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引发造型艺术“现代性”之根源探究
2022-11-30夏航
夏 航
(闽南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中,审美现代性作为文化现代性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文学和艺术领域的自主性和规划,摆脱刻板认知带来的种种牵制。现代主义艺术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中诞生的,在现代性不断分化的进程中,造型艺术的审美现代性被普遍认为等同于科学理性,艺术家们在艺术实践中尝试脱离传统的透视规则,进行画面空间营造;运用物理学原理,把时间的变化体现在运动的物体上并固定在画面上;运用光学原理,用表现性绘画的色彩取代再现性绘画的色彩表达方式。这些原理的创新性运用,使现代主义艺术展现出精彩纷呈的文化景观。
一、相对论引发现代艺术观察方式的彻底颠覆
随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这一时期“覆盖在西方艺术和思想上的冰层开始消融。在出现裂隙的地方,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牛顿框式和多年为我独尊的透视原理,开始受到潮流的侵蚀……使艺术和物理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106)20世纪相当多的文艺作品,都体现出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痕迹。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客互渗性、同时性、以及量子力学理论的影响和启发,各艺术流派与科学发现相互印证,如立体主义绘画理念与相对论四维空间理论;印象主义与物理学光学理论;未来主义与物理学同时性理论;抽象表现主义与量子力学理论等,描绘出现代社会多姿多彩的世界图景。20世纪以前,虽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透视理论得到了完善,但是艺术家普遍采用的还是平行透视法。在实际艺术创作中,多维透视、成角透视和俯仰透视等并没有被充分实践,这些透视法只有在现代主义艺术家那里才被运用和发展起来。现代主义艺术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中诞生的,现代主义思潮对科学技术的信念,对客观真理的信仰,对艺术变革的渴望,促使现代主义艺术以革命的姿态,不断突破传统艺术体系和美学规范,追求创新、超前的艺术表达方式。
造型艺术的“现代性”是在受到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哲学思辨和现代科技新发现的双重推动力下产生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们也需要现代科技的证明,不断现代化他们的审美逻辑。相对论引发了现代艺术观察方式的改变。早在19世纪中期,画家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摒弃传统透视观,改变观察方法,通过主观处理减弱画面深度,突出被画物体的面,追求古典浮雕的变体效果。传统透视模式被逐渐剔除,现代主义艺术家采用多种透视法进行画面空间营造,而且主张祛除透视空间,追求平面化的绘画风格。最早提出放弃传统绘画透视法则的是画家塞尚,提出了“绘画观念的破与立”的问题,主张画家要发挥主观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直觉体验,脱离描摹自然。“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探索主要还是从20世纪才全面开展的。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把反叛传统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自觉。特别是在绘画领域,艺术家们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传统的艺术形态,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表现世界的方法。”[2](7)此时的爱因斯坦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世界,艺术家们也逐一预见到并在画作中把这种认识表现出来,物理学理论和当时被普遍嘲笑的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不约而同地相互证明和诠释,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用不可思议的手法将物理学的原理带进了画布上。
关于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在毕加索和爱因斯坦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3](5)相对论和《亚威农少女》分别是在1905年和1907年诞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也把传统透视观拉下了神坛。他们两个人将科学和艺术带进了20世纪,在那一时刻,美学变得至关重要,学科之间的界限得以消解。在艺术与科学的不谋而合和相互启发下,彼此相得益彰,种种迹象都表明,科学的发展也拓宽了现代主义艺术的道路。
二、时空合并导致现代艺术实践的多元化
