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论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2022-11-28索菲娅杨振寰朱晓燃姚树坤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宗气水气利水

索菲娅 陈 晨 杨振寰 朱晓燃 姚树坤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29

恶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腹、盆腔恶性肿瘤病程后期,包括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腹水患者多为恶性肿瘤终末期,处于恶病质状态,不能耐受癌症治疗,同时恶性腹水的形成又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因此预后较差[1-2]。有研究指出,恶性腹水患者1 年生存率<10%,平均生存期为12~20 周[3-4]。大量恶性腹水可见腹胀、乏力、喘憋、纳差等表现。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主要为治疗原发病、控制钠盐摄入、利尿、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腹腔局部药物灌注等[5]。治疗原发病一般需进行全身化疗,但因营养状况差,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治疗。利尿、穿刺引流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减少腹水的产生,并且多次穿刺引流容易导致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腹腔局部药物灌注在近年发展较快,现已有腹腔热灌注化疗、靶向药物或生物反应调节剂灌注等多种灌注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有限,难以显著延长恶性腹水患者的生存期[6]。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7]。先前开展的许多中医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腹水时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卡诺夫斯凯评分,提高生活质量[8-10]。但目前对于治疗恶性腹水的中医理论研究较少。为从中医理论阐述恶性腹水的治疗,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中“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进行探讨。

1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理论内涵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文所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并在其下附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和枳术汤两方。关于“大气”的内涵,各名家经典主要将其理解为宗气、胸中大气、胸中阳气。如《灵枢·五味论篇》讲述“大气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随呼吸出入”,与《灵枢·邪客》讲述的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一致,因此《灵枢》中大气应指宗气。孙一奎认为宗气又叫大气。而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将大气解为胸中大气,胸中大气能主持营卫之气、宗气、脏腑经络之气等,使诸气周流不息,并且胸中大气能包举肺气,使肺能发挥治节的作用。大气一衰,则人身内诸气失去统帅。因此,喻氏认为大气能主持宗气、脏腑经络之气,而与之不同。近代张锡纯认为大气即宗气,大气不仅能纲领诸气,并纲领周身血脉,并创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之证。因此,“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指在水气病中,借助药物之力,调动机体,促发宗气,胸中大气周流布散,来振奋卫气,温发内阳,促使表里三焦通畅,营卫之气、脏腑经络之气、血脉有所主,则寒凝水液得以祛除[11]。

2 大气的生理变化

结合经典及诸位医家讲述,大气无论理解为宗气或是胸中大气,其生理功能都是统一的,即居于上焦,积于胸中,为全身诸气及周身血脉之纲领。大气的产生与维系和肺、脾、肾三脏息息相关。《灵枢·邪客》所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宗气为脾胃运化之水谷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相合之产物。而肾中阳气对于脾胃正常运转、大气的产生及功能行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气能主持诸脏腑经络之气,而诸脏腑的功能对于宗气功能的正常运转同样能产生影响[12]。脾胃为五脏气机的枢纽,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肝主疏泄气机,肾中阳气为人身之根本,对于推动大气的运转同样重要。

