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与构建
2022-11-29马丽萍王美娟孙甜甜高红列
马丽萍,王美娟,孙甜甜,高红列,杨 霄
(1.衡水市园林中心,河北衡水 053099;2.衡水市冀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北衡水 053200)
绿道理念起源于美国,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对国外绿道建设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绿道建设理论和模式。珠江三角洲率先在探索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上开始引入绿道的建设模式[1],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络的建成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绿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绿道建设向全国各个城市延伸。
1 绿道概述
1.1 绿道的概念及作用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道已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格局,提升绿地服务功能,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休闲空间。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一个转型期,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因此绿道绿廊的规划和建设势在必行[2]。
1.2 绿道的分类
根据绿道所处区位与建设风貌可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型绿道三类[3]。生态型绿廊绿道是指市域层面的主要生态廊道,其作用是提升防护能力,优化生态调节功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郊野型绿道位于城市集中建设区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乡村、郊野公园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的绿道。城市型绿道位于城市集中建设区内,串联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城市绿色空间,形成带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型绿道的构建,能够串联城市内部散碎的绿色空间绿地,增强城市内部生态完整性;同时提高游憩空间可达性,确保中心城区内的居民可以从各个社区快速进入城市公园系统中[4]。
2 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策略
2.1 绿道规划分类
中心城区绿道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绿道,串联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城市绿色空间,使居民区、城市各功能区与城市绿道形成有机联系。绿道是城市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接城市内部与区域生态空间、提升城区绿色空间质量、提高公共空间可达性的作用,形成高效可达、网络化的公共空间系统。
本次绿道规划设计结合衡水市的自然生态特征和绿地分布情况,根据绿道在该区域内建设的条件及功能,综合确定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分为城市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种类型。城市型绿道根据所处环境,可细分为城市滨水型绿道、城市借道型绿道、城市公园型绿道和社区林荫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可细分为郊野林田型绿道、郊野滨水型绿道和郊野乡村型绿道。
2.2 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实地踏勘衡水市绿地及绿道分布现状,结合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分析了当前衡水市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1)衡水市绿道多位于公园内部,为线性游径的形式,缺乏连通,没有形成服务城区的绿道网络;2)未对公园绿地、开放空间和景点商圈形成有效的空间序列串联;3)沿水系、交通干道建有一定的廊道,但整体生态网络仍不完善,存在部分廊道不连续的问题;4)绿道建设存在宽度不足、基础设施、标识不够完善等情况;5)绿道体系尚未形成空间网络化;6)绿道规模总量上建设长度较短。
2.3 规划设计策略
从现状分析来看,衡水市的绿道功能单一,呈线性分布,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绿道功能从单一到多元,形成从线性到网络、从简单到系统布局的结构。为健全城市绿道系统、提升绿道服务功能,首先需要根据衡水市中心城区绿地分布状况进行绿道选线,构建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网络,形成绿道空间结构总体框架,提升串联公园游园景观,更好地发挥开放空间的服务功能;健全绿道设施,方便绿色出行和绿道游憩;完善标识系统,提高安全保障;增加地域文化元素,凸显城市文化;加强绿道两侧植物种植设计,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阴。近期规划目标是初步形成绿道网络,完成主要游径建设,提升串联公园游园景观,完善标识系统,构建绿道主干框架建设;远期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绿道网,完善绿道各项功能的建设,丰富社区级绿道的功能,确保城市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相连通,形成具有衡水滨水宜居特色的绿道。
