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念照进现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设计及成熟度模型构建
2022-11-29祝智庭孙梦袁莉
□祝智庭 孙梦 袁莉
一、引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变革,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认知行为。当前,以数字化驱动各行业转型,创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步入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落实到教育领域,2022年2月我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可见,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强国,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即从模拟格式到数字格式的转变)、数字化升级(即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改变组织的运作过程)基础上的系统性变化,是一种划时代的系统性的教育创变过程,通过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以期推动教育组织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祝智庭等,2022a)。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更是给数字化转型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探索具备现实洞察力和战略导向的系统性转型框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成熟度评估模型。唯有加深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总体认识和关键要素与阶段的理解,才能把握工作重点和实践方向,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价值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使教育系统具有更强的运行活力与更高的服务价值,并为新时代全面性的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积极影响力(祝智庭等,2022b)。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如下三重价值:
1.提高教育系统韧性
教育系统韧性是指教育系统通过消纳、适调、变革来消减、规避外在冲击或应激源,或在受压条件下依然能正常运转甚至趋于更加完善的一种能力。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技术应用对增强教育系统韧性具有积极作用。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迫使全世界大量教育和培训机构迅速转向在线和远程教学,这给教育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那些疫情前就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国家而言,其在疫情期间更易于将学校教育过渡至在线和远程教育。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快速启用了“三通两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平台,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然而,全球疫情造成的世界各地大量学生学习中断的事实也暴露了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尤其显现出目前教育系统缺乏转型战略预备、技术设施不配套、数字能力未就绪、教学创变起点低等问题。这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拥有适合数字时代的、具有灵活性与智慧性并能对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和适应的教育系统至关重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教育系统自我改进,打破自身固有的保守性,变得更加动态和敏捷,通过无边际、多通道、去中心、分布式、自治性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自身修养,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韧性,促使教育系统在灾难性环境的冲击和破坏下能够灵活调适,恢复如初,并实现反弹式发展。
2.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已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随着在线学习平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虚拟学校的发展成熟,其不仅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为弱势人群提供教育服务,而且能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智能技术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包容性,接纳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习者。例如,语音和文本相互转换技术能使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的学生更容易获取学习资料。此外,数字化转型还有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评估,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机器人等技术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交互和协作,培养学生的高阶技能。又如,智能设备和学习分析技术还能帮助教师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数据,促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精准教学。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进一步“满足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需求,构建更加开放、优质、公平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3.创新教育生态
教育系统的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求和人类发展需求。由于教育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未来教育系统应具有灵活开放、动态适调、不断创新、持续进化的特征。如何构建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乃是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创新教育生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与人才供给间的矛盾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以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为代表的精准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个体间边界,以泛在学习和远程教学为代表的跨时空解决方案打破了学习的物理时间和空间边界,以XR体验式学习和情景式学习为代表的虚拟教学打破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界限。此外,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也需要利用“技术链条”来实现相互联结。例如,5G通信技术为大容量、低时延、超高速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保障,人工智能亦为教育业务自动化和教育决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总之,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连接和融合数据、技术、流程、人等各个要素,促进了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进而为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层框架
尽管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变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体系也可能仅带来数字化转换或数字化升级,而达不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这是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不仅关注颠覆性技术的使用,更强调从技术应用转化为融合创新的持续探索,并不断变革和重塑教育组织的数字化意识、文化、方法和治理。数字化转型框架对教育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依据转型框架,教育组织能够从整体性角度思考和规划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蓝图和策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任务和方向,并进一步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然而,当前产业界和学界对数字化转型框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通用框架,且专门面向某一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信息服务业等),而针对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框架研究仍然比较匮乏。基于此,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来自组织机构和研究者构建的26种数字化转型框架模型(见表1),通过对不同框架模型关注的行动域进行对比剖析,并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尝试提出针对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推动教育机构和组织实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
