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

2022-11-29姚晓洁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蚌埠市城市公园绿地

姚晓洁,陈 璐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现象与日俱增,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对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1]。城市公园是位于城市范围内向公众服务的绿地,作为典型城市绿色空间和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发展,为居民间交往提供有效契机[2]。居民能否公平享有城市绿地供给服务,是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现代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3]。国外对绿地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达性、不同人群使用偏好性以及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4-6]。国内早期文献将景观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对居民服务功能的潜力,研究方法有网络分析法[7]、两步移动搜索法[8]和空间句法[9]等。在此之后有学者开始对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在空间可达性分析的基础上融入游憩服务多纬度定义的思考,研究对象逐渐由自然资源保护地转为城市公园,贴近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10]。

近年来我国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足之处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1)现有研究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的评价多重视“能力”而忽略“质量”。(2)现有研究缺少较为系统、规范的方法体系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11]。(3)许多研究将公园可达性和景观指标等数量指标用于城市绿地优化,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充足的大中城市,并不适用于小型不发达城市[12]。

目前,蚌埠市响应国家号召,开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上持续发力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研究以蚌埠市六处公园为例,基于AVC理论,构建蚌埠市公园绿地评价模型,为蚌埠市公园服务质量的改善与未来绿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皖北地区其他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蚌埠(32°43′-33°30′E,116°45′-118°04′N)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别名珠城,位于安徽省北部,辖4区3县,主要城区位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与淮上区。属于皖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安徽省3大中心城市之一,于2016年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称号。

本研究根据蚌埠市公园绿地建设情况,对蚌埠市各区公园绿地进行预调研,结合专家与当地居民意见,依据公园的知名度、游人数量、建成时间、公园类型、地理位置、功能类型和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判定,于每个区选取2个不同规格,免费开放且具有普适性的城市公园作为样地进行研究(表1),因淮上区不具备具有代表性的免费开放公园,因此不纳入选择范围。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问卷数据来源于实地访谈与调研,调查于2021年9月21-28日进行,问卷主要包括访问公园的时间、目的与停留时间、公园存在的问题、对公园的期望、公园的基本设施情况、对公园绿化的意见与建议和对公园服务质量提升的期望等,以研究案例的公园内部游客为主要调研对象,每个公园随机平均发放纸质问卷50余份,发放并回收问卷312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6.15%,其中男性152份,女性148份,被访者年龄段在35~54岁与55岁以上的居多,占比达到31%与41%。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城市公园服务质量各要素进行1~5评分,分别对应“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个等级;公园绿地与道路数据(图1)主要参照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谷歌地图、《蚌埠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并结合现场调研确认。利用ArcGIS 10.2提取研究对象面状数据与点状出入口数据(图2)。

图1 公园与道路的关系

图2 研究对象选取

1.3 研究方法

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系统性,不仅具有生态效应,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游憩、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本研究基于“AVC”理论构建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3.1 评价体系构建 “AVC”理论是由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旅游规划理论,指旅游区所具有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13]。城市公园服务范围内具有游憩需求的城市居民是主要的服务对象[14]。景观空间为居民创造的视觉美感与场所包含的服务功能是吸引力的主要来源;生命力不仅仅指的是公园内部植被的生命力、服务设施的使用年限,还包括对城市居民产生吸引力的可持续性[15];承载力取决于内部空间结构的特质,比如开敞空间的尺度大小、植被的合理配置、场所的营造以及持续性的公园维护管理工作等[16]。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AVC”理论,从代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等角度筛选使用频率高、典型性的指标因子,采用专家咨询法,最终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以及空间可达性5个层面构建城市公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图3)。

图3 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熵权法。首先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通过1-9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指标的权重系数,再进行一致性检验。AHP法确定主观权重后,通过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用于权重修正,最后对主客观权重进行均值化处理后得到最终的修正权重[17]。

1.3.2 空间阻隔模型与网络分析法

1.3.2.1 空间阻隔模型 可达性能够反映交通出行方便程度,本研究选取学界中较为典型的空间阻隔模型来测度蚌埠市公园交通出行的便捷程度。模型通过城市交通路网中计算每一个节点的可达性。

(1)

式中:Hi表示网络节点i的可达性,dij表示节点i、j间的最小阻抗,n代表网络中节点的个数。

(2)

