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旅 无问归期
——常平音乐世界里的哲思与感悟
2022-11-29杨慧冰
杨慧冰
常平,博士,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系副系主任。本科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于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德,在柏林艺术大学深造。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2019年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过两场个人交响乐专场音乐会,多部作品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墨西哥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知名音乐舞台上演。近年来作品频现于国内外音乐舞台,曾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在中央音乐学院20余年的执教生涯里,始终投身于作曲、配器等学科各个阶段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怀揣着热忱的初心,以坚定的信念与淡然的胸怀谱写着艺术华章,用辛勤的耕耘和真诚的态度诠释音乐教育的本质。曾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
作为21世纪中国音乐创作领域最活跃的作曲家,常平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几乎涉猎了各种音乐形式。无论是交响乐、协奏曲、民族管弦乐、还是交响合唱、歌剧、舞剧、室内乐、艺术歌曲等,都有极具个性的代表作品,并获得许多重要奖项。2006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乐队协奏曲》,获得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一等奖,成为此奖项历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作曲家;2017年,《乐队协奏曲》的CD唱片由雨果唱片公司全球发行。随后,分别在2007年、2012年和2014年凭借作品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交响曲《Genesis》以及民族室内乐《圣风》,三次获得“文华奖”。其中交响曲《Genesis》于2004年3月,由俄罗斯萨拉多夫州立交响乐团世界首演。俄裔当代作曲大师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称赞说:“这是一部应该受到极大赞誉的作品,应该得到极大的尊重”;2005年5月深圳交响乐团举办当代中国交响音乐会,《Genesis》在此音乐会中完成中国首演。2008年创作了弦乐四重奏《青瓷》,在柏林艺大做访问学者期间,法国著名作曲大师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曾对常平的创作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亲自将这部作品推荐给他的法国现代室内乐团进行演奏。2012年,受国家211交响乐精品工程委约创作交响乐《黑光》,11月在北京音乐厅首演并发行CD;2019年12月,《黑光》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乐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13年创作了舞剧《汉颂》,并在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支持。民族管弦乐《风弦》,获得2018年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主办的全国民族管弦乐作品评比金奖。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接受中央歌剧院委约创作三幕歌剧《我的母亲叫太行》,同年10月首演于北京世纪剧院并获得成功,该作品获得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奖。2017年12月,创作了室内乐队作品《优雅的宇宙》,2018年4月首演于国家大剧院。2018年10月新作——交响乐《Singularity》,首演于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常平个人专著《20世纪管弦乐作品选例分析》。2019年,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作为拿索斯音乐集团21世纪中国作品系列在全球发行。经过筛选,拿索斯总部将《东方水墨》选送至格莱美古典音乐类评奖。
一、时空交汇——创作中东西方音乐的对话与古今文化的交融
常平曾经举行过两场个人交响乐专场音乐会。第一场,是由文化部支持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季和教育部联合出资的“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龙声华韵”——常平个人交响乐专场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于2015年6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第二场,是2019年8月21日,哈尔滨音乐厅再次举办的常平个人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两场音乐会都上演了大型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这是一部非常能够代表作曲家创作风格和理念的作品。《东方水墨》由四部协奏曲构成,集结了古筝、二胡、琵琶和竹笛四件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每件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奏,共同绘制成一副巨型的东方水墨画卷。这四部作品分别是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二胡协奏曲《天香》、琵琶协奏曲《墨章》和竹笛协奏曲《蓝莲花》,其中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2019年10月在第四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上演,同时演出的作品还有常平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水的影子》。