3 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
3.1 基础条件分析
衡水市中心城区城市绿地总面积2 400 hm2,绿地率41.33%,公园绿地面积782 hm2。现有人民公园、怡水园、孔颖达文化公园、园博园等综合性公园,青年公园、中华公园、河东公园、宝云公园、丰收渠公园、吴公渠、班曹店渠等社区公园、游园,植物园、宝云寺、衡水湖湿地公园等专类公园,以及正在规划设计中的龙眼湖郊野公园,衡水市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三级体系初步形成。
衡水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极高,但游览开发程度较低。衡水市宝云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济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有衡水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书画博物馆、奥体中心、工人文化宫等。
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唯一一个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63.65 km2,现湖泊面积75 km2。衡水湖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自然风光优美,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主要赛道环绕衡水湖畔,借助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优势,打造一项以“绿色马拉松”为主题的国际赛事,城市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带动了衡水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绿道选线原则
1)突出水清岸绿的景观特色,提升城市景观风貌,通过主干型绿道构建,彰显衡水城水交融的城市肌理,营造城水互通视廊。
2)汇聚多元历史文化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绿道为载体,联景系绿,串联中心城区内文化公园、历史文化景点,彰显衡水深厚的历史文化。
3)与城市公园体系相衔接,融入复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绿道网络串联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与近城郊野公园,丰富居民绿色健康活动。
3.3 绿道空间结构
绿道空间结构依托衡水市的自然地势条件和水系格局,契合城市“一湖三区”的空间布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慢行系统、交通系统结构,充分利用城市的水系等景观资源,结合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在中心城区范围打造“一环、两轴、三河”的城区绿道空间结构,形成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网络,体现城区滨水宜居、休闲度假的城市特色(见图1)。
图1 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分布图
一环:即沿衡水市中心城区组团的环城绿带,沿衡水市中心城区外环线(西外环、北外环、东环和规划中的滏阳三路),建设一条环城郊野绿道。依托城区周边的农田、花卉基地、果园、苗圃、农业休闲园、滨水绿带等绿色开敞空间,展现田园风光、乡间野趣的景观特色,串联植物园、班曹店渠等公园绿地,成为中心城区居民骑行和远足等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
两轴:依托人民路、榕花大街两条城市绿轴,串联中华公园、人民公园、怡水园等城市公园,连接环城郊野绿道环,打造中心城区绿道网络骨架,提高中心城区公共游憩服务质量,同时榕花大街向南延伸至衡水湖,串联衡水湖环湖绿道与冀州区绿道相联系。
三河:即沿滏阳河、前进大街迎宾河、吴公渠建设的三条滨水城区绿道,展现优美灵动的滨水风光,塑造活力水岸的景观特色,沿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多种水体骑行游玩是主要的绿道休闲方式。滏阳河穿过衡水市区,规划绿道以滏阳三路为起点向北至东环路,串联宝云公园、青年公园、河东公园、滏东公园、桃林公园(规划中)、龙眼湖郊野公园,同时连接环城郊野绿道、连通闸西干渠和班曹店渠景观绿道;前进大街迎宾河绿道连接滏阳河与西外环班曹店渠绿道连接,串联宝云公园、铁北公园(规划中)绿地,吴公渠绿道连接滏阳河与滏阳三路(规划中),串联植物园和滏阳河滨湖绿地。
3.4 绿道建设指引
3.4.1 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1)展现城市风貌,中心城区重点景观轴线的绿道优先建设;2)突出滨水特色,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沿线的绿道优先建设;3)便于实施、可操作性强的绿道优先建设;4)利于结构体系快速构建的绿道优先建设。
