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壮骨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
2022-11-28热波特肉孜陈平波
热波特·肉孜,陈平波,融 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是临床常见骨代谢性疾病,发病后患者可出现疼痛、下肢酸软乏力、骨骼变形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能造成骨折[1]。近年来,O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在临床治疗中,西医多给予增强骨密度(BMD)、调节骨代谢等药物治疗,并辅助一定的运动、心理疗法等,但临床效果欠佳,而且长期西药治疗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3]。中医认为,OP属“骨痿”“骨痹”范畴,与肝肾密切相关,是本虚标实之证,故临床治疗当以补肝益肾壮骨为主。临床中亦有诸多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OP的效果,但同时也提出需长时间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4]。膏方是中药特殊剂型,既能发挥常规内服中药的治疗作用,又便于患者携带和服用,尤其适用于此类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疾病。本研究以益元壮骨膏方对原发性OP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临床效果及对BM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肝肾阴虚型OP 106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临床表现符合OP西医诊断标准[5];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6],症见:腰背疼痛,酸软乏力,头晕目眩,筋脉拘挛,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耳鸣,盗汗,舌红或绛,苔少或黄,脉细数;BMD比正常同龄人峰值低2.5个标准差值;近3个月内未使用改善OP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继发性OP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合并影响骨代谢疾病者;精神障碍沟通困难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2组原发性OP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2组均给予低盐、高钙饮食,禁止服用可能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其他药物及保健品。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碳酸钙D3片0.5 g,1/d,餐后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2/d,餐后口服,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元壮骨膏方治疗。益元壮骨膏方组方:熟地25 g,山茱萸肉12 g,山药12 g,丹皮10 g,泽泻10 g,茯苓10 g,杜仲25 g,淫羊藿20 g,续断30 g,菟丝子15 g,肉苁蓉30 g,鹿角胶5 g,川牛膝2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海桐皮12 g,阿胶6 g,甘草6 g。膏方制作及服药方法:取方5剂,经浸泡、煎煮、浓缩成稠厚清膏后加入200 g饴糖,加工制成半固体状膏方装入清洁干净的密封容器内,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10 g温水冲服,2/d。共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中医证候积分[7]: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腰背疼痛(0~3分)、腰膝酸软(0~3分)、下肢疼痛(0~3分)、下肢痿弱(0~3分)等中医证候进行量化评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重。
1.3.2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
1.3.3BM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使用GE 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BMD水平,每次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3.4骨代谢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水平。
1.4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BMD水平评价。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疼痛,BMD变化率>2%;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BMD变化率-2%~2%;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疼痛无明显缓解,需药物控制,BMD变化率≤-2%[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原发性OP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6个月,2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原发性OP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疼痛程度 治疗后6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原发性OP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4BMD 治疗后6个月,2组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原发性OP治疗前后不同部位BMD比较
2.5骨代谢指标 治疗后6个月,2组血清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2组血清BALP、TRACP-5b、PⅠ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原发性OP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发病后患者可出现腰膝疼痛、下肢软弱无力等,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调查数据显示,OP的发生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已逐步成为我国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0]。中医对原发性OP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后世各大医家的经典著作中也有相关描述,并将其称之为“骨痿”“骨痹”,针对其病因病机,均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肝肾同源,导致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等外邪为标,临床治疗时应将补肝益肾与活血化瘀相结合,标本兼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检索国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治疗原发性OP的主要方式,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1-12]。
膏方是中医特色药物剂型,因辨证施治、储存方便等优势及“救偏却病”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治疗中[13]。本研究使用的益元壮骨膏方是由六味地黄汤加减化裁而来,具有补肝益肾,益髓壮骨之功。方中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在此基础上给予续断、杜仲、淫羊藿、菟丝子能增强补肝益肾、益髓填精、强筋壮骨的作用,而联合使用鹿角胶、肉苁蓉可于阳中求阴,加强滋阴的效果。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牛膝、丹参、鸡血藤、海桐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引药入肝肾;阿胶既能补阴,又能增强膏方的黏稠度;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可补肝益肾、益髓填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同时还可通过山药、泽泻、茯苓发挥健脾益气之功,一方面能补充后天之本,另一方面则依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依据,促进精血津液运行,濡养全身,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益元壮骨膏方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原发性O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是益元壮骨膏方标本同治,既能补肝益肾、益髓填精、强筋壮骨,又能活血化瘀止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BMD是临床检测、确诊原发性OP的主要指标,但因人体骨骼为动态变化的组织,单纯BMD检测对骨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准确衡量[14]。因此临床常将BMD与骨代谢相关标志物联合检测,确定人体骨量变化情况。BGP是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其水平升高可直接反映患者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更高[15]。BALP增高则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降低[16]。TRACP-5b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评估骨吸收情况[17]。PⅠNP能反映骨形成的活跃程度及骨量丢失状态[18]。有学者指出,OP患者血清BALP、TRACP-5b水平与BMD水平呈负相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部位BMD及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BALP、TRACP-5b、PⅠNP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益元壮骨膏方能促进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改善稳定骨结构。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熟地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来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20];杜仲能促进骨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力,且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干预OP的进展[21]。
综上所述,益元壮骨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OP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增加BMD,提升骨代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