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建勋: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022-11-29民生周刊贾伟

民生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血瘀气血中医药

□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立足中医药发展特色,汲取古人经典名方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造福百姓。

11月10日上午10点,《民生周刊》记者如约来到刘建勋位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楼一层的办公室。房间不大,书架上摆满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书籍,以及他与学生的合影。

刘建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从事中药学及中药药理学研究40余年,刘建勋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他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有机结合,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及应用、中药药效学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中药新药研发与转化、中药复方功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提出气—脉—血相关理论新学说

从中医角度来说,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言:“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于性命者也。”换言之,气血通畅则身体健康,气血瘀滞则易引发疾病。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还被视为打开人体生理认知、阐述病理变化的金钥匙。因此,相关研究成为古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关注的重点。

刘建勋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完成“基于病证结合的气血相关理论研究”,即在中医气血理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基础上,提出气—脉—血相关理论新学说——“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气血交互于脉”。

“我们在理论上,从脉的角度创新性提出‘气血交互于脉’的观点,探索脉在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中的作用。”刘建勋说。

同时,从临床、基础、生物信息学,以及人体、器官、细胞等多维度确证了气、脉、血相关的能量代谢、血管内皮、血小板的基本生物学基础,阐释了气—脉—血的相互作用,创新发展了气血理论。

此外,通过对心力衰竭、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等研究,发现了有效方剂的作用途径与靶点,阐释了气—脉—血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科学内涵,为心脑血管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并且,在气—脉—血理论指导下,成功制备了16种气血失和的证候及病证结合模型,整合了临床、生物信息等多维数据,构建了分析平台,开展了中药新药的研发及评价工作,为提升中药新药研发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历史,底蕴丰厚,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记载。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遣方用药。

但长期以来,中药研究一直采用西药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中药疗效特点。为此,刘建勋带领团队采用科学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努力用现代科学语言把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及中药多成分交互作用特点,探索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

刘建勋团队秉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理念,结合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创新提出“疾病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方面,对中医临床证候与现代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把临床诊疗技术、方法、指标模拟于动物实验中,创建与之相关的证、病及病证结合模型。

另一方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药理学为核心、动物模型证候评价为重点,结合中药化学、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科学手段,解析、确证发挥功效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建立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与研究的技术体系。

此外,在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方面,刘建勋认为:“要以疗效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临床急需中药品种的研发与培育,推动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比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新药品种。”

学无止境 努力为本

科研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静得下心。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不断自我突破,刘建勋常对学生说,“在努力和创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刘建勋,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一个普通家庭,后进入南开大学生物系中草药专业学习。学生时代,他被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深深吸引,一头扎进中医药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知识。

1978 年,刘建勋毕业被分配到西苑医院基础研究所。多年来,在他的推动下,西苑医院建立了中药药理、中药药化、中药药代3个基础研究团队,用团队合作取代单兵作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奖项。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辛勤的汗水。一次,刘建勋在实验室用石油醚提取药物。由于室内排风设施较差,他吸入过量石油醚而昏迷。醒来休息没多久,他就继续投入研究。

近年来,刘建勋积极探索中医药国际化产学研之路,先后与多个国家科研机构开展塞络通胶囊及治疗Ⅱ型糖尿病中药新药降糖消脂片的研究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塞络通胶囊获得美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专利,并由此开展了国际多个中心的临床研究。目前,该药已被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批准列册上市。

“在研发过程中,注重补短板扬优势,让中药做到疗效明确、质量可控,明晰包括吸收、代谢、排泄在内的人体循环过程。”刘建勋说。

谈及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在刘建勋看来,要立足中医药发展特色,汲取古人经典名方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造福百姓,同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血瘀气血中医药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血瘀体质知多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