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2022-11-27常晓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土壤

常晓红

(兰州天宇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类污染物的随意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这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也会威胁人类生存。在此背景下,应该以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并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要求。当前,随着污染物排放类型和数量的增多,给土壤治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治理技术和工艺,不仅会降低实际的工作效率,而且还难以有针对性地掌控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而会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应该加强创新污染防治的方法和对策,要适应新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趋势,真正抑制污染范围扩大化,从而使土壤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以此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

1 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1.1 农业污染

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拉动了当地经济水平逐渐提升,这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及微量元素,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如氮磷钾等元素,当这些元素进入到土壤当中,就会造成不同程度地污染问题,会引起土壤退化、板结和保水肥能力下降等。这不仅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形成限制,也会造成长期性的破坏。而且,在风蚀作用和径流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会快速转移,导致土壤污染的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化肥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硝酸盐含量增加,这也是引起环境污染和牲畜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当农作物在生长中面临病虫害的威胁时,喷洒农药是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方法,但农药用量过大也会引发土壤污染问题。如果农药在土壤中长期残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使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进而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食物安全问题。

1.2 工业污染

除了农业污染外,工业污染也是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在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如果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造成不同程度地污染问题。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类型,其呈现出顽固性特点,给治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由于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较多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砷、铬和汞等,当这些有害物质长期存在在于食物链中时,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安全[1]。而化工企业排放的含汞废水较多,在土壤当中会以离子吸附态汞、无机汞盐和金属汞等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工业污水中会含有行业特征污染物,当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较大时,如果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土壤中,同样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还有一些燃煤发电厂和矿产开采行业,在生产过程会产生较多的放射性物质,很容易被土壤吸附,其滞留时间相对较长,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2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为了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对于推进土壤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真正明确了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和方向。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各个区域的土壤污染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没有针对各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作出细致的规定,导致适用性不高,进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如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当前土壤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则会导致部分法律法规呈现出形式化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土壤污染的范围较大,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较高,但实际上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特别是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而各地区对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依赖性较强过大,又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这样就造成难以提供充足的资金。由于资金不到位,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要求。

2.3 环保意识不足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公众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环保意识不强,这非常不利于土壤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尤其是部分高污染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漠视法律法规,将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的土壤和河流中,这也是造成严重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污染的农药和化肥等,造成土壤环境严重破坏[2]。因此,缺乏完善的宣传教育机制,会导致在全社会范围内无法形成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风气,也难以达到常态化治理的要求。

2.4 先进技术缺失

先进技术缺失也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其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治理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当前污染成分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传统的防治技术已无法实现快速治理的目标,造成了资源浪费问题。当前,土壤防治技术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领域,部分技术的局限性较大,无法适应多种土壤环境治理,又由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不高,导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严重受阻。

3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这也能确保以上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又增强了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整体防治力度。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要了解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防治工作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尤其要注重各项细则的改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为实践工作提供可靠而详细的依据,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形式化问题。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立法过程中明确不同的污染类型,针对农业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重金属等实施分类管控,并分别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以此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更具有实效性[3]。同时,地方政府在遵循国家基本政策的前提下,也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壤污染现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做到切实解决当前的土壤污染问题。

3.2 加强全面监控

由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不能仅依靠环保部门,而是要做好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这是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环保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林业、水务等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过往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等,即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同时,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提高彼此的配合度,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更要做好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交流,明确各级的治理责任,以此确保国家政策能够及时到达基层,并构建全面化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4]。此外,要强化对重污染区域的严格监督,关注当地工业和农业的生产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防止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破坏土壤环境;强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指导,让人们选择更加可靠、安全环保的农药和化肥;增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以便提前采取控制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3 提供资金保障

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呈现出繁杂性的特点,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应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相应加大财政投入比例,并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以污染付费机制为依托,有效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来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针对当前重污染行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和造纸行业等,这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气体,应该通过土壤污染保护税的征收来强化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在拓展资金来源的同时,为土壤修复提供可靠保障[5]。除了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污染付费机制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可通过绿色信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快企业的清洁生产的改造步伐,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则应该在贷款方面实施限制,督促其致力于处理自身的污染问题,以此形成强大的约束作用。同时,加快构建PPP项目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推动其在污染防治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加强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土壤保护意识的氛围和风气,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所以,应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对社会公众的引导。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人们意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使受污染土壤逐渐得到恢复,以此共同构建美好家园。因此,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使人们了解当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使其在生产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要求,避免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话剧、宣传片和环境保护知识竞答比赛等,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以此形成强大的合力,真正落实国家政策要求[6]。此外,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实施宣传教育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如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等,这不仅能够向人们推送相关环保知识,而且还能够公示政府工作情况,通报污染企业,由此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3.5 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要求较高,只有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化实施。因此,应增进与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构建定向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学习先进知识和技能,并了解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解决当前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7]。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督促他们深入学习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促进他们在工作中树立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基层环境保护工作中,也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如在农村地区可通过树立典型代表来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以此共同探索新的生产模式。

3.6 构建循环经济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该以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为目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保障良好土壤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同时,要明确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重点解决高污染企业的“三废”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化利用,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还要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了解污染物的产生源头,促进企业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强化土壤污染的源头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要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使企业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措施,使其积极建立排污责任制,在明确自身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严格管控自身的生产过程[8]。还要引导企业做好成本核算,了解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本投入及未来创造的收益情况,避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尽量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相辅相成。

3.7 引进先进技术

基于当前的土壤防治工作,应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这符合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土壤防治工作中,要以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为依托,加快智慧农业的建设,强化对各个生产过程的严格监管,了解可能出现的土壤污染问题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强化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化肥和农药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精准预测和分析,帮助农民选择更加可靠的农药和化肥类型,并确定最佳使用量,避免农业污染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此外,还应该积极创新土壤修复技术,尤其是要发挥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增强修复成效。其中,等离子体修复方法是当前实践中的常见技术措施,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污染土壤的处理效率,且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处理土壤污染物时不会产生较多的废气和废水[9]。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会加剧土地资源的污染状况,这既不利于土壤环境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改善当前的土壤环境,落实环保工程的基本要求。然而,在防治工作中会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意识不强和缺乏先进技术等,这会对整体防治成效造成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应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全面监控、提供资金保障、增强保护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循环经济和引入先进技术等为重点,以此逐步构建可靠的防治体系,强化整体治理成效,使受污染土壤得到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土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土壤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