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学术思想概述*

2022-11-28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方证治百病

吴 捷

嵊州市中医院 浙江 嵊州 312400

俞根初(1734—1799),名肇源,浙江山阴(今绍兴)陶里人,出身世医家庭,生性慧悟,勤奋好学,弱冠即通《内经》《难经》,尤精于伤寒研究,而立之年即名噪乡里。俞氏一生诊务繁忙,诊余之暇,将临证所悟录为心得篇,名曰《通俗伤寒论》,该书为其临床多年“熟验而得”之作,被誉为“四时感证之诊疗全书”,后迭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医家勘按加注而行于世,奠定了绍派伤寒的学术理论体系。俞氏著《通俗伤寒论》与《伤寒论》注疏不同,全书分伤寒要诀、六经方药、表里寒热、气血虚实、伤寒诊法、伤寒脉舌、伤寒本证、伤寒兼症、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瘥后调理诸法等章节,以独特体例呈现,师古不泥,一片灵机。

1 伤寒通俗不再难,一法多方衍化细

《伤寒论》自成书以来在后世广为流传,后世医家对其进行诵读理解、指导临床实践,并有历代诸多医家注释。《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作为经典,要理解和应用并不容易,历代注释、演绎实际上就是对其进行通俗化以指导临床实践。《通俗伤寒论》一改历代医家对伤寒研究的格局,从注释变为重新整理归纳伤寒论的证治框架,同时还扩展了温热病的证治,成为一本完善的、阐释外感病诊疗的著作。正如俞根初所说“一切感证,通称伤寒,从古亦从俗也”,俞氏通过将《伤寒论》从经典衍变成通俗,重新诠释了广义伤寒的本义,拓宽了临床证治,也使我们学习应用伤寒论更加便利[1]。《通俗伤寒论》治外感辨六经,立方药有发汗、和解、攻下、温热、清凉、滋补六法,每一法均有不少古方衍化或新创方,法法灵通,丝丝入扣。如阳明下法取张仲景大小承气汤、《瘟疫论》养荣承气汤进行化裁,衍化有俞氏调胃承气汤、三仁承气汤、陷胸承气汤、犀连承气汤、白虎承气汤、桃仁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等,诸方师古不泥,自出新意,颇切临床实际[2]。

2 六经便把百病钤,诸法并用统寒温

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诀”,将四时外感热病通称为伤寒,倡导寒温一统。俞氏日诊百数十人而十有九验,疗效卓著,很大程度上与其“以六经钤百病”“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的理论体系有关,以六经统外感疾病,以六法统其治则,能快速有效抓住主要矛盾并进行攻破,纲举目张,变通自如。正如柯琴和何秀山所说“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除外感病外,六经体系也是杂病辨治的重要手段。俞根初论治外感病,不同于以往伤寒学派及温病学派,其以六经统摄三焦、气血辨证,注重祛邪,开郁为先,是绍派伤寒理论的精髓[3,4]。发汗、和解、攻下、温热、清凉、滋补六法为俞氏六经辨证主要治法,熔寒温于一体,进一步扩充了广义伤寒证治内容,实现了后世伤寒温病两种学说的统一[5,6]。

3 四诊合参重望诊,再添腹诊集大成

《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俞根初提出“凡诊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以后用两手按其胸脘至小腹有无痛处”“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目为诊法之首要”。可见俞氏主张四诊合参而重视望诊,以观目诊法为特色,对病危者必察两目,通过目色判断病之存亡,并认其为诊法之首要。观目能使我们在诊病时抓住主要矛盾,迅速判断患者精气存亡,挽救于危难[7]。俞根初认为“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其理论依据根源于《内经》“胸腹者,脏腑之廓也”。俞氏取脉诊浮中沉之法,以轻手、中手、重手按胸腹辨脏腑虚实、沉积何如。徐荣斋先生谓俞根初之腹诊“能补中医诊断之不逮,可法可传”,其意义有虚里测吉凶、冲任辨真假寒热、察有形实积[8]。另外,俞氏腹诊擅长诊治伤寒急症,在证情疑似时通过腹诊果断用药,还能借助腹诊识别体质强弱,通过腹诊灵活应用攻下峻剂[9]。

4 三因制宜定方药,涵盖古今自拟方

俞根初治方多样,有古方化裁、古方新用、自订新方等,根据绍兴地卑多湿及当地人禀赋娇弱,外感用药多选用芳香宣透、轻灵去实之品[10]。古方化裁,如三拗汤加味化裁成新三拗汤,达原饮化裁成柴胡达原饮,陷胸汤化裁成柴胡陷胸汤;古方新用,如小青龙汤、葱白七味饮等变通治疗外感表证各类兼夹证;自订新方,如结合绍兴地区“伤寒恒多夹湿”特点,制定苏羌达表汤治疗太阳证兼有湿邪、蒿芩清胆汤治疗少阳湿热,结合夏秋季节制定藿香正气汤温中化浊。俞根初改良先方自创新方,同时喜欢使用鲜药,因其质纯性专、力足效捷、价格低廉,其用法丰富多彩,入药方式不拘一格、随证变化,包含一同入煎、煎汤代水、药汁冲入、外用涂敷等等[11]。

5 瘥后调理是关键,疾病痊愈法殷详

瘥后调理有助于患者机体的康复,临床中常被医生忽略,若瘥后调理不慎,疾病常易反复[12]。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调理诸法”中对伤寒瘥后调理作出了系统陈述,包含病中调护、瘥后药物调理、食物调理、气候调理、起居调理等。病后常有余邪不清、正气不复、情志不调等起居,俞氏的瘥后调理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即清余邪、防病复发,扶正气、御邪于外,畅情志、起居有常[13]。

6 伤寒古义深且远,引申发挥重临床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俞根初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六经辨证及方药多有引申发挥,临床应用中更加细化、通俗化。太阳证治,《伤寒论》以麻黄、桂枝辛温解表,俞根初仍将汗法列伤寒证治六法之首,创立发汗诸法并立方,共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益气发汗、养血发汗、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理气发汗、和中发汗、温下发汗、化饮发汗、蠲痰发汗等法[14]。少阳证治,兼证治法又有十多种,主方不以小柴胡汤为主,但用药多不离柴芩,且根据绍兴地卑多湿特点创制蒿芩清胆汤,至今临床应用广泛[15]。阳明证治,俞根初引入气化学说,重视清下二法,对阳明兼证多法合用,同时不忘阳明虚寒[16]。

俞根初还对伤寒兼证做了汇总,涵盖风温伤寒、风湿伤寒、湿温伤寒、春温伤寒、热证伤寒、暑湿伤寒、秋燥伤寒、冬温伤寒、发斑伤寒等,补充了《伤寒论》中温病证治内容,这是外感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伤寒者常有宿疾、经产等情况,内外夹发,尤为难治,俞氏引申出夹痰伤寒、夹饮伤寒、夹哮伤寒、夹痞伤寒、临经伤寒、妊娠伤寒、产后伤寒等,用之于临床,可谓面面俱到。又如伤寒坏证、伤寒复证等复杂证情的论治,均在《伤寒论》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猜你喜欢

古方证治百病
多喝水能治百病?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气足百病消
泡脚驱寒消百病
中医古籍 “乳痈”证治探析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十一)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