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笋芽儿”:基于发展性理念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建构与实践
2022-11-29施文永
□施文永
校本评价以学校为主体,立足学校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展,可有效推进校本管理,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近年来,这一评价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评价领域,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一把尺子”的弊端依然存在,评价轻视或漠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被当成了整齐划一的“标准件”;(2)偏重等级化评价,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性,忽视教育的发展功能。[1]要发挥校本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力避随性,完备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的校本化和发展性特征。
近年来,某校结合地域特色,以“五美笋芽儿”(美德笋芽儿、勤学笋芽儿、健美笋芽儿、才艺笋芽儿、服务笋芽儿)为载体,开展了基于发展性理念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建设的探索(如图1)。该评价体系把学生比喻成笋芽儿,蕴含着生气勃勃的寓意。通过开展“最美笋芽儿”争章活动,逐步形成“评星、争章、颁卡、授牌”的发展性评价生态圈。这种“四链式”评价旨在鼓励学生不断奋进,向着更高一级目标冲刺,努力获得“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实践证明,这一评价体系的实施,较好地彰显了“为了每一个孩子”和“发展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
图1
一、三个方面:“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设计
评价是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恰当把握和合理运用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
(一)基于学生立场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
建立“四链式”评价生态圈,就是引导学生将“星、章、卡、牌”作为学习生活的目标,构建成长序列链。学生在校表现以“星、章、卡、牌”物化荣誉体现,具体为:学生通过每天的日常学习活动积累“笋芽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获得“笋芽章”,学校每个月根据学生的争章情况颁发“笋芽卡”,每学期为获得“笋芽卡”数量排在前列的学生举行“五美笋芽儿”的授牌仪式。
学生都清楚此种奖励方式,并以获得各级荣誉为荣。久而久之,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生态圈自然生成。
(二)基于班级视野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
班级活动围绕班级笋芽儿争章展开。学生用所获得的“笋芽星”兑换“笋芽章”后,将其粘贴在教室后面的“最美笋芽儿”争章表中进行展示。这种展示既能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形成你争我赶的氛围,也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拼。“最美笋芽儿”争章展示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关键一环。
(三)基于学校文化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
1.生态圈的基础:学生活动有形激励
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都会以“星、章、卡、牌”的形式得到奖励。这些活动犹如自然界的万物,通过“星、章、卡、牌”穿成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生态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则像是生态链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星星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态圈。
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应不同的笋芽儿奖励,每一种奖励也都有明确的规则。学生清楚规则、认可规则,并按规则展开活动,是生态圈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
2.生态圈的衔接:教师教学有效手段
奖励学生“星、章、卡、牌”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科教师确定本学科的激励机制,并告知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每个学科生态的建立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任课教师需思考如何使学校的生态圈服务于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最多,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也最有发言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情感态度等,都得依托班主任的教育引导。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依据统一的规则来执行。班主任可在学校制订的“最美笋芽儿”评定规则的基础上,与任课教师商量,确定本班各个学科的评价标准。同时,与学生商议班级评价细则,内容可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约定具体操作方法。班主任在每学期末对学生“星、章、卡、牌”的获得情况进行考核。
3.生态圈的方向:校园文化无形影响