表1 现有的数字化转型框架
续表1
1.产业与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之共性分析
研究借助词云软件Tagxedo对产业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中提及的关键行动域进行词频统计和可视化展示(如图1、图2所示)。结果表明,产业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有一些共通之处。其中,战略规划、技术和数据、人员和文化等是现有框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行动域。
图1 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域词云
图2 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域词云
战略规划。现有框架表明,制定清晰科学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应立足现实确立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确保提供足够的资源以支持转型,并对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掌控。此外,组织还应持续探索和评估新的技术趋势,及时对转型战略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技术和数据。数字技术和数据的有效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组织需要迅速学习和驾驭新技术,并使之与业务相融合,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并推动业务的创新和重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为组织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云平台、5G网络和集成传感器等数字基础设施突破了传统物理层面的连接方式,有助于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采集、信息的联结与交互,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不断提升组织的洞察力,进而实现数据驱动组织的生产、运营、决策和创新。
人员和文化。人是组织运行的基础要素和组织文化的核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其决定了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对数字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数据分析师、数字营销师等需要数字技能的职业不断涌现。诸多数字化成熟程度较高的企业和组织都已意识到数字人才对于数字化转型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内部的个体如果缺乏相应的数字素养,将难以参与或实施数字化生产与实践活动,更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组织需要培养数字领导者,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以发展其数字技能。与此同时,组织需要不断推行转型文化理念,培育勇于探索、崇尚创新、开放合作的健康数字文化,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2.产业与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之特性分析
由于行业的特征差异及其核心业务不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亦不相同,因此产业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也会有所区别。词云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主张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客户体验成为现有框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要素。对企业而言,需要及时洞察和满足客户需求,从客户视角出发优化产品,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运营流程的改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行动域,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此外,诸多数字化转型框架也强调组织生态的变革,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运行机制、沟通方式等,不断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企业外部,由于行业分工日益细化,需求快速多变,新技术层出不穷,依靠单一企业无法实现全业务覆盖,因此企业需要与客户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共建和谐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圈。
在现有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中,教学和学习的变革受到了较多关注,转型行动主要围绕教学、学习、测评等展开。例如,探索技术支持的混合学习、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泛在的、多维的、零时差的、无边界的学习环境;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多样化的评价,给予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反馈。此外,也有一些框架涉及科研、行政管理、就业等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相关的支持和服务。
3.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构建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人才培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起点和导向。为实现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发展,需要重塑教育组织的能力、结构和文化,打造数字技术融合的数字化教育生态。当前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学校层面缺乏明确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难以制定适应自身数字化水平的转型路线图,无法有效引导转型的落地实施。二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建设模式不科学,学校定制化信息系统建设较为散乱,利用率和复用性不足,存在数据孤岛、数据和业务协同性较低等问题。此外,数字化资源多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交互式、体验式、智能化创新学习环境的支持。三是教育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技术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不高,应用效果未达到预期,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导致技术应用未能成为学校教学的常态。四是教师队伍数字素养不足。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多侧重于信息展示或支持和强化传统的教学实践,而较少用于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所需的核心技能。
在整合现有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及借鉴产业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实际挑战,笔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应包含4个层次及6个核心行动域,如图3所示。
图3 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
价值层。价值层包含的行动域为数字战略规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模式等关键领域起到核心主导和引领作用,直接影响转型的选择和走向。教育管理者需要根据教育组织的数字化水平和切实需求来确立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
应用层。应用层包含智慧教学与评价、支持与服务两个行动域。智慧教学与评价强调教学和评价过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和创新地融入数字技术,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创造新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还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过程性、多元化、智能化评价,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如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与思维方法)与非认知能力(如沟通合作、问题解决、情绪调节等)的全面发展。支持与服务强调对组织内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利用数字化服务改进、增强或替代传统业务,提高教育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主体层。主体层包含数字人才与文化、组织与生态两个行动域。在数字教育时代,教育参与者的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和水平。如果缺乏相应的数字素养,组织内部的个体将难以参与或实施数字化生产与实践活动,更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升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素养,培育具有根植性的转型文化。同时,组织机构内部需要变革组织方式来适配转型要求,并借助外部力量,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打造数字化教育生态。
