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遥票号 晋商传奇

2022-11-30遆国宁

中国三峡 2022年8期
关键词:票号山西

文 | 遆国宁

平遥的民居、商店和街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入平遥,漫步街头,恍惚间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执手相牵的味道。那满目的青砖灰瓦,高耸的城墙市楼,精巧的飞檐雕壁,鲜亮的灯笼金匾,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店,熙熙攘攘的市井人流,无不昭示着古城的厚重与昔日的富庶繁华。“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平遥的这种气魄缘于二百多年前的晋商。那时候平遥城里的商帮财东们已经将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聚集了数目惊人的巨额资产,不仅富可敌国,还发挥聪明智慧,顺应时代潮流创办票号,实现了从操控一般商业贸易到垄断全国金融资本的华丽升级。其时,小小平遥城坐拥票号数十家,数百家分号机构密密麻麻,遍及全国各地。平遥一跃成为“中国华尔街”,执华夏金融之牛耳,是全国最富有的城市。晋商历经数百年发展,终于厚积薄发,进入了肇兴以来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

晋商与票号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奔腾不息的黄河如一个巨大的“几”字,右面一笔与逶迤耸立的太行山脉一道,把黄土高原紧紧拥抱,形成了山西这方热土。从地图上俯视,山西酷似一个立着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之处便是平遥。从地理意义上说,平遥才是真正的“晋中”。

山西平遥古城内的市楼 摄影/徐瑾.dfic/图虫创意

山西自古多商贾,晋中是晋商故里。明清两代,晋商在这里兴起,历经曲折,走向鼎盛,叱咤风云满神州,称雄商界五百年,号称“中国十大商帮之首”,而平遥则堪称是晋商发源地。

十四世纪中后期,蒙古贵族建立的元帝国在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台,残余势力被赶到了北方草原。新兴的明王朝为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在北方边境驻军数十万,并实行“开中制”解决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开中制”的核心内容是“以粮换引”,即商人运送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至北方边镇获得“盐引(进货凭证及销售许可)”,然后到指定盐场取货并在指定地区销售。山西邻近北方边境,晋南自古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以运城为中心的河东盐场是古代北方产盐重地。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山西商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蒲州、曲沃、襄陵、平阳等地一批商贾凭借“盐粮两利”的有利条件开始收粮贩盐,沿着古代三晋南北交通大动脉——京陕驿道北上南下,来往于北方边镇与内地之间,晋中平遥一带则是这些商贩货物长途劳顿中的必经必停之地。正是这种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让精明的平遥人发现了“商机”。

平遥是山西有名的人口大县,历史上以人稠地贫著称。全县虽然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中南部,但境内面积最大的中部地区全是起伏的黄土高原丘陵,土层较薄,地多贫瘠。明万历《汾州府志》记载:“平遥县地瘠薄,气刚劲,人多耕织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这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这里的人们就只能想办法另谋生路。早在明代中叶,平遥县城就是晋商在晋中一带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和货物中转站。其时,平遥的商贸服务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南北大街上店肆商号鳞次栉比,东西南北各地的特产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客栈货场骡马车辆进进出出,有很多人靠在当地做生意或为商家提供服务维持生活。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有不少平遥人还选择外出经商谋生,足迹遍布全国。到了明末,全县已经有大批商人加入“走西口”旅蒙商的行列,即在内地以低价收购颜料、干果、药材、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物品后,从平遥出发北上,在山西大同分东西两口(张家口、杀虎口)进入蒙古、宁夏等游牧地区,用所带货物同牧民交换各种牲畜和畜产品,再返回内地以高价卖出。如此一倒一出,获利巨大,不少商客因此获得丰厚盈利,财富迅速积累。所以,从那时起,平遥就流传着一句老话:“要想发大财,宁夏跌(跑)一回。”

