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河文化概说》分析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2022-11-28张德春迟丽华
张德春,迟丽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记忆,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思想与价值,今天依旧散发着绚烂的光彩,而将其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强化其育人实效,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优秀青年。《黄河文化概说》以历史变迁为主线,对黄河文化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时期黄河水患以及相应治理策略,充分体现古人的伟大智慧。
牛建强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共分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梳理黄河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历史变迁,并从文化俯瞰、河道变迁、早期文明、农耕文明、民间信仰、民俗风情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黄河文化框架,多方面展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第七部分至第十三部分阐述不同历史时期的黄河水患以及治理方略,并从时代视域审视黄河文化的发展,深入思考黄河流域的兴衰所系、经济发展以及生命伦理,提出了黄河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途径。整体来看,全书观点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清晰勾勒了不同时期黄河文化的发展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在推动民族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教育中,黄河文化同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内在的趋同性和耦合性,加快二者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助推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内容,加快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黄河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在需要。黄河文化是经数千年历史变迁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文化,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够增强个体的民族归属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同时,黄河文化中还蕴含着拼搏、开拓、奉献、团结等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不断激励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能够为学生的思想提供滋养,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第二,黄河文化是深化高校创业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人才培养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引导青年学生走入社会,开展科学合理的创业活动,同时还要借助高校雄厚的科研资源,将智力、技术、项目等辐射到学生创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助力大学生创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黄河文化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财富能够引导高校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此外,黄河文化同大众有着天然的情感关联,能够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重要素材,将黄河文化同信息技术、旅游、教育、产品制造等行业的创造性融合可以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深化高校创业课程改革。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加快黄河文化同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结合《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内容可以探寻其有效实施路径:第一,高校应当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首先,高校应当立足于宏观政策,并结合本校特色、地区优势制定系统的教育规划方案,为黄河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其次,高校应当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促使其针对黄河文化同创业教育的融合开展更科学的理论研究、实践调查、宣传推广、科学管理等工作;加强高校内部各机构的联动,形成协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其工作实效。第二,高校应当促使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全过程。首先,高校应当借助第一课堂加快黄河文化同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融合,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创业育人元素,并依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其感召和教化效果;还应当加强教师、专家的教研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新方法,形成更为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其次,高校应当借助第二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可依托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资源构建创业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或以此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高校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趋同性和耦合性,加快二者的融合对于高校教育、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