支撑层。支撑层包含数字基础设施行动域。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底座,也是提供数字教育服务的必要载体。其建设需要服务于教育业务的具体需求以及教育数据的全方位采集、闭环流动和智能分析,如需要建设高性能教育专网、灵活的混合云平台、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等,并提供多种形态的教育资源、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等。
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维成熟度模型
通过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框架来识别转型的关键行动域是教育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前提。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演进过程,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难以用一个量化的阈值去评估教育组织是否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的工具,可以描述组织在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的演进路径,衡量组织的转型状态,引导其持续改进,从而有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走向成熟。
成熟度模型最早起源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发布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它的广泛应用使软件开发过程逐步从混乱走向规范,最终达到持续优化和改进的良性循环状态。随着成熟度模型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并形成了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等诸多成熟度模型。在教育领域,成熟度模型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从数字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数字学习等角度探讨了成熟度模型的开发、构建、应用等问题(李青等,2012;黄荣怀等,2015;Marshall,2010)。
成熟度模型应用于数字化转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判断和评估当前组织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避免在不了解组织数字化成熟度水平的情况下尝试推进数字化转型而使得运营脱轨,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损失,进而导致转型失败。第二,有助于组织发现实际和预期转型效果之间的差距,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的改善和优化策略提供依据。成熟度不仅能反映组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反映出组织对转型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和控制能力。因此,将成熟度模型作为价值评估和迭代优化的反馈工具,有利于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实践。第三,有利于对行业进行横向评估,帮助政府部门科学准确地评价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进而为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和建立数字化标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现阶段迫切需要探索与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相适应的成熟度评估模型,以此引导和推动教育组织快速且有效地实施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包含行动变量,能够对教育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起到引导作用。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包含结果变量,可以帮助教育组织评估当前转型的成效。相应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应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的核心行动域展开,并设置若干监测点,通过成熟度等级规划来推进转型实践。
1.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维度指标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构建应依据转型框架包含的行动维度分别制定评价指标,从整体上进行部署和分析,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规律。根据前文归纳提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参考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模型(Kampylis et al.,2015;Ređep et al.,2017;Đurek et al.,2019;Marks et al.,2020),笔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维度和指标应涵盖以下内容:
数字战略规划。该维度下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清晰明确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愿景、实践领域、技术应用路线与策略;完善的标准规范建设、配套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能够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避免数据孤岛现象或者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智慧教学与评价。该维度下的评价指标关注利用数字技术重构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方法、流程和成效。例如,学校教学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兼顾规模化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变革,采用智能化方式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并基于数据证据为学生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等。
支持与服务。该维度下的评价关注业务流程的高效性、便捷性以及师生满意度等,其对应指标主要涉及利用智能技术支持科学决策、财务资产管理、教务管理、安全管理、终端管控,以及助力团队科研协作和提供后勤保障等方面。
数字人才与文化。该维度下的评价指标涉及对教育领导者、教师数字能力和文化,以及数字人才培养机制的评价。其中,教育领导者评价关注其数字化领导力,如保证资源投入,重视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文化,洞察新兴技术在促进教育、研究和学生成功方面的潜力。教师评价关注数字化教学理念的接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并完成课件制作、教学、评估和反馈等。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需要出台相关机制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及培育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如将数字素养纳入校本课程,作为独立学科或作为跨学科主题进行教授等,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估学习者的数字认知、情感、社交等。
组织与生态。该维度下的评价指标关注组织内部治理与组织外部的协作沟通。在组织内部,要有灵活的管理制度,能够敏捷响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以及为教师和行政人员提供开放共享的协作平台。在组织外部,需要与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实现价值共创。
数字基础设施。该维度下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技术设施、数据、教育资源等。在技术设施方面,需要提供包括高速、稳定、安全的教育专网,安全、敏捷、绿色的校园,适于不同学习场景的智慧学习环境,采用统一规范架构的数字管理和服务平台等。在数据方面,需要有规范的教育数据管理体系,明确教育数据的类型、质量、安全等标准,促进数据智能化产生、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明确数据处理的算力与算法,并遵循数据应用伦理等。在教育资源方面,需要关注资源内容的质量、丰富性、覆盖度、可访问性等,以及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工具和为学习者提供与其年龄特征、学习需求等相适宜的数字学习工具。
2.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划分
