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交叉是否促进产学研合作?
——基于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实证研究

2022-11-27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伟民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产学研交叉显著性

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曾伟民

美国学者Woodworth在1926年最早提出“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的概念。后来逐渐演化出“专业交叉”的概念,一般指两个(含)以上学科专业协同参与的科研活动[1]。但学界至今对“专业交叉”“学科交叉”的准确定义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笔者认为,“学科交叉”更多地用于高校这一研究对象上;对于本文所关注的产、学、研三类主体,显然用“专业交叉”更贴切。

学界研究产学研合作时,一般把“合作倾向”作为一个基本命题。经梳理文献资料,研究者偏向从主体差异[2]、研发投入[3]、组织规模[4]、行业特征[5]、组织开放度[6]等多方面,对产学研合作倾向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尽管如此,把专业交叉这一方兴未艾的行为作为其中的影响因素,仍鲜有涉足。在选取研究主体上,国内外文献资料一般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作为预设的研究主体。本文的创新之处,也在于把研究主体选为科研项目,聚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这一典型样本,并将之“打开”,探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其中的合作行为。本文将以2008至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信息构建样本数据库,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深入研究专业交叉对产学研合作倾向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分类与处理

我国科学技术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五大奖项,均可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官方网站(www.nosta.gov.cn)查询。本文选取2008至2019年的获奖项目,共有项目1918个及相应的获奖单位3195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获奖项目所包含的专业、完成单位等信息最重要,对此做二次编码,形成数据库。按如下步骤处理数据:

首先,逐一对获奖项目名称做出研判。旨在剔掉非本文所需的项目,共20个,包括创新团队奖、科普创作奖等。经过初步筛选,获奖项目1898个、获奖机构3175家成为数据库来源。

其次,逐一对获奖项目简介进行研读。根据本文所需颗粒度,对照《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列出参与该项目的所有专业。另有个别项目信息不完整的,需进一步检索文献来完善。

(二)专业交叉社会网络分析

以上梳理结果显示,2008至201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共有47个专业参与其中。本文进一步研究该47个专业的共现情况,利用共现分析软件Co-occurence 6.7来构建共现矩阵,如表1所示。但限于篇幅,仅展示频次前10的专业共现情况。从该表可见,某个专业出现的总次数就是对角线上的数字,其余数字是不同专业在同一个获奖项目中两两共现的次数。

表1 专业共现矩阵(部分)

对以上分析所得的47×47共现矩阵,再用Co-occurence 6.7软件生成共现图谱。该47个专业的交叉情况在图谱中直观地显现。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交叉的共现图谱

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中,交叉规模、交叉强度等维度,常常可以较好地刻画交叉网络的内在规律。

(1)专业交叉规模,即网络中连接点的个数[7],测度专业交叉的广泛程度与多样程度。

(2)专业交叉强度,即网络中实际连线数与所有可能连线数的比值[7],测度专业交叉的紧密程度与聚合程度。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计算整体网的网络规模要先做二值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k(xi)表示数据集中距离xi最近的k个邻居的集合。

理清以上概念后,将专业共现矩阵导入数据分析软件Ucinet 6.0与Netdraw 2.084。整合软件分析结果,2008至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数据,就形成了下表所呈现的时间序列结构,见表2。

二、产学研合作倾向分析

产学研合作倾向作为一个研究的基本命题,学界普遍采用二分法(合作与不合作)来测度[8-9]。本文取每年产学研合作获奖项目数量与当年所有获奖项目数量的比值。此外,根据评奖特点,获奖单位若排在首位(牵头单位),对获奖所发挥的影响力与贡献度,在所有获奖单位中是最大的。牵头单位的主动作为,在实现科研创新突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统计整理,表3综合呈现了获奖数量、产学研合作倾向以及不同机构牵头合作等情况。

表3 2008-2019年间产学研合作倾向情况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研究主题,分别以专业交叉规模、专业交叉强度为自变量,以产学研合作倾向、不同机构牵头产学研合作倾向为因变量。以上数值按时间序列导入SPSS 22.0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1)专业交叉对产学研合作倾向有较显著的影响。具体为:专业交叉强度对产学研合作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显著性水平0.007);专业交叉规模对产学研合作倾向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0.593)。笔者认为,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分析,知识异质性是一大动因。产学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意愿,源自彼此为了整合知识资源以达到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这一意愿最终转化成知识合作、转移、扩散的实际行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样可以解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知识异质性的影响[2]。

(2)从不同机构牵头产学研合作来看,专业交叉对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倾向有较显著的影响,即专业交叉规模有抑制作用(显著性水平0.037),而专业交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0.779);专业交叉对高校牵头产学研合作倾向有较显著的影响,即专业交叉强度有较显著的影响(显著性水平0.048),而专业交叉规模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0.103);专业交叉对科研机构牵头产学研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专业交叉规模、专业交叉强度都没有(显著性水平0.680、0.396)。同时需指出,本文研究专业交叉对不同机构牵头产学研合作倾向的影响所构建的模型,拟合优度有所下降,表明其他影响因素也应纳入研究。但该结果也显示,专业交叉对不同机构牵头产学研合作倾向的影响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笔者对以上结论做出解释:国家科技进步奖作为以成果为导向的综合性科研项目,企业与高校在其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企业作为经营生产单位,以实用主义为导向,更聚焦本行业、本专业的创新问题。如果产学研合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过于复杂多样,反而造成知识转移成本上升、组织协调难度加大等问题,最终合作意愿大大下降。企业作为专业知识的需求方,不牵头开展多方合作,更可能是出于避险、降本等目的。相比之下,高校作为共性技术的供应方,在其擅长领域具有更强的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意愿。尤其随着异质知识的内部聚合要求提高,高校有更强意愿去牵头开展产学研合作。

四、启示

产学研合作各主体、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做决策时,本文实证研究获得的结论,或可提供理论依据:

(1)广泛搭建跨专业交流平台,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专业交叉的聚合程度与产学研合作倾向呈正相关的关系。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行鼓励政策;产学研机构积极共建多专业交流平台,协同打造学科集群,共同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多专业支撑。

(2)强化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企业埋头本专业领域无可厚非,但也应避免过度的实用主义或短期行为,有意识地强化基础科研能力。唯此才能扛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担当。同时,建议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出更多精准化激励政策,激发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创新动力。

(3)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校学科建设质量。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于打造知识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学科专业既是一种知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体系。它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组织制度和社会规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着眼技术市场,突出需求导向,根据技术发展形势适时增设新学科,尤其交叉学科;企业是知识和技术的需求者,应在产学研合作中主动输出意见,共同促进产学研知识共享,以此形成良性闭环。

猜你喜欢

产学研交叉显著性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研究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