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书院空间的在地性修复与叙事性文化创意实践
——以浙江苍南县仙堂村鹅峰书院设计为例

2022-11-28浙江工商大学叶梦洁赵秀敏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院受众空间

浙江工商大学 / 叶梦洁 赵秀敏

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但随之而来的乡村同质化问题也日趋严重,乡村振兴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村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乡村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目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多存在缺失文化特色、过度城市化、参与度低、功能单一等问题。所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除了关注功能和审美以外,应更多地关注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的传承。书院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和建筑形式,其独特性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邓洪波(2003年)概括了乡村书院的发展、类型、特点;王净花等人(2018 年)提到书院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广义概念下的结合体。熊华希(2014年)从中国传统书院的模式出发,探究重塑现代大学公共空间人文氛围及场所精神。张晓婧(2016年)指出书院的优良教育传统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作用。前人对乡村书院的研究多关注于书院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教育价值的当代传承、旅游价值的挖掘等方面,缺乏对乡村书院作为重要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所存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本文试图以“空间叙事”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乡村书院共有特性,在空间转换间演绎当地文化和书院文化,为乡村书院的现代建构提供新途径,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探究新的可能。

一、乡村书院的文化内涵解析

(一)乡村书院的发展

乡村书院随着家族书院的发展而兴起,具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宋代是乡村书院发展之始,文学的繁荣推动了乡村书院星星点点的出现;在元代乡村书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蒙古贵族入主中原,汉族士人不仕新朝而自甘遗民创建书院;明代政府重学校、科举,讲学者渐少,书院进入沉寂阶段;清朝满人当政,汉族士大夫多自甘遗民书院又兴,到了清代中后期逐渐普及,满足民众的文化教育需求;现代教育的兴起,使乡村书院渐被取缔,失去了空能内核的书院建筑也逐渐被荒废严重甚至被毁坏。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日渐深入人心,作为重要的乡村文化遗产,乡村书院的现代化建构极具现实意义。

(二)乡村书院文化价值的现代转译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育机构,凝结了文人墨客的精神气性,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和传统文化底蕴,承载学术研究、讲学、藏书、刻书、祭祀和学田的等功能,空间和布局往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是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

乡村书院在为数不多的乡村公共空间中,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书院空间进行重新梳理和建构,有效激活乡村文化空间的修复和研学精神的复兴。乡村书院的重构,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书院文化的传承有延伸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和文化性交往的场所,可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并对书院文化的认知觉醒。以书院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和体验活动亦可以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带来多面的经济效益。

二、乡村书院的叙事情结

叙事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概念,指表达故事的方式与过程,即被讲述的“故事”,又是讲述这个行为本身。叙事学最早出现在法国文学家托多洛夫的《十日法谈》中。叙事主要由叙事过程和叙事方法两部分构成,“语言”是整个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但又不仅仅指代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指能够起传播媒介作用的载体。乡村书院自身具有文化符号的特质,加上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和在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叙事线索,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叙事载体。

(一)空间与叙事的关系

空间叙事与叙事空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空间叙事是指叙事者将空间中的物质要素作为媒介,向受众讲述故事、案例或体验,同时受众可以依据叙事媒介和个人不同的学识背景对空间进行自我解释。可以理解为,空间叙事是叙事过程中以空间为媒介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所形成的结果空间就是叙事空间。叙事空间的传统定义是故事、事件、案例发生的空间,更偏向于叙事空间的物质特征,是基于空间与场所的概念理解,而后因地理学和叙事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基于文本与读者互动的叙事空间概念。

空间叙事包含三要素,即叙事者、媒介和受众,形成叙事过程(以叙事者为主体)和解读过程(以受众为主体)两个过程,而媒介可以是叙事者讲述故事中的任何形式及要素。叙事空间包含两种形式,即真实的空间和被表征的空间。真实的空间就是叙事所存在的空间场所,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空间;被表征的空间就是叙事带给人的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例如情感、遐想、记忆等,是虚拟的非物质空间。

