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与恢复质量的相关性
2022-11-27朱世琴邓波宋美璇徐林霞李显蓉
朱世琴,邓波,宋美璇,徐林霞,李显蓉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泸州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泸州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泸州 646000)
结直肠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优化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重要措施,着重强调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早期下床活动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1-3],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结直肠癌术后中、重度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术后1~3 d 活动是ERAS 实施成功的环节,也是预测ERAS失败的强预测因素[4]。术后恢复质量是医护人员及病人重点关注的结局指标,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可用于评估病人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和功能。早期恢复质量和早期行走能力是ERAS的重要指标[5],以往的研究着重强调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很少以病人的角度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尚不清楚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否影响术后恢复质量。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结直肠癌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与早期恢复质量数值变化,分析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与早期恢复质量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护理制定术后早期活动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于四川省某三甲综合性医院结直肠癌病人120 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择期需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②年龄18~70 周岁,BMI >18.5 kg/m2;③术前活动正常,肌力>3级,能行走;④无严重心、脑、肺、肾功能障碍;⑤Karnofsky(KPS)评分:功能状态评分>60分,行为能力评分≤2 分;⑥ASA分级I~III级;⑦无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⑧病人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神经或骨骼疾病,影响术后活动或禁止活动;②严重听力障碍,影响资料收集;③姑息性手术或新辅助放化疗。脱落标准:①中转开腹手术;②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③无线智能手环不规范佩戴,腕带过敏,测量无数据;④术后住院时间少于3 d;⑤病人中途退出。研究过程中,共4例剔除,其中姑息性手术1例,术毕转ICU治疗1例,术后病人家属佩戴手环依从性差1例,中途转其他科治疗1例。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16例,A组61例,B 组55 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90321-12)。
1.2 方法
根据术后24 h 内是否下床活动进行分组,将术后24 h 内下床活动者纳入A组,术后24 h 内未能下床活动者纳入B组。
1.2.1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分为3部分:①研究数据记录表,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年龄、BMI、Barthel评分、病理分期、ASA分级、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步行距离等;②中文版15 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该量表是病人报告结局测量工具[6],以病人角度评估麻醉、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术后早期恢复疗效的重要指标[7-8],主要用于评估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质量。QOR-15 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和15 项条目,分别为身体舒适性、独立性、心理支持、情绪状态和疼痛,每项条目得分从0 到10。A 卷:0 到10 分呈正向计分,B 卷:0 到10 分呈负向计分,总分为150分,总分越高,表示恢复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nch's α系数为0.76[7],具有较好的信度,在肝癌[9]和结直肠癌手术[10]中应用较广;③小米手环3。
1.2.2 资料收集 ①一般资料和QOR-15 评分分别由研究者本人和一名胃肠外科骨干护士(硕士)担任,开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培训和QOR-15评分法;②病人入组后,采用自制的研究数据记录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术后每4 h 询问病人首次排气情况;术前1 d、术后第3 d进行QOR-15评分和VAS评分;③术后6 h佩戴智能手环(记录步行距离)于非惯用手,次日清晨记录活动量。
1.2.3 观察指标 术后第3 d QOR-15评分、术后3 d 活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VAS评分。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活动量与首次排气时间、QOR-15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双侧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BMI、血红蛋白、血清蛋白、TMN 分期、手术时间、肿瘤部位、Barthel 评分、KPS 评分、ZPS 评分、QOR-15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 两组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比较
A 组病人术后第3 d QOR-15 评分、术后3 d 活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VAS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early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early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结直肠癌病人术后3 d 活动量与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相关性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术后恢复质量呈负相关,QOR-15 总分、身体舒适性、独立性、心理支持、情绪状态、疼痛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结直肠癌病人活动量与术后恢复质量的相关性(n=116)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activity level and early recovery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n=116)
3 讨论
3.1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与首次排气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本项研究数据显示,术后24 h 内下床活动者首次排气时间较未能下床活动者早,术后3 d活动量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呈中度负相关,与VAN等[11]的研究一致。下床活动能显著促进肠麻痹的恢复,胃肠道平滑肌的压力可刺激胃肠道反射,两者可促进其他脏器功能的恢复和营养吸收,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和改善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肠道蠕动[12],因此下床活动与肠功能恢复可能存在相关性,活动越早,排气时间越早。
3.2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不影响疼痛程度
本项研究数据显示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不增加患者疼痛程度,与ALLY[13]和SVENSSON[14]的研究一致。术后疼痛是病人术前最关心的问题[15],疼痛管理是结直肠癌ERAS术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病人下床活动的重要保证。研究显示[16],80%以上的病人术后感觉疼痛,75%的病人手术后即可出现中度到极度疼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因CO2气腹对腹膜快速牵张刺激,血管、神经损伤性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17],45%的术后病人在24 h 内出现疼痛最高值(VAS ≥4),术后疼痛导致机体外周中枢释放介质,继而出现伤口愈合延迟、心动过速及心肌缺血等,从而影响病人术后恢复[18]。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19],术后疼痛是阻碍术后第一天病人行走或独立行走的重要原因。本项研究中,疼痛没有阻碍术后24 h 内的下床活动,可能是由于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术后疼痛减轻,影响术后活动较小。微创手术的病人接受多模式疼痛管理更有可能缩短住院时间[20]。
3.3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与早期恢复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与QOR-15 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且术后24 h 内下床活动的QOR-15评分中位数优于术后24 h内未能下床组,说明术后24 h 内下床活动有利于身体早期恢复。在YIN等[21]的研究中,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第1 d 下床活动,提高了术后恢复质量,术后第3 d 病人的恢复状态达到了术前水平。一项质性研究显示[14],腹部手术术后病人认为“下床活动呼吸比躺在床上更通畅,躺在床上会降低深呼吸的能力,对氧合有负面影响”。KALISCHB等[22]认为术后步行和活动可改善病人的情绪和症状,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术后步行可降低术后疲劳,改善身体功能[23]和健康状况[24],有助于提高外科手术病人QOR-15得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4]探讨剖宫产后早期下床活动与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性,发现除心理支持外,术后下床活动与QOR-15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术后早期恢复的决定因素。因此,改善病人术后行走能力有助于提高外科手术病人的健康状况,建议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制定适宜的每日活动计划,促进早期康复[25]。
4 结论与启示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早期恢复质量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相关,术后3 d活动量增加,早期恢复质量越好,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能有助于提高恢复质量,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因果关系。在后续的研究中尝试构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活动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本研究仍存在局限,首先,本研究为队列研究,不能得出其因果关系;第二,术后采用无线智能手环监测活动量,无线智能手环的使用本身可能会影响患者行为改变,从而减少坐位和卧床休息,增加下床活动;第三,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在未来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研究。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