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启

2022-11-29

藏书报 2022年32期
关键词:天禄琳琅国家图书馆

本报讯(记者刘晓立) 8 月4 日(农历七月七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全国各地古籍收藏单位共同举办的“启卷知新 文脉流长——2022 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启动仪式暨“典籍里的七夕:一起晒书吧”直播活动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甲骨文记忆”展厅举行。

追忆古人晒书分享典籍中的传统文化

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熊远明表示,中国古代的晒书传统有很悠久的历史,到了现代,“晒书”又衍生出“分享”的含义。国家图书馆希望借此良辰美景,引领全民阅读,和大家一起翻开典籍,分享典籍里的七夕佳节。

直播现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中国戏曲学院讲师李君卿及国家图书馆刘波、赵爱学、郑小悠七位嘉宾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七组精品,包括宋刻本《昭明文选》、《红楼梦》最重要的早期版本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纳兰性德满文家谱以及《西京杂记》《东京梦华录》《白氏长庆集》等珍贵古籍。嘉宾以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追忆古人的晒书传统,传递诗词中的脉脉温情。

首次集中展示“天禄琳琅”藏书修复成果亮相

活动当天,为使公众能够亲身参与到晒书活动中来,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妙手传天禄 丹心鉴古今——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展出善本、普通古籍、中外文现代图书、报纸、档案复制件等不同类型展品共计72 种85 册(件),其中一部分为“天禄琳琅”旧藏的珍贵古籍,且大多是经过修复师用不同修复技法修复的曾经严重破损、不同破损类型的天禄珍籍,这也是清宫“天禄琳琅”藏书修复后的首次集中亮相。直播中,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向观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批珍贵国宝的修复历程和古籍修复师们默默无闻的艰辛付出。

展览还配合展出修复过程中精心制作、选配的材料和工具等48 种,让观众不但能观赏重要典籍,同时可以了解大国工匠的划时代技艺。

展厅另设置了古籍修复场景复原、修复纸样体验等互动项目,向广大观众普及古籍修复技艺及相关知识,让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古籍保护理念。在古籍修复室的复原场景区,观众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体验“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各种修复形式。而在“修复纸样体验”中,观众可对不同种类的修复用纸进行“科学”检测,通过指定操作可得到一份包括纸张产地、制作工艺、纤维结构等详细信息的纸张报告,增进观众对古籍修复用纸的了解。

多平台连线互动观众共享典籍文化盛宴

直播还以分会场的形式,向观众分享了六家单位的特色馆藏或文化遗产,如南京图书馆从馆藏古籍《红楼梦》中汲取灵感,“复原”了名著中的“红楼佳肴”;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通过演绎传统曲目《长生殿》,为唯美爱情故事赋予当代新意。各收藏单位独具匠心,深入挖掘馆藏文献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本次直播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等平台同步播出,与南京图书馆、云南图书馆、敦煌研究院、天一阁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北方昆曲剧院连线互动,共同向观众朋友分享与“七夕”相关的特色馆藏和文化遗产。

自2019 年起,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连续四年号召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活动”,迄今为止,活动已覆盖全国200 余家公藏单位,围绕“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等主题,开展特色活动300 余场,展出珍贵典籍数百种,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数百场,形成上下聯动的规模效应。

据悉,近期,国家图书馆还将举办“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修复保护项目成果展”和“甲骨·坠简·藏经·密档——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展“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系列晒书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创意活动”,并联合新媒体平台发起“# 图书馆古籍云晒书”活动,邀请知识博主以直播、短视频方式参与晒书。江西、辽宁、陕西、广东等地也都策划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晒书活动,期待全国公众都能参与到晒书活动中来,让古籍中的真善美深入人心,让书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天禄琳琅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学人风采—曹天禄教授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十年——风雨不琳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婚姻里要亲密也要距离
天禄琳琅文具礼盒套装
卡托维兹,天禄前进路上的中转站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征引《天禄琳琅书目》及其《后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