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的治疗
2022-11-28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0)
0 引言
猪高热性传染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不仅可引发病猪出现体温升高、鼻腔内及眼角出现分泌物、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等,严重时还易导致病猪在短时间内死亡,且高热性传染病的传染性极强,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暴发和流行,从而导致大面积的猪染病和死亡。因此,需要各猪养殖户和基层兽医人员掌握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类型及各型症状表现,以及早识别出猪高热性传染病,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方案对各型猪高热性传染病进行治疗,才能控制患猪病情发展,降低病猪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1]。
1 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类型及症状表现
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有猪流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瘟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高热性传染病病猪的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
1.1 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传染潜伏期长、传染强度高等特点,伏期通常为4~7 d,可在短时间内呈地方性或大范围流行,主要流行于早春、天气多变的秋末和寒冷的冬季。生猪发生该疾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急剧升高,患病猪体温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至40℃以上,除高热症状外,患病病猪还会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鼻腔内及眼角会出现黏性分泌物等症状,对患病猪进行解剖可显示其气管和支气管部位发生病变,肺部呈紫红色。母猪孕期患上该疾病易增加其流产、死胎等风险。
1.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包含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好发于架子猪和仔猪,发病时,可导致病猪体温快速升高,最高可达43℃,并伴有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浆液状鼻液,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耳廓、颈部、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程时间短、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高达80%,因此,发现该疾病须及时采取有效方案对病猪进行治疗,才能降低其死亡率[2]。
1.3 猪瘟
猪瘟也被称为猪霍乱,是一种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引起的烈性高热性传染病,病毒潜伏期通常为3~7d,根据发病周期的不同,其可以分为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其中,最急性猪瘟患病猪可出现未表现出任何症状而死亡,亚急性猪瘟患病猪发病初期多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升至40℃以上),鼻腔内及眼角会出现分泌物、皮肤出现红色点状及排泄物中带血等症状。慢性猪瘟患病猪多表现为日渐消瘦,病程时间较长等。
1.4 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高热性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猪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死亡,不少病猪晚间食欲正常,次日清晨死于栏内,看不到或来不及看到症状,病情发展稍慢的病猪可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2℃,心跳急速、烦躁不安、呼吸高度困难、食欲废绝、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严重者向上延及耳根,向后可达胸前,皮肤出现紫红斑,因呼吸高度困难,病猪常呈犬坐姿势,将头颈伸长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这种症状表现提示其病情迅速恶化,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出现上呼吸高度困难表现者死亡率常高达100%。急性型病猪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41℃,初期表现为干性的痉挛性咳嗽,伴有黏稠性鼻液或鼻液中有血丝,后逐渐变为湿性咳嗽,听诊病猪胸部可闻及摩擦音和湿啰音,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病猪呈犬坐姿势、肌体消瘦无力、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视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心脏衰弱,最后卧地不起,窒息而死。慢性型病猪症状表现为:多表现为持续性咳嗽、鼻流少许黏脓性或动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且不少病猪还会出现泻痢症状,从而易导致其机体极度消瘦或进行性营养不良。另外,还有部分病猪会出现关节肿胀、痂样湿疹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案不当,最终可导致病猪衰竭而死,病死率为60%~70%[3]。