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协奏的大型套曲艺术形式,在国内甚至国际乐坛都非常罕见,从2005年创作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到2015年竹笛协奏曲《蓝莲花》的完成,常平的创作谱写历经十年。作者通过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思想、经历和感受,秉承着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融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以及西方乐队音响音色概念,引发人们对历史、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常平曾指出:“《东方水墨》分别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绘画、书法、诗歌及哲学等不同内容,并从中汲取灵感。这种创作理念和形式可以让我用自由的视角面对古代文人的情怀,并且能够自由地理解和想象”。从“颂其傲骨,绘其冷艳”的梅,到“水晕墨章”的质感、量感、空间感,无论是象征着生命美好希冀的蓝莲花,还是古诗词中“风定云墨”给心灵带来的瞬间冲击力,都能直观地体现出传统文化与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关联。
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是作曲家受到诗圣杜甫于四川成都草堂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的启发而作。作曲家从这两句诗中汲取力量,保持着用音乐的语言和逻辑来呈示文人所追求的气韵,既展现出中国文人傲骨脱俗、坦荡超然的气节,又捍卫着文人心中那份坚守的永恒而诗意的净土。
蓝莲花寄予着东方文化中对生命的美好希望,同时也闪烁着善良和平的人性光辉,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质感。作曲家对竹笛协奏曲《蓝莲花》倾注了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创作时间的冗长并没有将这部作品变得晦涩臃肿和沉重,相反作品呈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这是作曲家通过长时间的磨砺和沉淀才能实现的。常平说:“竹笛是一件古老的乐器,用竹笛作为媒介,传承古老文化并连结现在,展望未来,将东方文化和哲学审美观念传递给人们”。
梅,一向是自古至今东方文人热衷诵咏和描绘的对象,却极少有人对梅有近乎完美的表达。常平并不回避用直观的音乐语言表现自己对梅花高傲风骨的感悟及思索。二胡协奏曲《天香》中,常平通过二胡纯挚动人的声音和气质诠释对梅之高贵气节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格境界的传承。
水墨艺术是传统文化中“质感”与“气韵”的体现,琵琶协奏曲《墨章》就是关于水与墨这两种既对立又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形式之间的对话。常平认为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其中蕴含的哲学观念既是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也是生命内在至高的精神体验。古代文人通过真实的自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这种自然高远的心境是常平所追求的精神理想,这种姿态穿越古今时空的界限,和作曲家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常平在四部作品中都将二度与增四度对置的逻辑作为核心音程元素;同时,作品中核心动机材料的设计与使用也体现着这种对置的二元思维;而实际上用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协奏的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天然的对置与平衡的关系。作曲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东方水墨》的二元世界,绘制出一副时空交汇的水墨画卷。在常平的创作中,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对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影响,这底蕴赋予当代民族音乐鲜活的生命力,寄予当代民族音乐和传统水墨文化独特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二、创造永恒的光——创作生涯中的又一里程碑
在近三年的创作中,常平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将目光逐渐转向对自然科学、人文环境等领域的思考。2017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优雅的宇宙》,这部作品首演于2018年4月国家大剧院,乐谱随后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作品题目来自于美国物理学家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教授撰写的一部关于弦理论的书籍,这种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由比夸克还小的单位“弦”不停振动形成的。作曲家试以用声音的角度理解弦理论和物质世界,那么整个宇宙就像一部永恒的音乐作品,不论调性、主题还是风格,都在不同维度里持续演奏,形成空间的概念。在作品中,运用音高、音色、音列、节奏等音乐必备素材,以单音为基础形式力求创造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声音世界。单管编制的室内乐队由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中西方音乐艺术的深度交融。同时,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和西方管弦乐器相互映衬与融合,也实现了音乐在不同空间、不同维度里共同诠释宇宙图像的理念。
在《优雅的宇宙》创作完成的一年后,又创作了大型管弦乐作品《Singularity》(奇点)。2018年10月,这部作品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完成了它的首演,国内外多家重要媒体对音乐会进行深度报道。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对自然科学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常平说:“奇点,真实存在却不可清晰描述。以人类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在此似以终结相聚而消失,理论与逻辑相对它失去了透晰事物的力量而显诸端不适”。由此常平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奇点究竟是黑洞的中心?是宇宙大爆炸的开始?是未来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它未解的存在是否会耗尽人类的遐想?”他认为,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未解的存在却是完美的,是艺术的奇点,是探寻与完结,是存在与消长,是消逝的真谛与亘古的虚空。作曲家借以音乐这种人类共同的语言和情感载体,传递人与自然科学之间深层的渊源和沟通。