平遥古城内古代镖局押镖场景浮雕 摄影/秋影随风/图虫创意

清王朝建立后,经过康雍乾三代的文治武功,全国形势日趋稳定,南北交通畅通,平遥周边一带的介休范家、祁县乔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等一些商贾大户依靠前期与清政府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干劲与诚信敏锐的商业头脑,已经成功站稳脚跟,并日益发展壮大,操控了关东、蒙古、西北地区一些重要城镇的粮食、丝绸、茶叶、药材、杂货等行业市场,生意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沙俄圣彼得堡等国外地区。晋商发展中心由此转移到了晋中,而平遥商帮则是其中的一支劲旅。

康熙年间,平遥县城商业贸易进一步走向繁荣,平遥商人通过在当地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庄的方式,生意不仅称雄江北,还将势力扩展到了江南地区。乾隆年间,随着商业恢复发展,平遥城内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几条主要街道店铺林立,不少店铺以经营大批量、大宗项的中转业务为主,各种南北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再发往外省、外县。乾隆二十三年(1758),位于县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市楼进行重修,捐资商号158 家,涉及货栈旅店行、铁铺、烟铺、麻店、油店、花店、木厂、驴柜店、当行、钱铺、银炉、漆铺、帽店、箱店、酒店、锡店、酱铺等行业。而时隔55年后,市楼再次重修,参与捐资商号更是达到700 多家,捐款总额达到2876.44 两,涉及行业还增加了盐店、布铺、银楼、染料庄、颜料庄、洋货行、缎店、粉行、茶行、药材行、珠局、翠局、料铺、帐局、染房、面铺、干铺、押铺、印局、荷苞店、缸房、衣铺、船行、磨房、铜铺、肉铺等行当,小小平遥县城已是“迩来商贩云集,居奇罗珍增前数十倍”(嘉庆十八年《重修市楼碑记》)。

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内景 摄影/秋影随风/图虫创意

经过明代及清朝前期四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到清朝中期嘉庆末年,平遥商帮已遍布全国通都大邑、水陆码头。总号与各分庄及与客户之间,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不少商铺批零兼营。东西南北各地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向古城汇集,在这里经过停顿中转,又日夜不停发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平遥成为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商品贸易的空前繁荣,使得一批平遥商人手中聚集了大量货币形式的财富。同时,总号、分庄之间异地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使资金调动的额度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频繁,那种依靠镖局押运现银的传统做法不但时间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召唤着一种既安全又快速的运现方式。于是,以货币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在平遥城里就应运而生了。

票号兴起与票号之争

在平遥古城西大街路南,众多气派的古建筑中,坐落着一座并不显眼的五开间临街铺面,中间黑色的院门严肃而朴实,斑驳的门柱及门扇尽显岁月沧桑,额上高悬的金招牌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蒙尘,这就是晋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国银行业的鼻祖——“日升昌”票号旧址,现在已经开辟成了“中国票号博物馆”,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这里,但见庭院深深,给人一种外朴内秀、面简里厚的感觉。正房厅柱悬一幅木制长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还有一块闻名商界的牌匾——“汇通天下”。房间内有真人塑像,陈设完全模拟当年场景,墙上、架上全是与票号有关的实物藏品,那大块的元宝银锭,来自各地的形形色色的汇票、商业信函及大量珍贵老照片,无不在诉说着晋商票号当年的盛大与辉煌,把人们的思绪再次带回到久远的岁月。

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东家是平遥县达蒲村的有名富商李氏家族。李氏原籍陕西汉中,元朝时其祖上任官来到山西,遂举家落户平遥。清初康熙年间,随着晋商在晋中一带的兴起,李家以经营颜料起家,加入了外出经商队伍行列,捞取了第一桶金。到了乾隆年间,李家已是资财雄厚、富甲一方的财东,在平遥城里开设了西裕成商行,主要经营颜料。到了嘉庆年间,李家颜料生意不断壮大,以西裕成总号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在京城及外地增设了分支机构。而就在这个时候,西裕成颜料行向日升昌票号转变过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先后“登场”了。