3.4.2 郊野型绿道建设指引
郊野型绿道即环城绿道,主要沿中心城区外环绿带布局,由人民路与西外环交叉口起,沿西环路和北环路向北串联班曹店渠带状公园;沿东环路向南至滏阳三路向西,串联植物园与西环路相接,形成环状绿道。该区段的绿道建设,将整合中心城区环城城市公园绿地和生态郊野公园,形成环城郊野公园环绿道。
郊野型绿道多沿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道路设置,应注意与车行道路的安全隔离,尽量避免相互交叉穿行。
3.4.2.1 郊野滨水型绿道
北外环邻班曹店渠绿道为郊野滨水型绿道,可结合班曹店渠景观带现有道路,划分骑行游径,设置步行游径,标注绿道标识,局部可设置亲水平台,完善公园建设绿道服务设施,在周边绿地新建驿站和单车租赁点公交可达(见图2)。
图2 郊野滨水型绿道
3.4.2.2 郊野林田型绿道和郊野乡村型绿道
东环、滏阳三路、西环绿道为郊野林田型绿道和郊野乡村型绿道,郊野林田型绿道适用于拥有良好绿化条件的、贯穿乡村之间的林荫路,可增设绿道游径,在现有道路上,划分骑行游径;结合现有步行道设置步行游径,增设绿道标识(见图3)。郊野乡村型绿道适用于既有林地,选取现存通道基础条件较好、树木繁茂的空间,结合现状通道改造或新建绿道游径,形成自然形态的游径线路,骑行道与步行道可共板;新建绿道尽量将步行游径与骑行游径分开设置。
图3 郊野林田型绿道
3.4.3 城市型绿道建设指引
城市型绿道即人民路、榕花大街两条城市绿轴和滏阳河、前进大街迎宾河、吴公渠滨水绿道,人民路连接城市东西方向,榕花大街连接城市南北方向,串联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绿地。滏阳河、前进大街迎宾河、吴公渠滨水绿道都位于衡水市中心城区内,并且景观良好,与环城绿道形成中心城区的主干绿道网络。
城市型绿道多沿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道路设置,应注意与车行道路的安全隔离,尽量避免相互交叉穿行。
3.4.3.1 城市滨水型绿道
滏阳河、前进大街迎宾河、吴公渠绿道为城市滨水型绿道(见图4),其步行游径需设置2~4 m宽,有条件的可设置骑行游径,总宽度不小于6 m。在现有滨水道路的基础上,划分出专门的绿道游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2 种材质(颜色)的铺装,区分步行与骑行游径,步行游径可选择透水沥青、透水砖;骑行游径选择透水沥青。滏阳河和吴公渠绿道现有水岸景观和植被条件的基础较好,可增设部分绿道服务设施。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最高,主要在于地埋管换热器初投资较高,地埋管的费用主要包括钻孔和管材的费用,本工程需钻6个孔深度为100m的地埋管换热孔,南昌地区地埋管换器的投资约为100元/米孔深,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由于增加了壳管式换热器以及中间循环泵,使得初投资有所增加。相比这2种方案,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备费用包括安装费用,且无须考虑室外管网敷设、打井以及室外循环泵等费用,初投资较低,各方案的初投资见表5所示。
图4 城市滨水型绿道
3.4.3.2 城市林荫型绿道
前进大街迎宾河滨水区绿道和城市道路比邻,绿道用地较局促,可参考城市林荫型绿道在道路绿化带内开辟新的步行游径,与城市带状公园、街头游园相结合方式进行建设(见图5)。
图5 城市林荫型绿道
3.4.3.3 城市公园型绿道
该类绿道适用于城市公园内的绿道,步行游径依托对公园主游径的改造,并与公园出入口合理接驳,利用公园一级游览线路进行改造,游径改造的同时需提升游径两侧绿化,增加绿道标识和服务设施(见图6)。
图6 城市公园型绿道
4 绿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持续有效地运行,首先必须制定一个优质高效的管理计划,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土地、环境和设施,通过长期的资金投入及市场运作,再加以必要的维护更新与安全防护,从而真正实现绿道保护生态、提升环境、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复合功能。
4.1 加大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
为保障绿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调整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作用,采取建立政府引导资金、政府投资的股权收益适度让利、公益性项目财政补助等政策措施,从而有效推动绿道绿廊建设的社会化运作。
4.2 建立绿道绿廊建设专项资金
4.3 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对绿道建设进行信贷投放;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绿道建设与管理运作资金,集企业、社会团体、全民之力,共同建设绿道。
5 结语
绿道可以将点状的公园绿地纳入到绿地体系中,各公园绿地通过绿道进行连通和串联,形成城市的绿色网络骨架,使绿地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5],合理构建沿河岸、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园绿地的绿道网络体系,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锻炼方式,使人们对生活的城市拥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