式中:H表示整个网络的可达性。

1.3.2.2 网络分析法 网络分析法是基于道路交通网络,计算不同交通方式下城市公园覆盖范围,本研究主要基于步行方式进行研究。基本的网络系统包括中心、连接、节点与阻抗。其中,“中心”表示城市公园入口,为点要素。本研究将到达公园入口视为进入公园,所以各公园含多个“中心”以及所有“中心”的服务范围,作为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范围。“连接”表示城市道路网,“节点”表示道路交叉口,“阻抗”表示人步行状况下花费的时间。基于ArcGIS中的Network Analyst工具进行可达性评价,得到的服务范围用于衡量目标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优劣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

通过Yaahp 10.0软件计算,熵权法修正,得出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表2)。在准则层权重中,功能要求性权重最大,为0.276 5,功能完备的场所与设施是吸引游客来到绿地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为空间可达性权重,为0.245 7,游客重视城市公园的便捷可达性。在19项指标层中,权重最高的2项指标分别为活动场所、步行距离,分值均>0.1;其他权重>0.05的包括:植被观赏特性、景观色彩丰富度、服务设施完备度、无障碍通道、照明设施完备度、标识设施完备度、活动场所、儿童场所、老年活动场所与步行阻碍9项。在城市公园中,景观的色彩美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之一,设施完备是服务游客的基础,夜间照明不仅是夜间出行安全的必要保障,也增加了公园夜景的色彩丰富度与景观表现力;此外丰富的植物景观与无障碍通道、健身设施等也是广大游客关心的因素。

表2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 基于ArcGIS的可达性分析

基于GIS平台构建交通网络模型,按照主干道车速1 000 m/min、次干道车速500 m/min、支路车速330 m/min设置,根据OD成本矩阵结合时间成本,运用反距离权重法计算出蚌埠市市区交通可达性指数(图4)。结果表明蚌埠市市区中心部分OD点最为密集,证明中心区域路网节点最多,可达性最佳。

图4 蚌埠市市区交通可达性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按照综合公园800 m,社区公园500 m,游园与街旁绿地200 m的服务范围,运用ArcGIS中的缓冲区进行计算(图5)。分析结果发现,6个公园服务面积覆盖范围较广,综合蚌埠市市区交通可达性分析可知,目标公园可达性指数较高。但由于公园管理,实际上公园并未完全开放,各公园绿地实际出入口根据实地勘测确定,以实际出入口为源点,计算出公园入口步行可达性指数(图6),即人群真实到达公园的情况。

图5 公园服务范围缓冲区

图6 研究区域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

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到达公园的日平均容忍阈值为步行时间<30 min[18]。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访谈情况得知,研究区域目标公园绿地多数受访者为老年人,且多数选择步行方式到达公园,由于老年人可以接受的步行出行时间有限,受访者可简单分为居住在公园周围,步行5~10 min可以到达的邻近小区居民,与步行时间10~30 min的稍远小区居民,因此选取5、10、30 min 3个时间等级,将人的步行均速设定为60 m/min,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公园在步行5~30 min内的服务面积(表3),大塘公园可达性指数最高,东海游园可达性指数最低,除去道路交通的外在因素,也是由公园开放情况所决定的。例如虎山公园属于开放式公园,可达性指数高,而东海游园属于封闭式游园,只有1个出入口,导致其可达性指数最低,张公山公园与龙子湖公园虽然面积大,但出入口数量不多,延长了游人到达公园的时间与便利度。

2.3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综合得分

通过IBM SPSS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信度指数为0.922,>0.9;KMO值>0.7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5,说明问卷信度和效度非常好。

结合各层级指标因子的单排序权重,得到各指标(Ci)相对于准则层(A)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值,结合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可达性指数数据(表3),对6处公园绿地每项指标得分进行汇总(表4)。

表3 蚌埠市公园绿地步行方式下不同公园服务面积

根据蚌埠市公园绿地指标得分统计表(表4)计算,得出目标公园各级得分值(表5、表6)。

表4 蚌埠市公园绿地指标得分统计

根据各指标层的实际得分和权重值,计算准则层的指标得分,然后根据准则层各指标权重计算目标层的最终实际得分(F)。F∈(4,5]为Ⅰ级,F∈(3,4]为Ⅱ级,F∈(2,3]为Ⅲ级,F∈[1,2]为Ⅳ级,依次表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良好、较好、一般、较差。