时间和空间有史以来一直都是科学、哲学、艺术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时空合并导致现代艺术实践的多元化。历史证明,艺术、哲学和科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为独特的是艺术幻想和艺术表现甚至是艺术革命在萌芽阶段往往超前于科学发现,艺术常常成为科学的预言者。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侠义相对论”,重新对空间、时间和光做了定义。“在爱因斯坦之前,西方人一直把空间和时间看作分立的两个坐标。对空间的测量和对时间的测量从性质上来说是不同的,……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中淘汰了绝对静止这一概念。”[1](148)1907年,闵可夫斯基发现,可以用非欧空间来描述洛仑兹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将过去被认为是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合并到一个四维的时空里,即“闵可夫斯基时空”。两位在数学领域推动新时空观出现的重要人物欧几里德的几何和非欧几何、闵可夫斯基的时空理论的问世,使非欧几何空间的出现从观念上突破了“平直”空间,也为现代绘画时空观的表现提供了佐证。而闵可夫斯基空间理论为相对论奠定数学基础,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时间,使时空变成四维的时空。他讲到:“从今以后,空间本身以及时间本身将注定要消失为影子,只有二者合一的一种联合将保持其独立的真实性。”[4](106)
西方现代主义时空观是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家反叛传统的大幕一起拉开的,在造型艺术中,不论是在内容、表现形式上都具备了现代主义的精神风貌。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不仅是被摧毁的家园、死亡、伤痛,更重要的是精神伤害,战争的残酷性导致了人性的迅速“异化”,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艺术家的反叛情绪都不断被强化,这时产生的艺术作品也多半是即兴、现场感、反理性的,而这些正是人们所需要的,此时艺术正是疗愈人们心灵的良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表摧毁了经典时空观。在艺术领域,艺术家也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他们甚至开始借鉴民间美术、非洲部落艺术、美洲土著艺术和东方艺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冲击着整个的传统价值体系,哲学、美学领域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怀疑和批判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流。
1.立体主义时空观
立体主义的产生直接受到科学发展,尤其是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非洲的雕塑的影响。当然,立体主义命名源自于立体几何学,从对实在世界的认知角度,他们的出现都颠覆了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观,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因果的决定论。立体主义划时代的意义是融合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创造性的建构了一个全新的画派,而这个画派也给人们带来了观看世界的全新方式。
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创立的立体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家所进行的绘画形式的革命,“立体主义者们在塞尚对形体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形体的分解与重构消解了古典主义的形体观,在画面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空间与形体概念。”[5](9)在现代主义绘画“去人性化”的过程中,抛弃透视,追求平面化,彻底摆脱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空间透视传统,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亚威农少女》被称为现代艺术的开端和分水岭,是毕加索将非洲面具的灵感和立体主义创作原则结合在一起的抽象绘画。这幅画的主题是“妓女”,毕加索认为女性裸体是自然纯度的象征,在这幅画中毕加索对女性面孔的扭曲使得这幅画成为现代主义中原始艺术意向的一个著名的范例。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体作品,综合了塞尚的艺术观念、黑人雕塑的艺术手法、并将空间和形体加以变形,脱离具象绘画空间远近透视,采用四维空间形式,将人体概括为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用立体主义的观察方式表现画面。这幅作品是现代主义反美学的一次重要实践,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美学观,尤其是在时空表现上的突破,使四维时空立体主义成为立体主义的另一个代称。在毕加索的画笔下,无论是人物、风景还静物,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去除一切可能的“人性化”图像,彻底改变了传统视觉观念和空间观念,以及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观看方式。这种独立于自然中任何具象之物,将有生命的东西拆解重组到二维平面上,其结果是生命感的消失和彻底地去除“人性化”,达到“陌生化”的目的。毕加索用象征的方法否定表现,用二维空间否定三维空间,用变形否定写实,这样一来,世界俨然是由几个形体组成,像积木一样简单了。
2.未来主义时空观