(二)乡村书院的叙事性特征

空间叙事的方式对解读乡村书院文化、传承村落记忆、彰显空间活力、表现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故事题材非常丰富,基于空间叙事的书院设计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借此打造具体的叙事空间。在叙事中通过赋予多种情感表达和精神内涵创建乡村书院的独特语境,展现其魅力,感染广大受众。乡村书院的叙事特征可以体现在文化性、象征性、公共性三个方面。

1.文化性

书院的文化性特征是极具吸引力的叙事特征。书院是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鲜明标志,它所蕴含的治学精神对当代教育富有重要意义。书院文化的展现也是一定程度上国学文化的复兴,有助于重燃乡村的文化气息。并且书院的基本功能包含讲学、藏书,场所的构建可以提供重要的叙事空间。通常书院建筑根据规制所建,分布在主次轴线上,突显其礼乐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秩序感和仪式感也是书院的独特气质,它的空间意蕴是庄重而谦逊的。

2.象征性

书院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文化昌荣的象征。乡村书院本身就是“无言的叙事者”,见证了历史上的繁荣与衰败,是乡村价值的体现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传达出了不可替代的教育理念、尊师重道的思想、祖辈的智慧积累、文人的优秀品质、各朝代历史的沉淀、村落的历史记忆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推崇的。

3.公共性

乡村书院承载了许多人物和故事,也承载了乡村的价值和村民的集体记忆,将其转换为叙事内容将有助于村民认同自我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空间,它是人们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涵养的重要空间载体,可发挥显著的文化传播作用。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它的受众不仅仅只有当地村民,还有广大外来游客。

三、基于叙事建构的“书院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实践

(一)项目概述

本案基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仙堂村,地处浙江省南大门,浙闽交汇,交通便利(如图1)。据《温州市志》记载,鹅峰书院在桥墩松山文昌屿,创办于宋咸平(约988~1003)年间,是全国十大书院之一。鹅峰书院对于松山镇(今桥墩境内)的人才培养(史载松山有包含状元、探花在内的科举进士约20余人)、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苍南历史上的学派学说、科举理念和士大夫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书院的重建对于当地乃至温州地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图1 鹅峰书院区位图(作者自绘)

新的鹅峰书院以诗文书画文化艺术的挖掘、研究、介绍、创作、培训、交流等为基本功能,并结合村民的需求,打造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区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书院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叙事建构逻辑

如何把空间叙事的手法应用到乡村书院的空间中,如何让空间成为叙事者去讲述故事?传统书院的重构多以恢复传统书院布局和功能为主,是一种静态化保护和传承,而缺乏与现代化发展的协同性,也缺乏其地域独特环境和历史经历所造就的故事内蕴。空间叙事的融入有助于受众与空间形成情感互动,更注重人们的内心感受。空间叙事的建构就如文学文本一样需要有完整的叙事者、媒介和受众。

空间叙事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叙事过程和解读过程两个部分。叙事过程以叙事空间为主体,以“线索挖掘——主题确立——空间表现”为逻辑;解读过程以受众为主体,以“细节渗透——感知体验——情感激发”为逻辑。在解读之后所形成受众独特的感受会对叙事空间形成新的线索和影响,形成一个“解读重授”的过程。(如图2)

图2 叙事空间建构逻辑关系图(作者自绘)

1.线索挖掘

故事脉络的确定需要通过对过去记忆的整合梳理出丝丝线索,因此叙事线索的挖掘以村落为核心,通过乡村志的记载,发掘村落的场所、历史沿革、文化肌理等;通过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梳理记忆内容、时间线、村民需求等;最后通过资料整合、调整,确定叙事题材。

