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江单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11-30张立国陈喜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浅紫色自交系区域试验

李 波 张 宇 张立国 陈喜昌 朴 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优质的青贮玉米的要求量越来越大[1],对专用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生产上专用的青贮玉米品种并不多,很多养殖户采用普通玉米来代替青贮玉米,营养成分达不到青贮玉米的标准,生产上急需大量的青贮玉米品种来满足畜牧业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青贮玉米新品种江单18,在2022年6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0030)。该品种具有植株繁茂、抗逆性强、耐密植、营养品质好、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等特点[2]。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江单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5年以自选系J07-61为母本,以自选系JP9-1为父本杂交育成。J07-61是用自交系J107与自交系J232-2杂交,从其分离后代中选择单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生育日数为129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8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茎绿色。雄穗一级分枝8~10个,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株高218 cm,穗位高95 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穗长12.5 cm,穗粗5.6 cm,穗行数20~22行,籽粒硬粒型、橙色,百粒重27.9 g。JP9-1是用自交系JG9经60Co-γ射线照射后选单株,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全生育期为132 d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 53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茎绿色。雄穗一级分枝1~3个,颖壳、花丝、花药均为绿色。株高232 cm,穗位高103 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锥形,穗轴粉色,穗长15.6 cm,穗粗4.6 cm,穗行数18~20行,籽粒偏硬粒型、黄色,百粒重34.0 g。

1.2 选育经过

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利用玉米自交系J07-61和玉米自交系JP9-1组配杂交组合,即“J07-61×JP9-1”。2016-2017年在哈尔滨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综合表现良好(表1)。2018-2019年在双城、肇东等地进行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平均产量70 060.8 kg/hm2,比对照品种龙辐玉5号增产9.1%(表2)。在异地鉴定过程中,该组合在各点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

表1 2016-2017年哈尔滨初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 2018-2019年多年多点鉴定试验结果

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青贮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生物产量为67 947.9 kg/hm2,比对照品种龙辐玉5号平均增产8.6%(表3)。2021年生产试验,各试验点平均生物产量为67 670.4 kg/hm2,比对照龙辐玉5号增产10.1%(表4)。

表3 2020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4 2021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21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示范园区内示范玉米新品种江单18,示范面积达100亩,平均产量达到68 749.3 kg/hm2。黑龙江审定产量要求收获时生物产量,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试验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该品种经过几年鉴定试验产量完全符合要求标准。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青贮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期(蜡熟初期)需≥10℃活动积温2 500℃左右,生育期122 d左右。种子出苗能力较强,幼苗健壮,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色,茎绿色,叶片宽度11.9 cm,穗上叶片数6片,成株株高312 cm,穗位高142 cm,可见叶15片,株型半紧凑;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雄穗一级分枝7~9个,苞叶长度适中。果穗长锥型,穗轴红色,穗长21.4 cm,穗粗5.7 cm,穗行18~22行,籽粒橙黄色、偏硬粒型。

2.2 抗逆性

江单18抗性较好,2020-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发病率4.4%~4.7%,茎腐病发病率0~19.1%。黑龙江省青贮玉米审定抗病性标准:人工接种鉴定丝黑穗病发病率≤30%、大斑病发病率≤5级。

2.3 品质性状

江单18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检验中心[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20-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含量7.66%~8.08%,粗淀粉含量37.62%~38.1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5.39%~36.01%。黑龙江省青贮玉米审定品质标准: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0%、粗蛋白含量≥7.0%、淀粉含量≥30.0%。

2.4 适应区域

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区域作为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3 制种技术要点

杂交种制种,在隔离区四周不能有其他玉米或与其他玉米田隔离距离在400 m以上[3],母父本按5∶1的比例种植,母本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的整个生长期都要开展除杂株工作,父本在散粉期之前田间杂株要清理完毕,以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母本在抽雄后散粉前去除雄穗,待授粉结束后7 d将父本去除,改善母本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制种产量,改善种子质量。收获后的果穗要及时晾晒,在晾晒和存放过程中要勤翻动,防止种子发热、发霉,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剔除杂穗和不典型果穗,待水分降至15%以下时边脱粒、边清选、边包装、边入库。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且通透性好、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或缓坡地。无深松基础的地块秋季采用大型农机具松、旋、灭、起、镇一次性作业,达到待播状态;有深松基础的地块采取秋季灭茬旋耕一次性作业或春季顶浆灭茬旋耕起垄一次性作业。

4.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该品种在适应区4月25日左右,地温连续5 d稳定通过8℃后,采用直播栽培方式播种。重视土壤墒情,择机播种,保证不断苗、不断垄,力求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保苗6万株/hm2左右[4]。青贮玉米植株相对高大,并且黑龙江省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玉米生长速度较快、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容易发生倒伏造成减产,黑龙江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密度标准均为每公顷保苗6万株,这与南方省份的试验密度标准有所不同,即使是在南方省份审定通过的青贮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也要重新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种植密度也不宜超过6万株/hm2。

4.3 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每公顷施基肥10 t、硫酸钾75 kg和磷酸二铵225 kg,拨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300 kg。封闭除草要及时,保证适时铲趟管理,预防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玉米螟,兼治蚜虫。该品种较耐瘠薄,也可采用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可采用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及中耕培土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4 及时收获

籽粒乳线达到1/2~2/3时收获,收获时茎秆含水量在70%左右为最佳收获期,选择晴天及时收获,收获过早产量降低,收获过晚影响品质。同时该品种籽粒为偏硬粒型、橙黄色、品质好,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 700℃以上区域也可作为籽粒玉米种植收获。

猜你喜欢

浅紫色自交系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利用SNP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6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自交系粒重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驭紫术
花与花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