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龙县结伴乡村强师提质行动研究

2022-11-30李定书

科学导报 2022年74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

关键词:强师提质;乡村结伴;合作教学

根据2021年安龙县教师年报数据,安龙县共有9所乡镇初中,22所村级完小,9所乡镇小学62个教学点,教职工总数为2543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乡镇初中571人,村级完小396人,鄉镇小学399人,各教学点357人。在校学生数:乡镇初中12306人,村镇小学30632人。据此可知,乡镇初中师生比为1:22.5,村镇小学加上各教学点师生比为1:27。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明确的标准师生比,村镇小学为1:23,乡镇初中为1:18,因此,县域内乡镇中小学师生比均存在一定失衡。从学历结构看,乡镇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60%,城区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80%,城乡学历结构存在一定差距;从年龄结构看,乡镇教师和城区教师40岁以下人数均占其总数的50%左右,基本持平;因此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城乡教育结伴势在必行。

通过实地走访交流,了解到乡村学校的部分办学情况,一些共同存在的现象如下:

1.教师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乡村老师一人身兼数职,跨年级跨学科情况突出,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因此教学素养难以提升,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2.对乡村教育缺乏信心。县域内许多乡村学校生源虽广,但由于优质生源流向城区,留下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学管理吃力,教学成果难有突破,耗费心血而成效甚微;

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则有更鲜活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但由于年轻师资、优秀师资向城区、市区流动,老带新存在断层问题。

基于此,为改善县域内乡村教育环境,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乡村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安龙县提出了“安龙县乡村结伴强师提质行动”。

所谓乡村结伴,就是由一所教学实力相对较强的城区学校结对帮扶一所实力相对较弱的乡村学校,由城区学校选取骨干教师与乡村学校教师一对一结成教学搭档的“1+1”模式。共同备课,共同研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学组合。

传统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个人素养。而“1+1”模式可以让不同的教师利用彼此的知识构成、专业素养针对同一个课题,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融合。让课程设计更加完善。课中,又采取“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一讲一评,查漏补缺。课后进行答疑时,可以让具有个体差异化的学生获得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的知识信息。

乡村结伴行动第一期选取的城区学校为:安龙县第一中学、安龙县第四中学;乡镇学校为:普坪中学、龙山中学、海子中学、钱相中学,共80人结对。

结伴帮扶的具体策略为:

1.以两年为一个轮次,一个学期为一个单位周期,共四个周期;

2.每学期帮扶结伴开展前:各学科两位帮扶结伴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学科的帮扶结伴方案,帮扶教师指导结伴教师拟定教育教学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3.每学期帮扶结伴开展过程中:每周每人各上一节课,可采用同课异构,双师同堂等模式开展教学。帮扶教师从学情、课程、教材、教学、教研五个环节提升结伴老师的教学技能;

4.每学期帮扶结伴结束后,做好教育教学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成功和进步。”“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共同开展教学实践,在结伴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在课堂上采取“双师同堂”模式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教学能充分利用好结伴教师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让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充满知识趣味,更能满足不同知识结构和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需求。结伴搭档开展“双师同堂”教学,秉承“三个互动”原则:

1.师师之间有互动。作为“双师同堂”课,从教学形式到教学方法都要与传统课堂区别开来。双师不能只是有两位老师共同出现在同一个课堂上,也不能只是简单的将一堂课一刀切分为两个部分,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参照主持人主持节目和相声的形式,力求两位老师之间在授课时彼此有互动,对课题疑点有争论。这样既能将形式由学生在课堂听课转变为观看节目,提升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将课文中的某些难点通过探讨的形式客观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多方位思考而不拘泥于某一种观点。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然后“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最后获得自主思考的能力。

2.师生之间有互动。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双师同堂”,这一点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课堂将仅仅是老师的表演。以结伴教师在“双师同堂”上针对《锦瑟》这一课采取的师生互动为例,就是代入问题、共同探讨。导入部分简单进行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由于是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互相沟通和过渡的自然,在不点名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时应当采用对话模式,分别从爱情和仕途上对他的人生经历进行对话,通过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自然的将导入和教学过程衔接在一起。老师讲解这首诗的题目由来及特点并提出问题“本首诗当中的作者写了哪些意象?其实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同时,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对他们加以引导、整合,为开展辩论做好准备。

3.生生之间有互动。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学生从互教中受益”。汉代董仲舒也秉承“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理念。在设计课程要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锦瑟》一课中讲解各个典故的含义时,两位教师讲课堂分为两组,鼓励学生针对“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四个典故各自的内涵,结合李商隐生平经历,从他的爱情、仕途、身世等方面着手展开辩论,这样不仅本组学生之间有讨论,组与组之间的同学也能进行沟通。通过学生带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思辨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老师则起到一个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答案在学生的思辨中水到渠成。

通过“双师同堂”的共同研讨,共同教学,结伴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了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实现了专业化成长。学生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也获得了更加全面的照顾,增强了自主思考能力。

开展乡村结伴强师提质行动有效的缓解了县域内乡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失衡和乡村学校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通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对提高乡村青年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强化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学水平差距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使县域内乡村教育发展更加健全,还可以制定计划,让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师实行跨校兼课;乡村学校教师轮岗到城区学校兼职兼课的方式,形成城乡教师之间软性的流动机制,通过推进城乡师资力量共享,使县域内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师资得到加强,使城乡教育获得更加科学均衡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栖凤街道第三小学 李定书)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口语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对策与研究
浅谈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初探
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高中生物合作教学研究
树立生本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突出主体,体现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