根据《平阳县志》记载,鹅峰书院原址位于小松山(今桥墩镇内),考虑古代书院的选址大多依地形而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故将新书院选址定位于鹅峰山东南山脚坡地处,奠定书院整体自然幽静的氛围。在鹅峰书院的设计之初,通过查阅温州市志等史料,对相关书院记载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宋代文人的求学生活痕迹,宋代美学的文化痕迹,提炼独特的浙南书院生活场景,将其作为叙事主要题材。通过对村民进行走访,让村民参与书院设计,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文化自觉的同时,创建富有感染力和认同感的书院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一条独特的“书院生活痕迹”线索,贯穿各场景空间。

2.主题确立

主题是一个作品的核心,主导了整个文本的中心思想,贯穿全文,有助于受众对内容的整体性解读。叙事主题是对所线索的深化和提炼,空间的单元场景都围绕主题展开,是对主题的细化表现,要保证整体的一致性。在书院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中,一个合适的主题可以唤起村民的集体记忆,感染受众并引发深思,是空间的灵魂,承载了乡村价值和文化内涵。

近些年的国学热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书院的热情,鹅峰书院附近的桥墩镇旅游资源丰富,鹅峰书院的建设可促使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鹅峰书院创建于宋初,宋代是中国文人生活美学的一个高峰。所谓文化,除了饱读诗书以外,更在于生活之中的种种,如器物的陈设布置及点茶、焚香等日常雅趣。走近书院,从构想宋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开始(如图3)。

图3 宋代文人生活场景构想(作者自绘)

3.空间表现

在叙事题材和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设计师对提取的各类素材进行合理编排,将叙事语汇进行组合,运用叙事学中的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现,以时间逻辑或空间节奏进行叙事结构的编排,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空间表现可从语汇元素、叙事结构、修辞叙事三个方面体现。在空间中营造合适的情境单元,以及在设计中追加细节,均有利于整体主题的贯穿和纵深感的体现。

如何在现代生活之中寻找古典意境追求宋代美学,这不是简单的复刻古物。“传统语言”是历史之中的片段,在本案“重建”的命题下,需要回应传统、承载传统记忆的现代空间形式语言。本案设计复古而不泥于古,通过平面空间和竖向空间上的片状梳理,营造单元叙事场景,重现书院气质。

(1)提取语汇元素

语汇在文学中是词和语的总汇,即语言符号的聚合体。在乡村空间中,所有建构筑物、自然景观、历史事件、村民活动都是可以在叙事中被加以利用的语汇元素,被作为观察村落的着眼点,如同文学文本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语汇,通过不同逻辑的搭配可以形成叙事句意。

在鹅峰书院的设计中,书院的建筑群作为主语,书院中典礼活动、国学文化等体验都是谓语激发书院的活力,自然景观、室内场景、空间单元都是起修饰作用的状语、定语。依据传统书院布局形式形成的并列式布局和依据地形形成的山势都是补语,补充说明书院的典雅和秩序感(如图4)。

图4 空间叙事的语汇元素(作者自绘)

(2)编排叙事结构

叙事文本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逻辑层面进行组织设计。以时间线为脉络的叙事故事有开始、过度、高潮、结束这样一个过程,采用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多用于纪念性主题叙事。能够使整个感受过程更为清晰,使受众更有代入感。分为顺序、插叙、倒叙、补叙、并叙的编排方式。以空间维度为编排依据的叙事结构分为线性叙事和组团式叙事,不同的叙事空间适用于不同的结构模式。线性叙事通过一条线性脉络路线来讲述叙事故事,由分散的节点有序连接,从而将各个场景单元串联形成整体的“线性”空间文本。串点成线,呈现完整的空间图景,给受众丰富体验。组团式叙事由多个叙事故事单元构成,分布在空间中。各单元与整体主题和场地环境相融合,各单元组团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受众可以在转换间感受不同场所但不偏离主题,例如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

