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实践研究

2022-11-28廖晶晶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高职教育乡村振兴

廖晶晶

摘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应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文化和人才支撑,发挥对区域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的稳定推进。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介绍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衡阳市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为实现区域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职教育;乡村旅游;湖南省衡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4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乡村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乡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稳定推进。为促进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地方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应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文化和人才支撑,服务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提出了“產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乡村旅游经济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科学稳定推进,能从多角度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支持。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了聚合发力的效应。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 500亿元;2021年我国乡村游客规模为86 654万人次,同比增长55.5%。未来乡村旅游经济仍然会持续发展,形成全新的旅游经济发展热潮,对乡村振兴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所在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要求各高校“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科学研究支撑行动、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成果推广转化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和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文化和人才支撑,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2.1 为乡村旅游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本身承担着区域技能型人才供给的重要责任,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力量,按照乡村旅游经济建设中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乡村旅游经济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有效对接,从而确保高职教育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发展服务。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创新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借助人才优势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确保乡村经济建设创造更大的效益[1]。

2.2 为乡村旅游提供社会服务

在乡村旅游经济开发中往往涉及发展规划、景观设计、导游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人才支持。而新时期整合高职教育的力量,就能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工作中提供智力支持,借助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项目化办学的方式为乡村旅游提供发展规划服务、景观设计服务,还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乡村旅游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增强高职教育综合服务效果,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便利,使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经济建设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2]。

2.3 为乡村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高职教育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为乡村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要有意识地结合各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重点针对各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形成能指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使乡村旅游经济建设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从这一点看,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也能形成对乡村旅游规划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长效化工作机制的建设[3]。

3 实践路径

3.1 完善多元支撑人才培养体系

1)应该紧抓乡村振兴建设需求,构建乡村旅游人才资源库。在高职教育的支撑下,形成区、乡、村三级人才管理机制,在政府主导和高职教育的积极支持下,促进《“实现中国梦·建设新湖南”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三年行动(2021—2023年)实施方案》的践行;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能支持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人才保障。2)要紧随乡村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关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中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策划人才、景观设计人才、导游人才等的综合培养和开发,使高职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乡村旅游人才的阵地,形成人才支撑系统,全面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3)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乡村旅游经济人才培养需求,制订项目式、订单式人才培养规划体系,使所培养的高职人才能契合乡村旅游企业岗位工作需求,能在毕业后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发展贡献力量[4]。

3.2 打造多种类型人才职业培训体系

1)针对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工作。发挥高职教育力量,为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指导乡村旅游企业员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旅游管理理念等,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优化人才培训效果。2)向乡村旅游建设中农民群体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指导农民学习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指导农民学习小型农家乐、小型民宿的经营管理策略等,使更多的农民能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建设中,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确保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5]。

3.3 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建设乡村旅游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中,积极强化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按照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现实需要,确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使高职教育始终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对接,进而借助高职教育的力量促进长效服务机制的构建,增强乡村旅游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成效。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各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尝试在高职教育的支持下探索专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如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种植业研究所”“现代乡村旅游专业研究所”等,重点针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制订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全面提高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在助力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从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和农业文化传承角度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从而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同时,要按照乡村旅游经济建设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民的专业教育指导服务,通过“建立乡村旅游经济管理模式专业培训”“旅游规划下乡”等活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制订更加专业的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规划方案,从多角度对乡村旅游经济服务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使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取得更好发展[6]。

3.4 搭建专业人才智库平台,辅助解决乡村旅游开发实际问题

高职教育要多角度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开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专业人才智库平臺的构建。对本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开发中可能遭遇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组建专家团队为乡村旅游企业开发旅游活动提供高质量指导,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协助企业处理乡村旅游建设中遭遇的各项问题,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果,增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7]。

例如,针对乡村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经济开发与生态建设无法有机协调方面的问题,可以深入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发展一线,搜集和整理一手资料,对乡村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特点、人文景观特点等加以研究,制订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引导和促进乡村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旅游经济的开发。按照以上思路,逐步解决乡村经济建设中遭遇的各类问题,确保高职教育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

3.5 融合乡村旅游新业态,大力建设服务乡村旅游师资团队

在乡村旅游经济建设中,高职院校需要系统分析乡村旅游新业态,整合各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模式,积极探索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通过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建设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应结合乡村旅游新业态做好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优化人才供给,促使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在乡村旅游经济建设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融合乡村旅游中文创产品开发的新业态,积极探索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组建专业师资团队,重点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涉及的文创产品开发资源、产品开发方向等进行系统分析,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方面出发明确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方向,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团队的作用,带动乡村地区的相关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文创产品开发实践,全面提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效能。

4 实施案例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助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简单介绍。

4.1 重构专业体系,优化人才供给

学院重构专业体系,秉承“生态”办学特色,培育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宜居技术、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及技术特色专业群,确保专业设置契合乡村农业产业及新业态领域前沿技术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接乡村生态绿化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生态养殖产业、乡村生态宜居产业、乡村医疗卫生行业、乡村互联网+电商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学院入选了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介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名单。

4.2 推广先进技术,服务旅游开发

近年来,学院推广运用各项先进技术,大力服务区域旅游开发活动。1)在“常宁塔山等五个乡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勘察”项目实施过程中,倡导以“融合”理念经营美丽乡村,提出按照“统一规划、精细精美、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服务建设5个乡镇16个秀美庄村,建成集中连片生态旅游特色示范区,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增收。2)在“常宁庙前印山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当地生物种类资源,应用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丰富了当地旅游生物资源,助力印山厚植生态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品质,增强旅游吸引力。3)在“常宁盐湖镇四个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生物修复技术,结合环境治理,对废弃矿区4个村“脏乱差”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防止了水土流失,达成了生态、人文和生活三重修复目标,为当地旅游开发奠定了环境基础。4)在“生态美学与衡阳乡村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研究过程中,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应用环境设计技术,为临近城区、传统种养的灵官庙2个村规划了劳动文化广场、生态蔬果生产、农耕文化体验、农业技术研发和养生休闲健身等区域,挖掘当地资源特色,充分展现新农村绿水青山景观特色,丰富了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4.3 整合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

学院于2018年11月与衡阳市委统战部签订《衡阳市统一战线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方案(2018—2020年)》,携手成立“同心美丽乡村”专家服务团队。专家团队服务衡阳市各县(市、区)村庄,在产业规划、村整体规划、电商平台建设、乡村旅游、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等方面提供科研服务和技术指导,为衡阳市乡村振兴和“同心美丽乡村”创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和智库支持。

5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准确定位乡村旅游发展需求,从乡村振兴视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有效推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确保区域乡村旅游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王进,蒋聪.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14):108-112.

[2] 王红,黄树增,惠建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日照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2(13):99-101.

[3] 马志华,郎曙光,陈包,等.新时代遵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9(20):154-155.

[4] 张金邦,陈晓伟,付艳萍.高职大学生回乡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20,51(12):63-64.

[5] 向明,宋慧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47-49.

[6] 高旗红.“县校合作”思想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设策略[J].当代旅游,2020,18(13):29-30.

[7] 汪少贤,甘婷.广西高职旅游人才服务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20(6):167-168.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高职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