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
2022-11-28曹雪
曹 雪
(长春市第七中学 吉林长春 130051)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劳育的背景
1.教育现状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同时也留下了很大的调整空间。目前,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劳动教育等课程通常会被数学、语文等主要课程所占用,即便教师已经进行了系统的课程编制,但教学的空间依旧得不到扩展,使整个教学计划依旧没有办法得以顺利的实施。甚至有些教师自身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也成为了用来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导致学缺乏正确的劳动认知,长此以往学生根本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站在家庭的角度来分析并得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直未被引起家长的重视,大部分家长依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习目的,忽略了劳动为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来说,受当前社会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一夜暴富或者不劳而获的思想干扰着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懒惰依赖的心理,不愿意付出体力劳动甚至对生产劳动的行为更为抵触。所以劳育教学工作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劳育渗透到其他的主流课程中,并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和深刻的教育影响,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体验到劳动产生的价值和重要影响。
2.时代召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劳动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优指标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通过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本上了解到小学学生劳动量是否充足的状况,并且让他们进一步的增强劳动意识。并且让学生未来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良好的发展,并形成能够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由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复合型劳动人才更为紧缺,并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一些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往往更加需要指示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的加入,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此,以当前的社会发展为背景,劳育工作也已经演变成对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考量标准。其中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更加需要德智体美劳的相互渗透,并作出积极的深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素更加全面的发展,并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可利用的人才。在当前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劳动产生较大的兴趣。通过积极地劳动提高学习的动力,使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素质教学的基本需求相契合。
3.高中地理教学在整个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素质教育"已经在我们生活中积极开展,全国上下各个学校都在贯彻新课改的教育学习理念。但是新课改并不是与实际相远离,新课改要求其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不能再有那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旧思想,21世纪要求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要理论联系生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贯穿于生活。高中地理学科这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深刻体现,通过学习高中地理知识,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万物,生活气候,自然生态环境,宇宙的奥妙,同时通过学习也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已经受到破坏,需要人们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人类整体文明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实的危机所迫,资源的缺少,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逐渐被破坏这些问题已经提上日程,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出改变。学习高中地理教学,能够让我们在天文地理的探索中紧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平衡各个学科之间的学习[1]。高中地理是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体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劳育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1)提升实践的劳动能力
中国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与美国学者杜威的研究中,提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劳动的实践。所以,在当下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中,有效利用劳动实践,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与其保持着较为紧密地联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劳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理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在实际的地理实践劳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劳动的过程中,并从中汲取到劳动带给身心的价值所在,充分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程度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并让学生具备较高
地理这门课程与其他各个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生活是要靠努力劳动才能换来的。教学中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劳动教育在其中占的比例是最小的,所以也就最容易被人忽略。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科知识在课堂上将会很大程度展示出来,但是劳动教育的难度也就会大大增强。在当今时代,落实好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一个必要的方式,要全面重视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这个必要环节,重点体现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意义。将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实践中的劳动紧密相连,通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生命中不断探索的活力也终将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呼唤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也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地质考察的整个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岩石类型进行考察,需要对不同的地貌类型进行拍照,并可以对岩石的层理、产状等诸多的类型进行信息的比对与分析。一般进行这种野外的地理勘察活动,非常需要学生大量的体力和汗水的投入,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才能让学生对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的进行记忆,同时在这样的考察活动中,也能让学生在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掌握更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开展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制作教具的环节中,以此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对数据的分析比较,绘制出对相同区域当中的不同要素进行绘制。例如需要对天气、地形、地势、资源矿产示意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采集工作,能够保证整个学习和设计过程能够顺利的实施,能够制作出更加真实的地图模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以学生依靠采集数据所绘制的地图为基础,对其能够有针对性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以及不同的地理野外实线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地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在实践活动当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并能发自内心的体会到劳动带给身心的诸多好处。再在开展一些室内试验以及模拟的活动时,可以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行有效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劳动的身心需求,并有针对性的促进教育实践的生成[2]。
(2)培养正确认识劳动成果的意识
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载体。自始至终劳动教育都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不但能让教学内容能够更为丰富,同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创新的发展和全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展,并将知识点延伸到课堂中以及教材上上没有涉猎到的范围。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并且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材当中,其中提供了很多比较丰富的与劳动相关的教育素材。例如,在教“能源综合利用”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着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劳动附加值的关注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未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可以资源利用进行最优化的处理,那就需要对产业进行合理的构建,目前,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脱离课本上的实际内容,并能结合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教学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顺利实施,并能满足当下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3]。
二、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劳育的途径
1.利用课本案例演示劳动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把劳动教育逐步渗透到地理这门学科中,案例演示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整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整个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没有活力,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使教学效果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对案例的详细讲解。在讲解荒漠化治理问题这个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对其荒漠化问题造成当地贫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提供一定的实体模型,然后利用多媒体对荒漠化土地进行相应的模拟,使学生对当地地形地貌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在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对其进行治理分析。使学生日常的劳动生活当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能够增长较多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与劳动行为的价值有着更高程度的认知。
2.利用课堂活动模拟劳动教育
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在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模拟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小组中,针对教学工作的劳动模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劳动带来的重要意义。在模拟劳动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班级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活动的开展让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和积极。
3.利用课后作业实践劳动教育
课后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劳动实践的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后作业科学合理的布置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课后作业的辅助,作为提高劳动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在完成教学之后,对本节课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和下节课还没有讲解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安排一些课改的实践劳动,使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很好地为下节课的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素质教学的标准得到预期的目标,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就需要将劳动教育逐步渗透到地理课程中,对于劳动行为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认知以及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