鹅峰书院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由宋代文人生活的故事段落有序衔接。书院由三进内向性院落组成,构成线性空间叙事文本。整体依据传统书院格局分布,主建筑位于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布两侧,分为序曲、主旋律、升华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书院的不同功能体块(如图5)。沿着照壁进入第一个序曲院落,是宋代文人的生活空间,回应古代书院依山傍水的特点打造,由听雨廊围合出大面积的水池,仿佛可以看见在回廊里对月吟诗的文人,也适合作为一个交流活动空间;经过劝学墙进入第二个主旋律院落,是宋代文人的学习空间,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部分,包含了主建筑的讲学功能和礼仪广场的祭祀礼仪功能,也可以容纳重要的传统活动和村民活动;穿过留香园进入第三个升华院落,是宋代文人的研学和文艺空间,以藏书楼为主,两侧的附属建筑为书画、禅茶、花艺等传统文艺活动的体验空间,是书院最僻静最高的位置,使整体空间层次得到了提升,书院的意境和氛围更加浓厚。

图5 鹅峰书院院落布局分析图(作者自绘)

(3)修辞叙事手法

修辞是文学叙事中增强效果的表现方式,运用修辞的空间叙事有助于表达叙事意图和寓意。主要包括等象征、对比、隐喻、稳定与变化、重复、留白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各场景单元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引起受众思考和交流,从而使得叙事性表达更生动,便于理解。

a.象征

用抽象的内容表达情感,可以让文本内容含蓄又深刻。在空间叙事中,可以将隐藏含义置入特定的设计中,使空间立意得到升华。例如场景“荷风送凉”是鹅峰书院的序曲(如图6),其正对的劝学墙,引用了荀子的首篇劝学,在入学前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和方法,象征着书院学习生活的起点,起到引导的作用。

图6 鹅峰书院生活场景效果图:荷风送凉(作者自绘)

b.对比

通过把对立或有差异化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放大了事物的特点,更具感染力。在设计中常常运用不同的颜色对比、肌理对比、明暗对比、动静对比等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艺术效果,丰富受众的感受。书院内的建筑都应用白墙灰瓦(如图7),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静谧的环境氛围,以宁静的方式探索文化的力量。

图7 鹅峰书院生活场景效果图:廊下私语、风摇翠竹、回廊影下、讲学声现(作者自绘)

c.隐喻

隐喻是在隐藏和暗示之下表现设计意图,使受众更有思考空间,使设计更为生动。鹅峰书院里构建了许多单元场景,如“廊下私语”“回廊影下”“风摇翠竹”(如图7)等,隐喻古人学院求学的生活场景,并于多处使用竹子作为组景要素来隐喻文人的坚贞品质。

d.重复

重复就是将某个元素进行多次利用,以达到强化主题的作用。反复出现的元素会不断加深人的心理体验,让人印象深刻,且让空间趣味性增强。如场景“讲学声现”多次运用木格栅的元素(如图7),赋予书院古朴的美感。此外,多次出现的月门和洞窗是借景的取景框,不同的窗格体现雅致的书院魅力。

e.留白

留白让空间叙事的节奏更为丰富,也给受众适当的休息和缓冲,使叙事空间不会过于饱满,从而提高其他的表达效果。鹅峰书院的三进院落中间均采用留白手法进行设计,如场景“台上成礼”为大面积铺装(如图8),是对整体空间的留白,也可在给人不同的思考空间同时,亦提供了多种空间使用的可能。

图8 鹅峰书院生活场景效果图:台上成礼(作者自绘)

四、结语

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下的乡村建设仅让乡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已经不能满足村落的需要,更多的要考虑地域文化的显现和传承,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对各种资源和因素的整合。书院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空间叙事表达,意在思考空间叙事与社会意义的联系,探究乡村空间的氛围营造与场所精神,以及村民的情感体验与人文内涵的内在关系。本案将空间叙事介入仙堂村鹅峰书院,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增加地域文化和人文内涵,从而提升乡村书院的可读性、可体验性。既能对乡村书院进行推陈出新的现代化重现,又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空间和复兴乡村文化,将乡村书院展现在村民和游客的面前。

猜你喜欢

书院受众空间
朵云书院黄岩店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白鹿洞书院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