2 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的治疗
2.1 猪流感的治疗
对患猪流感的病猪,需根据病猪病情的轻重程度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若患病猪病情较轻,可给其肌肉注射4~10 mL安乃近注射液或4~6 mL百尔定注射液治疗,或按药物说明书给其口服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给其肌肉注射中药柴胡注射剂,仔猪用药剂量为5 mL/头,成年猪用药剂量为5~10 mL/头。若患病猪病情较重,可每日早晚各给其注射1次50 mL安乃近注射液及600万IU青霉素、300万IU链霉素,若病猪出现剧烈咳嗽,还须联合止咳类药物进行治疗。若病猪食欲不振,可在其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类物质和将适量的土霉素原粉与其饲料拌匀,给病猪喂食,可促进病猪病情在短时间内恢复。
2.2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
对患猪链球菌病的病猪,须根据患病猪的具体患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如对关节炎型患猪,可给其注射适量庆大霉素、青霉素、氨基比林组成的混合液或地塞米松、林可霉素组成的混合液,2次/d;对于败血型患猪,须根据患猪体重给其提供适量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连用4 d,若患猪病情较重,还须给其静脉注射安钠加、VC、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对脑膜炎型患猪,可给其注射择磺胺类药治疗。对体温高的病猪可肌注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或安乃近治疗,首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待病猪体温明显下降后须降低药物剂量。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可配合忍冬藤15 g、野菊花15 g、紫花地丁15 g、七叶一枝花10 g、白毛夏枯草10 g等中药制成的中药汤剂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4]。
2.3 猪瘟的治疗
对整体猪群,可将70%的500 g阿莫西林与1 000 g复方花青素与200 mL清水混合均匀给病猪饮用,给其饮用15~20 d,并将70%的500 g阿莫西林与1 000 g复方花青素加入到病猪饲料中拌匀,给其饲喂15~20 d,另外,还须给整体猪群肌肉注射瑞普斯高热金针,发病前期按体重150 kg注射20 mL用量,后续按体重100 kg注射20 mL用量,若患病猪发烧较为严重,还须配合使用安乃近等退烧类药物进行退烧。另外,也可取中药栀子6 g、生地6 g、黄连5 g、黄芩5 g、淡竹叶5 g、牡丹皮5 g、桔梗5 g、玄参5 g等药物混合后水煎并过滤到残渣,待药物温凉后给病猪灌服,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15~20 d。
2.4 猪肺疫的治疗
猪肺疫治疗可遵循西药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的原则,常用西药治疗方案有:肌肉注射10~15 mg/(kg体重)硫酸卡那霉素注射剂,2次/d,休药期7 d;肌肉注射5~10 mg/(kg体重)乳糖酸红霉素注射剂,2次/d,休药期7 d;肌肉注射2.5~5 mg/(kg体重)盐酸土霉素注射剂,2次/d,休药期20 d;肌肉注射l0~20 mg/(kg体重)长效土霉素注射剂,1次/d;肌肉注射20 mg/(kg体重)泰乐菌素注射剂,2次/d,休药期14 d;肌肉注射4~10 mg/(kg体重)氨苄青霉素钠粉针,2~3次/d,休药期15 d;肌肉注射0.1 g/(kg体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次/d,休药期10 d;肌肉注射0.02~0.025 g/(kg体重)增效磺胺嘧啶钠注射剂,2次/d,休药期10 d;肌肉注射0.5~1 mg/kg硫酸多黏菌素E注射剂,2次/d;肌肉注射10~20 mg/(kg体重)猪喘平注射液(兽用卡那霉素注射液),2次/d,休药期7 d;肌肉注射0.5万~1万IU硫酸链霉素与8 000 IU青霉素钠(或钾)组成的联合剂,或在每吨饲料中加入100 g泰乐菌素和100 g磺胺二甲嘧啶,给病猪食用,连续混饲5~7 d为1个疗程。另外,也可取中药蝉蜕12 g、大黄12 g、射干12 g、地丁10 g、连翘10 g、知母10 g、金银花10 g、山豆根10 g、牛蒡子10 g、黄连10 g、甘草10 g研磨成细粉,用开水冲调,给病猪灌服或加入到饲料中拌匀给病猪喂服[5]。
3 结语
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有猪流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瘟等四种类型,这些猪高热性传染病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可导致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各种类型猪高热性传染病传染性均较强,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疗,可导致疫病迅速蔓延至整个猪舍。因此,就需要各养殖户和基层兽医人员掌握猪常见高热性传染病类型及各型症状表现,尽早识别出猪高热性传染病,并采取有效的方案对各型猪高热性传染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以控制病猪体温持续升高为主,再配合其他相应的对症处理方案治疗,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