3 大气的病理变化与恶性腹水的形成

恶性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13]。也可归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石水”病,如《医门法律》中讲解仲景所谓石水,“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恶性肿瘤患者多为久病,体内精血耗伤,正气不足,渐成癌毒[14]。恶性肿瘤为有形癌毒,其形成与气滞、痰、瘀、毒等皆有关,有形之癌毒能阻滞体内气血之运转[15]。大气的病理状态,包括痹阻、上逆、虚弱、下陷等[16]。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脾肾亏虚、大气虚弱,甚则见大气下陷;癌毒痹阻大气之运行,大气不能运转,肺脾肾不能运化水液、水道不调,于癌毒壅阻之处水液停聚而成水邪,多原因共同导致腹水的形成。恶性腹水患者伴发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气短等,是大气不能“贯心脉,行呼吸”的表现[17]。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等亦与大气不能主持脾胃、肠、脏腑及经络之气有关。腹水形成后则更阻滞大气的运转。恶性肿瘤患者本已有血瘀的病机,而大气一衰则加重了血分的瘀滞,如《灵枢·刺节真邪论》所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血分瘀滞,则如《金匮要略》中所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更加重了腹水的形成。腹水既成,又如《血证论》中所言“水病则累血”,如此循环往复,随正气亏损,血瘀渐重,腹水不断加重。人体水谷精微不能运转,停留于腹中而成浊邪,气血不得滋养,则正气越虚,是本虚标实之证。此时治疗切不可一味攻逐水邪,攻邪亦伤正,大气受损,则易下陷。大气下陷易导致心肺阳气失去托举,阳气易脱,或导致下焦元气欲脱,皆是中医的危重症[16]。

4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包括:膈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导致淋巴回流受阻,而潴留于腹腔;肿瘤细胞腹膜转移,新生血管形成,与腹膜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外渗;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外渗入腹腔中;门静脉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促进腹水的形成[18]。以上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恶性腹水的形成。

5 转“大气”以治恶性腹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一篇对于水气病之治疗已示其法门。水气病先辨病位,再辨“气分”“血分”。原文中转“大气”之法为治“气分”,附有二方。一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该方用于治疗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胸中,能温通胸阳,加入麻黄振奋宗气,宣发肺气,肺主治节,通调水道,更用附子、细辛入足少阴肾,可以鼓舞肾阳,使大气得转,阴邪则祛[19]。一方是枳术汤,枳术汤能健脾行滞,如《金匮玉函经二注》讲述白术健脾强胃,枳实善消心下痞,逐水停,散滞气,二者结合,通过健脾、运脾使大气得转。因此,转”大气“可从调肺、脾、肾着手。《金匮要略》原文对于血分并无明示用方,但气、水、血三者病常相因,大气可以纲领血脉,并且水气病既成,必然会阻滞气机运转,因此,血分的证治同样离不开转大气之法。恶性腹水继发于恶性肿瘤,因此其治疗需结合本虚标实、痰瘀郁毒内结的本质,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防骤伤正气,危及生命。

5.1 补气利水

补气主要是通过补益肺脾,来补养大气,使肺得治节,脾能运化,大气得转。该治法代表药物为黄芪、白术、茯苓。生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入脾胃,能补中除湿,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讲述白术能除湿利水道;茯苓是利水渗湿兼能健脾之要药。《金匮要略》中以防己黄芪汤治风湿、风水,防己茯苓汤治皮水,皆取其能补气利水之功[20]。黄芪既能补肺脾之气,兼补胸中大气,又能升提气机,因而张锡纯升陷汤中用大剂黄芪来升提下陷之胸中大气。王贵等[21]研究发现外治法治疗恶性腹水的用药规律,所有外治方中黄芪的使用频率达43.84%,仅次于桂枝。宋凤丽等[17]对外治及内服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茯苓、白术、黄芪、猪苓。用补气之法需注意补而不能壅,若用过多壅补之药,则恐不利于水邪渗利。

5.2 行气利水

行气主要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理中气、峻下逐水等法来梳理气机,使肺得治节、脾胃能中转气机,从而使大气得转。宣肺利水之代表药如麻黄,《金匮要略》中治里水以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取麻黄发表并宣肺利水之效;调中兼能利水的代表药物如大腹皮、槟榔、枳实,方剂如五皮饮,能行中气而利水;峻下逐水代表药物如牵牛子、甘遂、芫花、大戟等。如应用行气利水药时,应注意行气则易耗气伤气,如李中梓对大腹皮的论述“然宣泄太过,气虚者勿用”。峻下逐水药,多能破气,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攻补兼施、中病即止。为防止峻下逐水药药力过峻,或可将剂型改为外用药,通过外用局部吸收起作用,而不影响全身。如王文等[13]研究发现,外敷消胀利水散(芫花、甘遂、牵牛子)组方中配合黄芪、白术等补气药,疗效显著,并且无不良反应。