以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为例,作品在1913年美国军械库展出的时候,被认为是最极端的立体主义作品,而实际上这幅作品更具有未来主义的倾向,并最终成为未来主义的代表作品。这是对时空观巧妙的阐释,在这件作品中,他结合了立体派和未来派两种表现手法,运动和速度这对儿物理学的问题,第一次被作为一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时空问题加以研究。在这幅作品中,“三固定”的原则,违反了固定物象这一条件,视点和视向并没有改变。杜尚创造出另一个视觉经验,移动的形体在不断改变,连续移动,暗示一段时间内,物体的变化。无疑,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对传统视觉经验的挑战,三维空间被演绎成四维空间,“时间”被加载在画面上。这也是现代物理学与艺术结合的探索证据。“立体主义的核心是对空间的同时观睹,即将物体的前、后、左、右,一齐表现出来。类似地,未来主义的核心是对时间的同时观睹,即将过去、现在和将来全盘纳入到“现在”中表现出来。”[1](238)未来主义参与者众多,涉及到画家、诗人、戏剧家、建筑师等艺术家,他们认为取消过去才有可能生活在当下,才能发现现世之美,他们主张摧毁一切属于过去的东西、提出未来主义的艺术作品都在未来之中。未来主义艺术家认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影响着客观世界发生巨变,新时代是对速度和力量的竞争,所以,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运动使尚未发生的事件表现在静止的画布上。“自乔托以来,西方画家一直执著于在画面上表现凝结的时刻,使画面动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未来主义者找到了将未来纳入现在的办法:将一系列冻结的时刻有先后的表现在同一画布上,一系列前后连接的单独时刻叠印在一起挤入一件作品的结果是整个系列得到有效的加速。”[1](238)杜尚解释说:“我就是通过运动的抽象表现时间和空间的。”
3.超现实主义时空观
20世纪初,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结合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构建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它和未来主义一样发起过最初在戏剧、影视、绘画、文学诸领域的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呈现的难以被理解的时间和空间的错位,是艺术家们将梦境外化为现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超现实主义画家表现的离奇梦境,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但在他们的画面中却真实的令人迷惑。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将人物、事件、错乱的时空和因果关系等荒谬的图景搬上了画布。超现实主义的突出代表画家有基里科、马格利特、达利、埃舍尔等,这些画家在时空表现上都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共同特点,但每一个人对时空表现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各有特色。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绘画先驱乔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以铸造高度幻觉梦境艺术闻名于世。他的作品表现的主题,将神秘、想象、梦境等的形象汇聚到一个画面,让日常生活场景与艺术融合,制造出现实与虚幻并存的氛围。这种象征性的艺术,后人称为“形而上绘画”。时空在他的画面中变得扭曲,基里科画面的空间深度被夸大了好几倍,无限纵深的空间让人感觉恐怖和孤单;时间的判断往往是通过钟表的指针和靠地球自转而使物体阴影的长度发生变化,在他的画面中巨大古怪的投影,与画家画面表现的时间相互矛盾。运用形而上的视觉方法,基里科创造了一个所有逻辑现实破裂的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基里科将牛顿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打碎了,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空观念。艺术家用人偶来替换自然的人体形象,以寓言的形式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符号,加上简洁的造型,大胆简练的色彩,这一切都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4.抽象表现主义时空观
20世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使西方艺术另辟蹊径。在时空表现上,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特性是在架上,创造出运动感觉。例如波洛克就用自己的身体,用泼、撒、溅、滴的方式滴落到画布上,这样的线条具有灵活性,并且掩盖了起点和终点,这正是时空连续概念的重要阐释。他的抽象绘画中的时空己经加入了画布外画家自身空间运动,他自身的作画过程变已成了画面在时空运动中的一部分;这是对绘画手法的极端质疑,艺术家用作品瓦解了传统绘画语言自身,作品的时间和空间只能以非精神领域的空间面积呈现,而时间变成一种意象中的时间。抽象表现主义实验之后,架上绘画逐渐淡出了艺术家的目光,艺术家开始将研究和创造转移到了画布外的手法上,一旦对绘画的创新停下来,时空表现方面,就无法延续以往的方法了。时空观的表现将会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人类的面前,就如同当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的时候,绘画中的时空表现就变成了依赖物质材料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了。后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反叛,未能延续现代艺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代艺术为后现代对时空的表现搭建了新的道路,让造型艺术更加强调主观表现,追求平面性和符号化,突显艺术个性的表达。