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学校每学期初都会进行“四链式”评价生态圈制度建设的宣传,每年的“六一”和元旦都会进行“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总结颁奖活动。
“四链式”评价生态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利用晨会、晨谈进行宣讲,利用展览、展示进行宣传,使此生态圈圈容更大、方向更明。
二、四个等级:“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具体内容
“新的评价制度强化学校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倡导发展性评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2]“四链式”评价即四个等级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不是单纯的表扬、奖励,更多的是通过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良性影响,促进学生德性的生长。学校以“星、章、卡、牌”为物化载体,形成四级链条式的激励制度,彰显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并构成了校园学生文化生态圈。
(一)“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物化载体
“四链式”评价以“星、章、卡、牌”为物化载体。“星”“章”“卡”都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美德、勤学、健美、才艺、服务;“牌”分为金、银、铜三个类别。这些实物奖励之间用链式串联,一级套一级,逐级往上,使“四链式”评价与“星、章、卡、牌”一一对应。
(二)“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基本流程
“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基本流程如图2。
图2
1.初级链:“最美笋芽儿”评星活动
“笋芽星”是一种怎样的星?它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剪纸、粘贴、手绘、手写等。这些形式方便、高效,可操作性强。校园内,评星活动每日都在进行。
2.中级链:“最美笋芽儿”争章活动
参照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学校定制了笋芽特色章。争章活动由“笋芽章”和争章表两部分组成。
(1)多彩“笋芽章”:全面发展。“笋芽章”有五种,名字分别是美德章、勤学章、健美章、才艺章、服务章。其形象都是根据笋芽儿的造型进行设计的。
(2)动态争章表:层层优化。争章表是一张用于粘贴学生所获“笋芽章”的展示表格。这张表格是班级活动展示的主要形式,每周进行,事事在比,时时可看。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争章表会随争章活动的进行而不断修改调整。
3.高级链:“最美笋芽儿”颁卡活动
为便于学生保管、积累,学校用卡纸设计制作了长约9厘米、宽约5厘米的“笋芽卡”。“笋芽卡”分为红、橙、黄、绿、蓝五种颜色,分别对应美德卡、勤学卡、健美卡、才艺卡、服务卡。“笋芽卡”是几种评价载体中学生用于积累、兑换的主要物件,需适合进行区分和保存,故而在卡片上设计了签写班级、姓名的位置。“笋芽卡”每月颁发一次,由学校政教处统一安排。
4.梦级链:“最美笋芽儿”授牌活动
在四种笋芽儿评价载体中,“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是学生梦寐以求的奖品。为体现其荣誉性,学校设计了适合摆放展示的“五美笋芽儿”奖牌。授牌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分别安排在元旦和“六一”。
三、五步进阶:“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实践策略
“四链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此项工程的核心是评星、争章、颁卡、授牌。为落实这个评价核心,学校把整个评价流程划分为认定、记录、颁奖、积累、展示五个环节。
(一)认定:闯关升级
认定是评价的主要环节,是确认学生是否获得奖励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认定细则。“最美笋芽儿”的认定分为两个层次,即班级层次和学校层次。班级层次主要依据评星和争章情况,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评星约定》和《“最美笋芽儿”争章细则》认定;学校层次主要是颁卡、授牌,依据《“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评价方法》认定。
(二)记录:多元评估
链式评价的特点就是一级一级往上攀登,每一级别的授奖情况都是高一级别评奖的依据,所以记录学生的获奖情况是本评价方式的重要环节。
1.学生记录
学生自行记录“笋芽星”获得情况,主要包括评星数量和评星类型。学生达到标准后,可自行找班主任兑换“笋芽章”。
2.班主任记录
班主任每月进行“笋芽卡”认定后,将认定情况记录下来,内容包括获得“笋芽卡”的学生的姓名、获奖时间、获奖类型等。
3.政教处记录
政教处记录学生“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获得情况。登记内容为班级、姓名、奖级。政教处对被认定为“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的获得者进行拍照登记,并把照片与班级、姓名对应起来。这些记录既是“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制作的基础之一,也是后续评价的依据。
(三)颁奖:多样展台
颁奖即颁发奖励的过程。“笋芽星”和“笋芽章”由任课教师颁发,“笋芽卡”由班主任颁发,“笋芽牌”由学校颁发。无论是颁发“星、章、卡、牌”中的哪一种奖项,都需要营造仪式感,使获奖者得到勉励,未获奖者受到激励。
1.生活间奏:奖励“笋芽星”
颁发“笋芽星”是任课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激励手段。教师利用课前谈话等方式进行总结表彰,并根据本学科约定的标准给予学生“笋芽星”奖励。
2.日常惊喜:张贴“笋芽章”
颁章活动是“四链式”评价中最主要的班级评价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进行一次颁章,并做好拍照分享。3.月末欢喜:收获“笋芽卡”
