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之道” 与立德树人

2022-11-28夏文斌

关键词:大德明德亲民

夏文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学去努力完成,但必须要明确的是,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大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从根本上来说,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要能够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勇于担当,不负韶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 “彰显光明、展现大德” 。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 所谓 “立德明德” ,是要求我们站在天地人的宏大格局中,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神圣使命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这意味着只要当政者遵从道德,以德治国,就会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就会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同,犹如北极星一样居驻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辰便会自行围绕在周围。 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来说,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情怀,教育他们只有立大德、行大德,才会有力量和智慧,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

当然,这里讲的德,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指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要教育青年学生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青年人要有大格局、大情怀,把握世界之道、中国之道和自我发展之道。所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志于道,就是眼光远大,为了理想矢志不渝。据于德,是说在处人处事时,一定要坚守道德之要义,绝不能违背道德要求而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道德履历表,是其人生之路行稳致远的通行证。一个人因为违德获利只是一时,迟早会受到处罚。 所以,我们要教育青年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努力做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依于仁,更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仁者爱人。当我们在与人共事时,更多展现一种包容和对他人的关怀, 就能够营造出一个既具有人文情怀又富有效率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团队,如此于人于事善莫大焉。 大学是一个教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在于 “近者悦,远者来”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依于仁而从教从学。 游于艺的 “艺” 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当道德目标确定后,需要学习、工作和生活任务去支撑。 我们培养的青年学生应当是一个对世界和科学充满好奇,对人生充满热爱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如此,道德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当一个人志于道时,如果以为穿粗布、吃糙食就是耻辱时,这样的人不值得交,不值得与他多交流,因为他所标榜的 “道” ,只是他追求名利的幌子。

“亲民” 作为大学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启蒙民众、教育民众,不断弃恶从善。 正所谓: “度自性之众生,名为亲民。 ” 大学是学术文化研究的圣殿,更是立德树人的圣殿,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处处将教育学生明大德、走正道,在课堂上,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在实践基地中,都要注意 “亲民” ,通过典型事、典型人,让他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 “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 达到至善的目标,就是将明德和亲民做到极致。 至善是大学的终极目标。 在至善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反思不足,进一步动员广泛师生,以更明确的要求、更扎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大德明德亲民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谢明德
大德歌·冬景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笑一个
积微善,成大德
吃人的今贝兽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