雷履泰故居 摄影/周一渤

李大全,平遥西裕成颜料庄少东家。相传,老东家李文赟当时年事已高,过了七十大寿就把家里家外所有事务全部交给了两个儿子,其中家族生意主要由精明强干、胆识过人的小儿子李大全掌管。而李大全在接手西裕成颜料行后,深感自己一人在激烈的行商竞争中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决心物色一位助手来帮自己。为此,李大全闲暇时经常混迹于戏园、茶馆、钱庄、宝棚(赌场)等一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细细观察各色人等。不久,就在北门头的“刘记宝棚”里发现了一个“抱宝盒子的(古代赌场职业之一,也叫荷官)”,人送外号“一口清”。李大全在详细打听此人家世经历后,觉得正是自己物色的人选,但仍不放心。于是就暗中安排,设局进行了三次考察,在确定对方的人格人品、管理才能、商业头脑都完全过关后,才礼贤下士、重金聘请他为西裕成颜料行分号经理。这就是平遥人至今仍在津津乐道的民间故事——“李大全三考雷履泰”。

雷履泰是平遥细窑村人,世代经商,幼年家道中落,十几岁便入商号学徒,从商阅历丰富。后为平遥西裕成颜料庄延聘重用,先后任汉口、北京分号经理。在经营业务过程中,雷履泰考虑到商人资金往来多是依靠镖局押运现银,这种方法运费成本高且极不安全,遂联想到古代的“飞钱”(唐宋时期的一种汇兑券,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称“飞钱”),经过一番研究思索后建议将西裕成颜料庄改成经营银两汇换业务的票号。此举得到东家李大全的赞赏与支持,将雷履泰调回平遥出任总号大掌柜,交付白银30 万两全权负责改建事宜。道光三年(1823),经过精心筹备,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银钱异地汇兑,雷履泰担任票号大掌柜,全国第一家票号由此诞生。

日升昌票号成立后,在大掌柜雷履泰、二掌柜毛鸿翙和三掌柜程大培等人齐心合作、共同努力下,先后在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上海、镇江、盛京(今沈阳)等40多个大中要害城市设立分号,业务异常火爆,生意蒸蒸日上,不过数年,票号业务已经由当初的商号间汇兑逐步发展到包揽地方财政资金往来,形成了“汇通天下”的兴隆气象,盈利甚为丰厚。据日升昌票号万金帐记载:票号最初六年结账一次,后来改为四年一次,每股分红在8000到12000 两银子之间,而李东家拥有30 个银股,仅一次分红就可得24 万至36 万两白银,此后的90 余年间获利更是多达五六百万两之高。李家因此成为平遥巨富,在继续投资进行商业扩张的同时,不断追求奢侈生活,不仅在达蒲村购买土地,新修巍峨楼院多处,还图自家便利在村里开设了杂货、绸缎、药、干果、肉、水果、成衣、理发等店,村人也因此沾光受惠,都说:“领的李家本,吃的李家饭,赚的李家钱。”

日升昌票号的创建与发展,是大掌柜雷履泰和二掌柜毛鸿翙共同打造的商业奇迹。雷履泰创办票号,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年富力强的毛鸿翙一件一件落实筹办的。票号创业初期,雷履泰、毛鸿翙二人团结一心,相处融洽。雷履泰总揽全局,毛鸿翙操办业务,两人优势互补,很快打开了局面。随着日升昌业务的繁荣,用人增多,二人脾性和理念上的差别逐渐显现,矛盾也日趋尖锐。一次,雷履泰生病了,按理日升昌日常的生意该交给二掌柜打理,可是雷履泰并没有离开大掌柜房,这使得毛鸿翙觉得自己是“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就找李财东建议让雷大掌柜回家休息。李财东出于对雷的健康考虑,也没多想就同意了,毛鸿翙又掌管了票号的一些实权。若干天后,李东家去雷履泰家里探病,发现雷履泰写给各分号的信,命令遍布全国各地的分号暂停营业,准备撤回。李东家大惑不解地问雷履泰为什么这样做,雷履泰说,字号是你李家的,但分号是我雷履泰经营布置的。你现在要用新人,那我只好把分号收回来,好让新人重新安排。李东家慌了神,跪求雷履泰,雷履泰才又回到了日升昌。而就在他回来的前一天夜里,毛鸿翙给东家留了一封辞职信,从此走出了日升昌的大门。