5.3 清热利水

恶性肿瘤患者气血阴阳俱虚,其中有以肝肾阴虚表现突出者,其腹水形成可为水热互结之证。然而其热非大实之热,乃阴虚之热,此时治疗则应以育真阴、清虚热、利水邪为主,不可以大苦大寒之品清热,或苦寒之品峻下逐水,以防止耗竭真阴,阴竭而阳脱。选方可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渗湿。

5.4 温阳利水

恶性腹水患者水邪泛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液。症见阳气虚弱者,以扶阳为第一要务[22]。扶阳者,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脾肾阳虚,应急温肾阳,以防命门火衰;阴邪阻滞,应急破阴回阳,以防阴邪进一步耗伤阳气。经典方剂如真武汤,真武汤能温肾阳健脾运而泻水邪,药味少而功效专。温脾肾之药还可用仙茅、淫羊藿、肉桂、干姜等,温运脾肾,则阳气得以疏布周身,大气得转,水道通调,则水邪得利[23]。应用温阳利水法时,应注意恶性肿瘤患者为正气亏虚,阴阳俱虚损,若过用辛热之品,如仙茅、真武汤中附子等药,易耗伤阴液,有阴液耗竭之虞。因此,辛热之品应用于急治标证,不宜长用。标证一治,则应改用辛温之品,防止过用辛热,也可配合龟板、阿胶等补养阴血。

5.5 活血利水

恶性肿瘤患者本已有血瘀之病机,血瘀与腹水相互促进,但因恶性肿瘤患者正气已虚,气血虚弱,因此,使用活血利水之法,应注意采用活血利水、药性平和,而少破血逐瘀之品。活血利水药如丹参、泽兰、赤芍等,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能治“肠鸣幽幽如走水”,能利肠中水气;泽兰在《神农本草经》中能治“大腹水肿”;芍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能“利小便”,《本草经集注》中能“去水气”。方剂中,如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病篇,能和肝健脾利水,与西医常规治疗联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显著,并能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反应[24]。张庆林等[25]提出平衡阻断法治疗恶性腹水,腹水治疗应注重气、水、血相关理论,并根据此法提出调燮阴阳、化瘀利水的治法,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但活血利水若采用逐瘀汤一类,则应小其制,使其能逐瘀又不伤正。破血逐瘀之方药,如三棱、莪术或大剂逐瘀汤之类应慎用,以防止损伤气血,戕害生机。

临床诊疗中,所见患者往往并非证型单一。恶性肿瘤患者多病程较久,多个脏腑受累,病位复杂;并且本虚标实,病性复杂。因此,上述治法往往需要化裁合用。刘猛等[26]应用抗癌消水膏治疗恶性胸腹水,组成方药中生黄芪、桂枝、老鹳草、莪术等将补气、温阳、清热、活血等治法结合。多种治法化裁合用,气血同治,补而不壅,行而不散,温而不燥,攻而不伤,通过补气、行气、温阳、活血诸法使大气的功能恢复,大气周流,水气得散。

6 结语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正气亏虚、阳气虚弱、气机阻滞、血行瘀阻等诸多原因导致大气不能周流,而易内停水气,外可见恶性腹水的产生。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理论指导下,从大气的生理、病理变化分析腹水的形成,通过补气、行气、清热、温阳、活血等法,使大气得养,周流布散,从而发挥其纲领诸气及周身血脉之功,则水气得散。结合恶性肿瘤患者本虚标实的特征,采用攻补兼施的治法,药遵王道,无虚虚,无实实,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需要落实到中医理论中,才能指导遣方用药。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腹水的治疗尚无良好疗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识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并且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宗气水气利水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