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对两种优稀水果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2022-11-30宋晓兵罗小玲林培华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
宋晓兵,黄 峰,罗小玲,林培华,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2德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德庆 526600)
0 引言
黄皮作为南方特有的小宗水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地,黄皮果实外形诱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抑肿瘤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2];番石榴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番石榴果实色香味俱佳,富含维生素C,是岭南特色水果之一[3-4]。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近年来华南地区特色小宗作物尤其是优稀水果产业迅速发展,果树病虫害问题日渐突出。
目前,针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防控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采用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5-6]。相对于大宗作物而言,特色小宗作物种植范围小,种植区域较分散,单一小宗作物用药量少,造成大量小宗作物无登记用药[7]。为满足市场需求,解决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窘况,国家正在推进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促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8-9]。针对华南特色小宗作物黄皮和番石榴,选择高效低风险的农药产品,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试验评价,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一种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抑制病菌线粒体呼吸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兼具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等优点,对香蕉叶斑病[10]、荔枝霜疫霉病[11]、芒果炭疽病[12]、香蕉及甜橙采后炭疽病[13-14]等南方果树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探讨药剂的安全使用和化学防治技术,推进小宗作物的农药登记及推广应用,本研究针对两种优稀果树重要病害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开展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果树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黄皮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番石榴叶斑病菌(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um)由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
1.1.2 供试药剂 98.3%吡唑醚菌酯原药、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由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5%嘧菌酯原药由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广农制药(广州)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5],将供试药剂按不同剂量加入定量的PDA培养基中,配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培养基。98.3%吡唑醚菌酯原药和95%嘧菌酯原药分别配制成0.05、0.1、0.25、0.5、1、2.5、5 µg/mL共7个不同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每浓度处理均设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将预先培养的黄皮炭疽病菌或番石榴叶斑病菌丝块(打孔器直径5 mm)置于含药的PDA平板中央,在恒温(26.0℃)无光照条件下培养。
1.2.2 田间试验处理 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德庆县官圩镇五福村,黄皮品种为鸡心黄皮,番石榴品种为西瓜红番石榴。试验设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200、250 mg/kg,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以及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共5个处理。
1.2.3 田间施药时间 从黄皮和番石榴新梢盛发期开始施药,以后每隔10~15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具体施药时间为2020年9月18日、9月29日和10月12日。
1.3 调查及统计方法
1.3.1 毒力测定 黄皮炭疽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各培养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效果,利用DPS 9.50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计算试验药剂的 EC50和 EC90。
1.3.2 田间调查 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黄皮树或番石榴树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抽查1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病叶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菌的EC50和EC90分别为0.0321µg/mL和14.0381µg/mL,对番石榴叶斑病菌的EC50和EC90分别为2.0167µg/mL和2988.371µg/mL,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EC50和EC90(表1)。在药剂有效浓度为5µg/mL时,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3.23%和60.12%,嘧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51.23%和44.92%,在相同的药剂有效浓度下,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表1 吡唑醚菌酯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2.2 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施药3次后15天调查,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各药剂处理对黄皮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200、250 mg/kg 3个供试浓度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2.08、1.68和1.39,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病指降低,各处理间的平均病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200、250 mg/kg 3个供试浓度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8.03%、74.24%和78.68%,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防效升高,各处理间的平均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相比,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 mg/kg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与对照药剂的处理防效相当,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则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番石榴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略低于对黄皮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趋势基本相似。
表2 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两种果树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2.3 对果树安全性
在试验过程中初步观察,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个供试浓度处理对黄皮、番石榴未见药害现象,黄皮、番石榴的叶片和枝梢生长正常。
3 讨论与结论
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本研究获得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数据,为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开展小宗作物的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支持。参照前人研究结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处理对黄皮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与咪鲜胺、嘧菌酯、丙环唑相当,而显著优于代森锌、甲基硫菌灵、福美双[5]。本研究主要针对黄皮叶片炭疽病开展试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果实炭疽病及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炭疽病是黄皮常发性病害,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黄皮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危害较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果及带病枝梢上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合时,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害,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容易发病,5—7月为发病盛期,病部扩展快速,严重者5~7天可致全叶枯死,造成秃枝[16-17]。防治黄皮炭疽病,建议施用有机肥、增施钾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避免氮素过量,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春季花期、幼果期和嫩梢期,及时喷药防治。叶斑病是番石榴常见叶部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随后逐步扩展蔓延,气温25~28℃、相对湿度80%~85%时易发病[18-19]。防治番石榴叶斑病,建议增施有机质肥,提高树体抗病力,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果,减少越冬病源。
本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21µg/mL和2.0167µg/mL;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施药处理3次后对2种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8%和77.45%,使用安全无药害,推荐该药剂作为两种果树病害的登记药剂。田间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可使用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等保护兼治疗性药剂,用药量以有效成分量200~250 mg/kg为宜,具体施药次数视果树生育期、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