“笋芽卡”每月颁发一次,每个班级限定10张,其中勤学卡6张,美德卡、健美卡、才艺卡、服务卡各1张。“笋芽卡”由政教处审核,由班主任颁发。
4.闪光舞台:颁发“笋芽牌”
“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的颁发是学校“四链式”评价中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在师生中宣传该评价方式最主要的途径。活动当天,学校对“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获得者进行表彰。
(四)积累:收获梦想
积累就是累积、兑换、评奖的过程。学生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奋进,不断向更高一级冲刺,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获得“五美笋芽儿”金牌的过程。
(五)展示:绽放光彩
“五美笋芽儿”展示活动从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班级层面是进行争章表展示,学校层面是对“五美笋芽儿”金、银、铜牌获得者进行宣传报道。
1.班级展圈:关注全员
“最美笋芽儿”争章表是班级开展的评价活动的主要展示形式。学生获得的“笋芽章”都将展示在“最美笋芽儿”争章表中,张贴在教室后墙上。
2.学校表彰:光芒初绽
学校展示包括开学初的“五美笋芽儿”评价规则展示、学期中的“最美笋芽儿”班队活动展示和学期末的“五美笋芽儿”金、银、铜奖获得者的表彰展示。
四、“四链式”评价生态圈的收获与反思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亦应在尊重个体生命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以保证学生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3]经过几年的“四链式”生态圈建设,校园内初步形成了人人争做“最美笋芽儿”的氛围。学校教育教学以此生态圈为基石,从细微处着手,在重心处发力,实施成果颇丰。
(一)生态圈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
“四链式”生态圈的建设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老私塾式的知识灌输教育已成为过去,评价重点从唯分数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转变。班主任利用“星、章、卡、牌”制订班级公约,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学科教师建立本学科学生成长性评定机制,让学生爱上学科学习。同时,教师还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贯穿劳动实践教育意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中。如今,无论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还是学科教师的教学,都已融入“四链式”生态圈,激励式教育成为常态。
(二)生态圈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链式”生态圈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星、章、卡、牌”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外驱力。你比我多几颗星,我比你多几枚章,这种同学间“星、章、卡、牌”数量的比拼竞争,能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而言,作用更为明显。
(三)生态圈的建设凝聚了全员育人力量
“四链式”生态圈建设使教师育人由个体“独唱”向整体“合奏”转变。全员育人需要着力点和凝聚力,“四链式”生态圈发挥了融合全员力量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必须依据学校“四链式”生态圈这样的顶层设计来操作,还要得到各学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推动他们参与班级生态的建设;学校则融合全体教职工和社会力量共同育人。
(四)生态圈的建设展望
“四链式”生态圈的建设给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学校都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然而,该生态圈的建设才刚刚起步,重心主要放在了生态体系的框架设计上,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1.学生的自主参与较少
学生是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生态圈建设。目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赋予学生“星、章、卡、牌”,学生自我评定、相互认定、自我管理等环节被弱化。具体活动更多以包办的形式开展,比如家务劳动情况由家长评定,并记录在家校联系手册上,缺少让学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安排任务、自我评价督促的过程。
2.生态圈的内涵应更丰富
“四链式”生态圈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且主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和才艺展现,今后还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入度。在家庭教育方面,不能只关注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要丰富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指标,如体育锻炼、自理能力等;在社会教育方面,要关注学生参与社会锻炼的情况,如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此外,还要提升学生家长的参与度,加强学校与属地社区的联系,使家庭、社会、学校逐步实现协作共育。
总之,“以生为本,服务于生”的“四链式”评价生态圈,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实现了乡村特色育人目标。这正是“四链式”生态圈建设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