在实际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时,除了要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成熟度值的量化评判,还需要对不同成熟度情况进行等级评估。因此,在划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时,需对每个等级应达到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应用具体实例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以帮助教育组织了解自身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并明确下一步行动方向。多数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4个或5个等级。例如,谷歌和波士顿咨询针对数字营销将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划分为萌芽起步、新兴发展、联通整合、多点覆盖4个等级(Field et al.,2018);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咨询将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划分为导入、起步、实践、优化、智慧5个阶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7);高知特提出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包括初学者、实施者、进阶者、领 导 者4个 等级(Roehrig,2021);Leyh等(2016)提出用基本数字化、跨部门数字化、横向和纵向数字化、完全数字化、已优化的数字化5个级别来衡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所处阶段;Ređep等(2017)制定了克罗地亚中小学的《学校数字化成熟度框架》,并将学校数字化水平划分为基础、初始、启用、自信和成熟5个等级。笔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可大致划分为认知、起步、进阶、优化和成熟5个等级。在认知阶段,教育组织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尚未着手转型行动或还未具备转型能力。在起步阶段,教育组织开始逐渐推动转型进程,并进行初步探索验证。在进阶阶段,教育组织总体明确转型路径,并在转型实践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在优化阶段,教育组织基本能够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成熟阶段,教育组织将完成全面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教育将实现全面融合,并达到数字化成熟的高级形态。
结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维度和指标,可初步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如图4所示。为了将成熟度模型应用于实践,还需要采用专家分析法、德尔菲法等,进一步完善模型框架以及制定更细粒度的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数据的获取方式、计算方式以及成熟度指数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尽可能地具体化且易于收集,还应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独立性,以及兼顾质性评价指标与量化评价指标的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完整、实用的成熟度评价体系。该成熟度模型有利于教育组织及时开展自我测评或第三方评价,确保转型过程有效并符合组织的战略方向。
图4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
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五条行动路径
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环境条件、组织文化和实践能力存在着巨大差异,教育组织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时,需要在数字战略规划、智慧教学与评价、支持与服务、数字人才与文化、组织与生态、数字基础设施的统一框架基础上,结合教育组织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规划差异性的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
第一,针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着力解决推进“双减”、深化质量评价改革、提高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需要促进教育专网、教育云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开放、共享、互联、共通的新型数字资源协同共建模式,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和课后服务资源,为教师提供研修和教改资源。在智慧教学与评价方面,需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评价体系,创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
第二,针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应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为核心目标,转型行动应强调创新教学生态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例如,在智慧教学与评价方面,需重构课程体系,促进协作式、跨学科教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应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大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力度,提供优质、适需的数字化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时,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新兴产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新兴科技领域急需的科研人才与国际化合作所需的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第三,针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助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转型行动应强调产教融合。例如,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需建设新型实训基地,创设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技能实训空间。在组织与生态方面,需科学评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探查就业需求的变化。在数字人才与文化方面,应打造高素质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产业变革需要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第四,针对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文化氛围。例如,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应搭建公众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延伸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泛在学习空间。在智慧教学与评价方面,需创造短期、灵活、模块化的学习机会,开发微证书和微学位等新型学习成果评估和认证方式。在数字人才与文化方面,应营造舒适且人性化的养老环境,提高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学习参与度,缩小数字鸿沟。
第五,针对家庭教育数字化转型,转型行动需要强调促进家校协同育人。例如,在组织与生态方面,应建立家校互联共育平台,帮助家长参与子女的在校学习;同时向家长普及数字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其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更好地支持子女的数字化学习。
六、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持续的历程。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和成熟度模型也应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与不断变化的目标相匹配。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研制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成熟度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使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在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测评工作时,不仅要评估教育组织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更要结合评价指标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明确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帮助教育组织进行渐进式、增量式、迭代式的动态提升。此外,不同地区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所处的环境及其教育情境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统一框架模型的基础上,教育组织还需根据自身需求研制差异化的行动路线与评价指标,共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与成熟度模型体系,系统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