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危重症儿童留置胃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及患儿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11-28林慧敏龚秋伶
陆 婷 林慧敏 龚秋伶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518000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针对危重症患儿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危重症患儿由于合并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紊乱和肠胀气等需留置胃管进行相应的治疗[1]。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危重症患儿在进食时常出现咀嚼、吞咽障碍,需留置胃管给予肠道营养支持,维持患儿机体营养供给。然而在留置胃管期间常会因操作不当、留置时间较长等引起呛咳、食物返流及胃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2]。因此,在危重症儿童留置胃管期间加强护理干预,从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已有研究显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缩短早产低体质量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改善其喂养不耐受症状[3]。鉴于此,本文观察了危重症患儿留置胃管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留置胃管的60例危重症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6.59±2.15)岁;疾病类型:小儿重症肺炎9例,急性肠套叠7例,重症心肌炎6例,重症腹泻病5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6.65±1.98)岁;疾病类型:小儿重症肺炎11例,急性肠套叠8例,重症心肌炎7例,重症腹泻病2例,其他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满足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中途因故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胃管插管:(1)插管前准备: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选取尺寸合适的胃管;对患儿口腔、鼻腔黏膜进行全面检查,并观察鼻腔隔偏曲、呼吸道畅通情况等。(2)插管方法:包括经口腔置管和经鼻腔置管。(3)插管注意点:取仰卧位并固定好,避免在置管时移动;在插管时需将胃管与患儿额面呈80°角并顺着鼻腔方向插入,防止触及鼻甲,通常情况下患儿会啼哭,待其哭声暂停时、吸气时会自然吞咽,此时需快速地将胃管置入其胃内。(4)胃管固定:确保胃管到达患儿胃内后,使用胶带将胃管交叉固定于其鼻翼部位,并在面颊部进行固定处理。对于经口腔置管者可直接使用透明敷贴将胃管固定于下颌部位。
1.3.2 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胃管状态等进行持续监测,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日常宣教等。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1)心理疏导:因危重症患儿年龄较小、体质较差,一些家长因过于担心患儿是否可耐受胃肠插管而无法接受。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插管前要对患儿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视其年龄、家庭情况及文化水平等给予针对性疏导,并耐心地向其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操作方法及重要性等,若有必要可带领其到病区与已留置胃管患儿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消除其内心顾虑;同时,对患儿给予语言、肢体安抚,尽可能促使其配合插管工作。(2)胃管护理:在置管成功后,护理人员要对胃管状态加强看护,避免胃管意外脱落、拔除等,如果患儿过于吵闹,要及时上报临床医师并给予有效镇静,若有必要也可给予适当约束;每隔4h使用5ml生理盐水对胃管进行冲洗,在冲洗前要尝试抽取部分胃液,如果胃液抽取较为顺利代表胃管畅通,在冲洗胃管期间要注意控制冲洗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对患儿胃黏膜、食管黏膜等造成损伤;因婴幼儿胃部解剖结构相对特殊,进食后尤其是鼻饲后易出现食物返流的情况,所以鼻饲时要将其头肩部适当抬高30°左右,使其咽喉、食管以及胃部不处于同一水平面,让食物可在重力作用下顺利到达胃内,且鼻饲结束后也需保持此体位一段时间,有助于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1.4 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展开评估,包括胃管插管、进食等方面,评估结果分为依从、一般依从及不依从,治疗总依从率=依从率+一般依从率。(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4]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展开评估,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等7个维度,总评分为21分,评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低。(3)并发症:记录并比较两组出现腹泻、便秘、食物返流及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护理满意度:利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5]对两组患儿家长展开满意度评估,评估内容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力等方面,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睡眠质量 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67,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8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由于危重症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健全,加之自身病情较严重,通常无法正常进食。现阶段,留置胃管是对存在进食障碍患儿进行营养支持的常用、有效方法,但因胃管插管需置入患儿的胃内贲门部位,对其食管及胃部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甚至疼痛感,加上患儿本身年龄较小,机体耐受力较差,极易出现哭闹等情况,不利于胃管的留置[6]。同时,由于婴幼儿食道及胃解剖结构特殊,在胃管插管、留置胃管时易出现胃黏膜损伤、食物返流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其病情康复。常规护理是既往危重症患儿留置胃管期间的常用护理措施,但其对患儿心理状态、胃管留置细节等方面缺乏关注,导致整体疗效不尽人意[7]。因此,在危重症患儿留置胃管期间如何进行有效干预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针对性护理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等特点,其不但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护理能力,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心理素质,将患儿作为服务中心,确保其在治疗期间身心状态稳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临床治疗[8-9]。本文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身心状态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升留置胃管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分析原因: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耐心讲解留置胃管的相关知识,可有效消除其内心顾虑,使其积极协助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对患儿给予语言、肢体安抚,对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有显著作用[10]。同时,加强胃管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留置胃管的不适感,有助于提升其睡眠质量。
临床发现,留置胃管患者受体位改变、胃管留置时间长及胃管清洁不当等因素影响,常会出现食物返流、胃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11-12]。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对较低,而护理总满意率相对较高,提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留置胃管危重症患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性护理持续关注患儿体位改变、胃管冲洗及意外脱落或拔除等情况并加强护理,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护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儿童留置胃管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