三、光速的重新认识带来了色彩透视的丰富性
色彩观在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同样融合了物理学光速理论。早前“牛顿宣称空间是绝对的,平坦的、均匀和不动的。……牛顿还认定时间是绝对的,只朝一个方向前进。根据牛顿物理学,空间和时间是刚性的与恒定的,光也就是在空间中用掉一段时间从一处去另一处的传载信息的使者。牛顿有关时间、空间和光的观念是人们先验知识的一部分。……但是爱因斯坦将这一切都给翻了个底朝天。他宣称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只有世俗是恒定不变的。”[1](134)爱因斯坦提出光速是绝对的和不变的,他的理论引发了文化上和科学上的巨大冲击波。在艺术上,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印象派画家们,先知先觉,他们的绘画作品所呈现的对于时间、空间、光的认识,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惊人的相似。马奈在《草地上的午餐》中用画笔将这种物理学效应表现在画面上。“在格林伯格看来,马奈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康德’。”[6](306)史学家们将这幅画的诞生定义为现代主义的开端。也就是现代主义艺术家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结合科学原理,拉开了现代主义与先前的艺术史的距离,从模仿向非模仿转向。同一时期的莫奈也成为第一个对时间这一维度进行探讨的艺术家,时间的变化可以引起不变物体色彩的变化,莫奈从《日出·印象》开启了印象派大放异彩的光影研究,印象派画家们在色彩表现上,也与物理学的发现契合在一起。我们知道色彩取决于光,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物体的阴影也会发生变化,随着速度接近光速,阴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模糊,明与暗的区分变得很弱。相对于景物运动速度越来越大之时,也就是阴影消失之时,改变了精确的相对论本性。光的色彩在莫奈的绘画中,通常意义上的明暗色调被“晕涂法”取代。光在色彩上的变化,只有在观测者的运动速度达到相对论范围之时才能被观测到。“科学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着现代绘画和雕塑。……许多科学家在考察色彩与人的眼睛的关系时,对视觉色彩规律进行了研究写下了大量文献。像莫奈和修拉这样的艺术家对这些研究成果很熟悉,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成果运用于绘画。”[7](220)当印象派画家把画架从室内转移到室外,天才的莫奈注意到了光的变化对色彩的影响。他结合物理学有关“光速”的理论将色彩分解为细碎的色块,这样更能接近日光的真实,他的《干草堆》系列、《鲁昂大教堂》系列,都是对同一个物像在时间、空间、光的作用下所呈现的不同样貌。莫奈为了践行这一原理画了20个随着不同季节变化的干草堆,画了40个同一方向的鲁昂大教堂,对时间和空间理论用图画的方式阐释了物理学理论中关于物体的三维度外,还需要有一个时间的存在,并且证明光的变化引起色彩和投影的丰富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式发展,在光学理论引领下,人们发现了光源下色彩的秘密,“色彩透视法”诞生了,并被运用于整个印象派画家的绘画实践中,由马奈、莫奈、雷诺阿等印象主义画家将这一技法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开启了一场反传统、反美学的现代主义艺术大革命。
印象派绘画颠覆了以往对色彩的认知和评价标准,用表现性绘画取代再现性绘画。他们更加执着于人的主体精神的展现,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色彩的主观表现。再现性绘画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空间、色彩表现上都强调对自然的高度“模仿”,并以此来评价一个作品的优劣;而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尤其是印象派画家独树一帜的色彩观,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以来的审美标准,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突破了艺术探索的瓶颈,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影像和多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成为今天的艺术景观,模糊了传统艺术门类划分的界限,并且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已不可阻挡的脚步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综上所述,在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上,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认为以往的艺术观影响了他们的自由表现,因此要求摆脱传统艺术规律的束缚并以革命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随着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在艺术实践中尝试脱离传统的透视观、时空观、色彩观等美学规范进行艺术创作,现代主义造型艺术具有了迥异于传统的美学特征,突出了不同层面“现代性”多重建构,复杂交互的关系,并为后世艺术家继续探索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道路预设了多种探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