雷履泰使用的古代轿车 摄影/秋影随风/图虫创意

山西平遥古城内的蔚泰厚票号 摄影/秋影随风/图虫创意

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获利巨大,与其仅隔一个烧饼铺的蔚泰厚东家侯培宇每日看在眼里,心里羡慕不已。当得知雷毛不和时,便以优厚待遇暗中拉拢毛鸿翙。毛鸿翙离开日升昌后,侯家马上礼聘了他。毛鸿翙又从日升昌伙友中挖来两员干将郝名扬和阎永安,就在日升昌的隔壁将绸缎店改组为蔚泰厚票号。侯东家破格以待,让毛鸿翙一个大掌柜顶了双份身股,并对毛鸿翙言听计从,一年内将平遥城内的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绸缎店和天成亨细布庄一律改组为票号,组成了票号史上有名的“蔚”字五联号,成为日升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蔚”字五联号的繁荣,成全了侯东家,也成全了毛鸿翙大掌柜。道光末年,毛鸿翙以“毛忠恕堂”名义投资蔚泰厚票号银本2 万两,成为平遥票号中第一个连东带掌的总经理。同治三年,毛鸿翙与他人合资开办了蔚长厚票号。此后,平遥商人纷纷仿效,全县到清代末期先后成立的票号总数达22 家之多,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税赋、军饷,下至商号、店铺的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平遥城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

平遥票号的丰厚利润也震动了整个山西商界,周边的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地商人群起效之,掀起了改营票号的风潮。从道光三年到光绪三十二年的80 余年间,仅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就设有总票号40 余家,在各地开设的分号多达400 余家,遍布全国23 个行省、77 个城镇,甚至跨越国界,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可以说,日升昌票号一马当先,带动形成了山西票号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晋商发展进入“高光”巅峰时代,成了晚清经济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著名学者余秋雨会在他的作品《抱愧山西》一文中这样描述:“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

银行VS票号

1840 年,是日升昌票号成立后的第十七个年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在战争中尽显腐败无能,在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威逼下,战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国门洞开,外来资本长驱直入。银行,这个来自西方的洋玩意,也从此进入中国,开始了与山西票号的激烈竞争。

银行,英文名称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作为一种金融机构,早在十五世纪初的意大利就已产生,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发展。十九世纪中期进入中国后,其发展可谓一路绿灯、顺风顺水。1847 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商有利银行在上海开业。1896 年,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在上海开业。至1911 年,全国已经成立了30多家银行。这些银行依靠西方已经比较成熟的现代经营制度,借助西方列强业已获得的经济特权,承办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战争赔款及通商、借款、修路、关税等等事务中的货币往来业务,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银行有深厚的政府背景作支持,且实力雄厚,它们在极力维护本国商人在华利益的同时,持续打压中国本土商人,不断抢占金融市场地盘,对山西票号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蔚泰厚票号合约第贰拾叁号,藏于山西博物院

