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形式 加强体验
——版画教学实践例谈
2022-11-29葛铭华
□葛铭华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艺术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版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天性。版画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创造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供基础的版画语言,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力求从不同维度探寻多元化的版画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思维,提升动手能力。
一、采用多种形式与材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天真、自由的群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按照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学习活动,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
丰富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型、探究型、情境型活动,使学生更有动力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
1.游戏型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故事,引入生动的场景,以游戏的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在浙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印印画画》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春天的大自然,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现春天。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用树叶、树皮等进行拓印,各种形状的叶子和多彩的颜色在作品中得以呈现。这样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春天有了更多的感知。
2.探究型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低段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教师可通过拓印添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树叶添画”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形状展开联想,通过拼贴组合、彩笔添加等方式,改变树叶的形态。这样的做法时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教师要顺势利导,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情境型活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022年版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情境故事等,以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和综合的立体体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学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生动的表情》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观察不同表情的特点,再结合手势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创造和丰富版画内容(如图1)。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美术知识多层次、多角度且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先观察,再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创造,课堂学习高效且高质。
图1
(二)采用多种材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版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材料选择的空间较大。教师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发展特点,对制作材料、教学内容、表现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降低版画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1.拓印类材料:激发学生的活力
实物拼贴版画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最为简单直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对不同肌理、形状的物品进行拼贴、上色和拓印的方法。制作过程的趣味性、制作形式的独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引领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2.剪贴类材料: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剪剪、贴贴是学生最喜欢的手工课程。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可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家中的快递盒、路边的树叶等,感受不同物品的肌理效果,再利用剪、撕、拼、粘等方法完成具有高低层次的拼贴活动,最后通过上色、擦拭、转印等方式完成版画作品。
在浙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纸版画人像》一课中,学生学习的是纸版画中的撕纸拼贴法,须运用摹印或拓印的方式制作人像纸版画。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拘泥于人物的真实样貌,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发型、表情和动态,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适当运用夸张的表现方法制作人像底版。同时演示制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法。学生可对作品分类上色,也可在完成作品后适度添加绘画内容。这样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综合类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与传统的木板版画相比,综合类材料更为开放,印痕效果也更明显。不同质感的牛仔裤、毛巾、塑料板、墙纸等,经过剪裁、拼贴、组合、分色分步骤压印,就可以成为别具一格的综合类版画。由于材料是不确定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想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2022年版课标提出“在理解、掌握新知识中激活探究式学习思维,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不拘一格地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发现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在美术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吹塑纸是一种柔软且有一定韧性的美术用纸,十分适合用于版画创作。在版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探寻运用不同工具创作时产生的肌理效果,以及不同刻痕对美术氛围的表达作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观察用刻刀、刷子、铁钉等不同工具创作版画时产生的不同效果。他们的作品夸张、生动,艺术效果明显。
(二)推理式: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
到了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理性思维日趋成熟。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主题设计画稿,在确定画稿的基本内容后再对构图进行调整。在吹塑纸套色版画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学习基础性刀法,再学习构图技巧,最后学习简单的版画配色,逐步学会预设和把控版画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表达对象的大小及远近关系、主次色调间的关系,根据自我的表现意图合理安排画面。在实践探索中,学生先画,再刻,后印,逐渐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提升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河池塘》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池塘里荷花的形态、色彩,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构图,预设主体色彩,并用6B铅笔直接在吹塑纸上完成画稿,用最浅的颜色先印一版;然后尝试用粗笔、铁钉、蚊香等工具对主体部分进行刻画,而后再印一版;在理解色彩叠加的预设关系后,再刻画衬体部分,再印一版;大面积的背景可以用小刀刻、蚊香烫等方式进行塑造,最后印一版。学生边刻边画边调整,逐步养成理性分析画面的能力。
(三)实验式:培植学生的创造精神
到了高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版画制作的一般步骤以及色彩叠加的预设关系,可以逐步进行主题式作品的创作。PVC材料质地较软,是创作版画的主要媒材。其中,刀的运用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学生在放手玩刀的过程中,感受运用不同刀法产生的线条和点状痕迹,而后进行刀法练习,认识不同痕迹产生的不同效果,使版画语言更具艺术性。学生不断丰富版画语言,由写生过渡到创作,由原版版画过渡到套色版画,其中融入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在自主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丰富表现形式,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学生有了一定的版画基础后,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多学科的融合,丰富版画的表现形式,提升美术学习效果,由此向更广泛、更开阔的方向发展。
(一)阶梯性:优化版画表现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创作,具体如表1。学生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逐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表1
(二)情趣性:呈现版画教学成果
版画教学弱化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技能教授,以多样的方式呈现美术课的魅力,如儿童画、水墨画、剪影等。教师应注重采用多学科、多技法的融合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营造版画学习的氛围,如在学校的文化墙进行作品展示,定期开展版画作品展,制作版画衍生品等。
教师不断尝试新的版画教学路径和版画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抒发个人情感,提升艺术修养。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