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Z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策略分析

2022-11-30郭美丽

科学导报 2022年7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关键词:Z时代青年;思政教育;沉浸式心态;引导式方法

在企业80后思政工作刚取得丰硕的成果时,Z时代青年也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对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感慨时代巨变的同时,马上又要通过对新时代青年思想特点的研究来探索新的思政教育模式,以更好的将薪火一代代的传下去。

(一)Z时代青年的概念。“Z时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但是已经受到了多个行业的重视,这一词语来源于英文“Generation Z”,是指出生于1995年~2010年之间的青年群体,这一时代的青年人出生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其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子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影响,是研究未来青年工作方向的重要对象。

(二)Z时代青年的心理特征。Z时代青年成长于我国经济高度腾飞的时代,是最有个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有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渴望认同等心理特征。

由于生活在物质条件较为丰厚的时代环境下,Z时代青年对未来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二次元文化夸大化、戏剧化的影响下,在低估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对实现理想所面临的问题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由于生活在较为包容的多元化社会环境中,并且通过网络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所以Z时代青年更希望通过接受更多的刺激或兴趣来满足自己的体验,个性非常鲜明。

(一)教育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政教育是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认识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理解事物的角度、信息交流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受生活和工作环境、个人阅历和思想认知水平、青年群体叛逆心理的影响,很多比较成熟的教育手段并不被青年群体所接受。这一困境不该归咎于青年群体,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反思自己是否脱离了青年群体,然后思考如何带着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青年群体。

(二)Z时代青年处于佛系与进取的矛盾状态。从心理特征和社会阅历进行分析,Z时代青年除了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大之外,不良思潮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就是前几年比较明显的“躺平”心理。作为年龄差距不大的Z时代青年在步入社会之前,其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当时正处于求学阶段,缺乏亲身经历,所以出于佛系和进取意识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比较关注自我的体验,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可以说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他们既对客观世界有深刻的认知,又因视野有限而局限于自我领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因出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而略显迷茫。

(三)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令青年困惑。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在与基本原则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信源很容易使人产生不同的看法,虽然可以以沉默的智者态度等待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就青年而言在等待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思维,此时进行思政教育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思政工作者具有带领青年辨明是非、正确的认知世界任务,而在复杂信息冲击下正是我们需要展现自己担当的时候,此时如何帮助他们拨云见日、在信息碎片的冲击下选择坚定的立场至关重要。

(一)保持年轻的浸入式心态。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年轻的浸入式心态,其中年轻是指积极的接触新事物以融入青年的社会生活、浸入式是指结合个人的经验感受青年的心理。

在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提出“液态社会”理论中,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不确定的流动性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运行制度也随时处于变化中,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拘泥于以往的经验,而是围绕思政教育内涵这一核心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将这些内容讲活,让青年能够灵活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二)采取引导式的工作方法。自尊心强、个性鲜明、强烈渴望认同这些心理特征是引导Z时代青年走出矛盾心态、在社会实践中保持锐意进取态度的主要切入点,所以可以采取引导式为主、挫折教育为辅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在他们积极性被激发后,适当的加入挫折教育的内容也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之思想认知和技能素养均获得提升。

(三)深挖具有时代特征的素材。深入挖掘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是碎片化信息时代提高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主要突破点之一,对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在素材挖掘方面建议主要负责原则性的引导工作,通过与优秀青年的交流共同挖掘素材,借助这些鲜活的素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Z时代青年的心中。

在对企业青年员工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中,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尊重青年心理的发展特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政教育,而减少说教的成分,借助鲜活的素材使之借助感性认知逐渐提升理性认知的水平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向。Z时代青年作为一个完全成长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交融时代的群益,对他们的研究不仅是当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的新挑战,也是以后常态化教育的开端,对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人民咨询.我的青春我做主——Z世代人群整体画像[J].数据,2021(6):48-57.

[2]侯香.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2.

[3]翁璇,赵平.网络思政视域下青年担当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10):28-32.

[4]陳发达.网络思政对社会焦点的捕捉和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3):69-70.

[5]刘里卿.网络传播热点对青年受众影响研究[J].采写编,2021(07):98-99.

(作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站 郭美丽)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