并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在这基础上,应当采取完整的耕地土壤保护措施,以减少其对农产品生产造成的影响。

4.1 化肥施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不断增长,有机肥施用量逐渐减少。1985 年国内开始放松化肥生产管制,化肥需求量增速不断加快[4],中国以占比约10%的耕地面积消耗了约占世界总用量1/3 的化肥。然而在大量使用化肥的同时,有机肥的使用量却逐渐减少,特别是华东地区,有机肥投入量从236.6 kg/hm2下降到68.8 kg/hm2[5]。随着化肥投入量不断增加,耕地酸化和板结问题也日益严重。有研究指出,连续施用化学氮肥10~20 年,一些农田的耕层土壤pH 值下降幅度可超过1 个单位,且土壤pH 值下降幅度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6]。

4.2 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土壤污染

除化肥施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之外,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土地污染也不容小觑。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居民生活用水,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达标排放污染。

在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中,可能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或其他无机盐类污染。乡村缺少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民只能就近排放,使得一部分污水排放处临近耕地。虽然其排放量较少,但是出现生活污水排放行为的范围较广,仍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现在仍有些生产企业进行不达标排放,不论是气体烟尘排放还是污水排放,最终都将会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土地造成污染。

4.3 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意识

树立正确的耕地使用意识是十分紧迫且很有必要的。应鼓励维持土壤肥力、珍惜土地资源的行为,例如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或是某些菌剂的应用,避免陷入“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化肥用量,土壤肥力再次下降,再次增加化肥用量”的恶性循环中。此外,还应当具有土地保护意识,例如合理进行轮作,在满足条件的地区进行秸秆还田等。应尽全力将土壤恢复至其应有的自然状态,才能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产业间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即使在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的国家,农业也有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其他国家更是如此。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即使经济发达也无法避免农业生产中经济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以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为例,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呈现“高成本,低产出,低补贴”特征,美国呈现“低成本,高产出,高补贴”特征[7]。经济和收入增长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使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8]。

5.1 提高粮食生产环节直接补贴标准

2004 年前后,我国分别确立了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5 个补贴类型,后于2016 年进行了整合改革[9],但随时间推移,政策效应越来越弱,应适时对其进行调整。

5.2 农业生产零税负

将粮食产业下游增值税等税收全部返还到农业生产领域,例如进口农产品的各项税收。降低城乡“剪刀差”,提高我国自产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很大程度提高大众对于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5.3 所得税优惠

对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或集团企业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部分、项目给予税率优惠。对于个人或家庭种粮大户,在粮食补贴、经营零税负的基础上给予特别的个税优惠。

6 鼓励资本、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6.1 国有资本探索示范

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加快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步伐,探索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配套政策和政府引导的妥善路径,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模式。依托国有农业主体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加大引资、引智力度,不断消化吸收先进的农业科技、装备、管理等重要资源,并向行业辐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6.2 鼓励地区特有品种发展

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鼓励创建地区特有的农业品牌,以“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为指导方针,鼓励农业生产差异化发展,努力构建地区“拳头”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以此改善农业产业的内部条件,并增加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通过发展地区特有品种,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逐步扩大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将农业产业做强,才能真正造福“三农”。

6.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科技水平逐渐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应加大对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病害防治研究、农机农具研发的资金投入,推进自主品牌品种的选育和市场化过程,同时以高效率农机农具弥补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过程中所缺失的劳动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优质。

《规划》中提出,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培育、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6.4 平衡农产品生产的供需关系

农业生产的本质仍是消费问题,只有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才能真正给予农民。应当尽力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叶菜类蔬菜在短距离销售或新鲜农产品在保鲜条件下长距离销售的供需不平衡。二是大田作物或其他农产品在收获时的供需不平衡。

对于叶菜类蔬菜在短距离销售或新鲜农产品在保鲜条件下长距离销售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供需两方的需求透明化,避免供需双方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损失或收益降低的问题。对于大田作物,应当坚持粮食目标价格政策和“价补分离”政策,这是我国政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粮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难题而制定的改革举措[10]。

6.5 推进先进互联网技术应用

应当积极推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例如将目前工业应用已经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对耕地土壤进行不间断的水分检测,加强对田间小气候环境的检测,及时探查病虫害现象。先进互联网技术能够确保农民全面掌握土地状况,帮助农业生产安全稳定进行。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产品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