2.4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综合结果分析

根据目标公园最终评分情况(表5),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属于Ⅱ-Ⅳ级水平,出现了绿地服务质量不均的情况。

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表5)得出,张公山公园(4.205 7)评分最高,龙子湖公园(4.038 2)、虎山公园(3.579 1)与大塘公园(3.359 5)评分均等,公园绿地评级Ⅱ级,服务质量较好;东海游园(2.144 6)与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1.835 4)得分较低,公园绿地评级Ⅲ-Ⅳ级,服务质量较差。

表5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综合评分情况(层次总排序)

由层次单排序(表6)结果可知,在景观美感度方面,得分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龙子湖公园、张公山公园、虎山公园、大塘公园、东海游园、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分别为4.328 5、4.328 5、3.162 2、2.553 8、1.672 1、1.449 1。在环境舒适度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公园、虎山公园、大塘公园、东海游园、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分别为4.529 1、3.904 2、3.625 2、3.432 8、3.096 5、1.750 5。在环境安全性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公园、大塘公园、虎山公园、东海游园、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分别为4.540 3、4.297 2、3.289 6、3.170 1、2.829 9、1.459 7。由于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后期建设与养护管理严重不到位,导致绿地环境条件极差,在上述3点中得分最低。在功能要求性方面,受到公园类型与空间规模因素影响,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公园、虎山公园、大塘公园、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东海游园分别为3.823 3、3.823 3、3.861 7、2.617 3、1.581 5、1.402 8。在空间可达性方面,受到地理位置影响,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张公山公园、大塘公园、龙子湖公园、虎山公园、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东海游园,分别为4.204 5、4.149 3、4.000 4、3.710 5、2.796 2、2.290 1。

表6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综合评分情况(层次单排序)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研究基于AVC理论,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通过ArcGIS分析与问卷调研数据结合的方式获取指标,基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及空间可达性5方面评价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区域内部分公园景观美感与功能要求指数较低,最低达到1.449 1和1.402 8,而部分公园最高值可达到4.328 5与3.823 3。表明蚌埠市公园绿地景观美感与功能指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指标强度由功能要求性、空间可达性、环境安全性、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呈现依次递减状态。强化功能要求性与空间可达性是研究区在未来发展建设中需要聚焦的重点。

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等级呈现Ⅱ-Ⅳ级水平。研究区域内部分公园呈现Ⅱ级水平,最高得分达4.205 7,服务质量较好。而部分公园呈Ⅳ级水平,最低得分仅1.835 4,服务质量较差。蚌埠市公园绿地总体服务质量存在提升的余地。

3.2 讨论

3.2.1 蚌埠市公园绿地质量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与现场调研情况,结合计算结果,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如下。

老城区公园数量少、面积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以大塘公园为例,大塘公园总体景观养护、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备,公园景观质量较高,但由于蚌山区公园数量少、人口密度高、人均绿地率低,导致公园服务质量评级不高。

公园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园无法为周边居民提供应有的服务。以滨湖新区中央景观公园为例,该公园在最初绿规文本中各项功能完备、服务能力强、且绿地面积大,人均绿地面积大。但由于没有进行后期的养护管理,导致该公园几乎呈现荒废的现象,造成绿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严重拉低了蚌埠市公园绿地质量评价等级。

由于大型公园建设不同期,出现局部服务设施短缺现象。例如龙子湖公园,该公园新建区域严重缺乏服务设施,如座椅、健身器材等,使公园出现评价不均的现象。

3.2.2 蚌埠市公园绿地质量提升策略 增加公园入口数量。由于部分公园绿地的管理要求,公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增加公园入口的数量可以提高绿地之间的网络连通性、优化公园可达性、提高绿地服务质量;加强公园绿地后期养护管理。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除植被的养护管理外,绿地空间景观构成因素都要考虑在内,才可以使公园绿地的景观美学价值、功能服务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公园绿地为人民提供的可持续性高质量服务;重视使用者需求,完善服务设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人、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对活动空间以及服务设施的需求,完善的服务设置不仅能提高公园绿地的使用频率,还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在使用公园时的舒适度与满足度。

猜你喜欢

蚌埠市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清纹雅韵
天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磬云岫
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