《Singularity》的完成也标志着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终于诞生了——从2003年到2018年,常平完成了大型交响乐套曲《创世记》,这部交响乐套曲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向我们诠释了作曲家对科学、对自然、对人类极富哲思的世界观。早在2003年作曲家创作交响曲《创世记》的时候就意识到,只有多个乐章的作品才能够承载这样宏达的主题。因此,当时就下定决心,不论需要十年、二十年还是更久,他都将为这项计划倾注自己的心血,当它完成的那一刻,将是自己作曲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终于,在十五年后,常平完成了这部大型交响套曲。
《创世记》的四个乐章分别是2003年创作的交响曲《创世记》、2012年创作的交响曲《黑光》、2017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优雅的宇宙》以及2018年创作的交响曲《Singularity》。这部套曲从宇宙、科学、自然、人文的视角诠释了作曲家对世界的理解,虽然风格各异,但四个乐章彼此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例如在《创世记》和《Singularity》中都用到相同的数字作为重要的逻辑和主体材料等。此外,这四个乐章通过各种各样的作曲技术联系在一起,暗示着那些未被发现的、不朽的世界规则。
三、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除了作曲家的身份之外,常平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作曲系副系主任,拥有着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不仅要完成附中、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学课程,要给学生检题、指导作品,还要完成系里的管理工作。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一直秉持自己内心的准则,他认为给学生上课更重要的意义是了解和发现学生潜在可能性与独特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学生的想法与个性,作为导师,常平将自己多年创作和学习中的经验与作曲技术教授给学生。经常告诉学生,作曲如同做人,能走上创作这条路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是幸福的、坦然的,有时也是痛苦的、艰辛的,它需要倾情付出且不求回报,还需要坚韧顽强和纯净真诚的内心。而与作曲相比,他更加希望自己学生能够成为简单乐观的人,在漫长又短暂的人生中永远具备寻找快乐和心向阳光的能力,追求富有希望和热情的生活,而这也是一个作曲家毕生都需要具备的热情和温度。常平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即将成为新一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接班人,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继续发扬下去。
四、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常平是一位兴趣广泛并且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曲家与教育工作者,除了音乐学术研究之外,常平还创作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他始终秉承艺术服务社会与人民大众的使命,曾多次承担和参与大型音乐会、电视节目、民族歌舞剧以及各种比赛的音乐创作工作。
创作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圣风》,获得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CCTV)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作曲奖。同为民乐作品的《青春之舞》,是受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为新加坡青年华乐团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2014年12月在中国首演后,便深受广大中小学喜爱。这首作品已经由北京几十个学生乐团演出过上百场,成为北京市金帆乐团的指定曲目,同年,这首作品也获得民族管弦乐协会主办的全国民乐作品大赛银奖。此外,还创作了大型舞剧《花环》《汉颂》、现代音舞诗《此岸·彼岸——与河共舞》大型实景交响音乐等等。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举措和指示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核心理念,由中宣部、外交部下发,中央电视台(CCTV)承办的年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品音乐会》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顺利播出。这两场音乐会均由常平担任音乐总监,并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完成音乐会所有作曲、编配与统筹等各项工作。2020年在由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联合腾讯音乐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韵2020》音乐公益专辑中,常平创作的《梦想,我为你歌唱》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选送作品入选该专辑。
结 语
自然、哲理、情感、历史、人与世界,永远都是人们关注且不断思考的永恒命题。作为艺术家,常平始终怀有对国家、对民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每一次创作都体现了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宽广的胸襟。在他的世界里,音乐是纯净而透彻的,专注于用最简练直接的音乐语言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在常平的笔下,每一个音符都诠释着他对乐队音响独特的理解,他不断追求内心渺小与博大、瞬间与永恒之间的平衡,不断探索与创造新理念、新元素,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用作品传递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以及对人类命运、自然科学和世界永恒而深切的情感。人生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人生中不断追求真理,不停思考与感悟,描绘着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清幽淡然的水墨画,没有绚烂的色彩,没有嘈杂与喧嚣,甚至没有一块绿叶,没有一片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