平遥蔚泰厚汇兑庄执照(清宣统元年十二月),明清晋商,藏于山西博物院摄影/海峰/FOTOE

1:平遥日升昌票号钱摺,藏于山西博物院

2:平遥日升昌票号逐月总账,藏于山西博物院

3:平遥日升昌票号印章落地章,藏于山西博物院

面对日益艰难的经济环境,清廷中的部分大臣在和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张实业救国,发展工业和经济。光绪二十三年(1896),清末大臣、著名的官商买办代表人物盛宣怀向朝廷呈奏《条陈自强大计折》和《请设银行片》,提出“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认为外国人利用银行集中他们的国家财富,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银行,以便以低于外国银行的利率为政府发行国内公债,还可以避免因不适宜的金银兑换率而造成的额外负担,并于第二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第一家私人投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山西票号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即已获得清廷军饷及税收饷银等的汇兑权,由承办一般民间商业汇兑升为操控官府财政资金往来,获利随之大增,官商结合日益紧密。顺应时势在中国开办银行,对于在外国银行打压下的山西票号来说,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应该是最为拿手的发展方向。然而,头脑过于精明的晋商票号经营者们却看不清形势,不是一味墨守成规,就是抱有门户之见,排斥有识之士改组建议,一再拒绝清政府伸出的“橄榄枝”。

光绪三十年(1904),山西平遥人,时任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的大掌柜李宏龄召集票号同仁,提出建议:山西各大票号共同集股500 万两,每股100 两,每月行息4 厘,联合出资成立晋省汇业银行。对此,多数晋商票号不置可否,并不热心。日升昌大掌柜梁渭舟认为,李的建议“家数太多,人心不齐,难以成事”。蔚丰厚平遥总号大掌柜毛鸿瀚则予以彻底否定,对各分号下令道:“银行之议系李某自谋发财耳,如各埠再来函劝,毋庸审议,迳束高阁可也。”晋商史上第一次票号自救行动遂宣告失败。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提出设立大清银行(户部银行),要求票号出钱出人,被晋商各票号以担心“外人”和“外资”插手票号为理由拒绝。旋又提出由政府出资金,由票号出人,又被拒绝。大清银行成立之后,还曾找山西票号入股,却再一次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清政府只能找江浙绸缎商解决。户部银行成立以后,作为清政府的官办银行,自然而然地垄断了几乎全部官银汇兑业务,这对于山西票号无疑是致命一击。

1911 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摇摇欲坠,票号也病入膏肓。山西票号的所有东家和大掌柜看到前途黯淡,于是再度商议改组票号为银行,当年的反对派首领毛鸿瀚第一个举手赞成,但时机已经错过,山西票号多已巨额亏损,失去了募集本金的能力。

1913 年,由民国财政部从中牵线,山西票号提出向美国银行团借款500 万元银洋,作为本金重组票号体系,但终因不能提供抵押,被拒绝借款,票号改组为银行的最后一线生机被彻底断绝。这一年,山西14 家最主要的票号,被拖欠的债权已经高达3100 多万两白银,其中日升昌17 个分号债权近300 万两。各地军阀更是催逼甚急,在广西,军政府派出士兵端着步枪冲进日升昌票号,强行提走10 万两前清官银。山西票号行将就木,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914 年10 月,天津《大公报》发出一则报道:“彼巍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日北京所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当悬日升昌金字招牌,闻其主人已宣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矣。”天下第一票号日升昌宣布破产的消息随之传遍大街小巷,轰动整个中国。日升昌的破产如同多米诺骨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全国其它票号除极少数能够坚持外,绝大部分纷纷搁浅倒闭。

在历史的长河里,山西票号近百年的发展虽然看似昙花一现,但犹如一道亮光,照亮了中国近代的茫茫夜空,世界金融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秉持的“诚信”理念,开创的系列经营管理机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如经理聘用制、“用乡不用亲”的号规、举荐考察制、身股制、密押防伪技术等,成功创造了存续期间大小款项无一起冒领盗误事故的汇兑奇迹,令外国银行叹为观止,至今对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仍不无借鉴意义,其所创造的财富神话也一直在民间口耳相传,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票号山西
清代票号:成也官场,败也官场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平遥票号:成也诚信 败也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