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池塘种草与青蟹生态混养模式示范
2022-11-27叶岳霖
叶岳霖
(广东海象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
我国每年的水产品消费量巨大,约占全球水产品消费的30%,海洋渔业的捕捞根本无法满足国内水产品消耗,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但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改变,水资源环境与水质发生重大改变,对水产品养殖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各种突发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国主要的虾养殖产品,改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环境,将“粗放型”养殖模式转化为“精细型”养殖模式,是实现我国水产品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南美白对虾与青蟹的混合养殖为例,探索南美白对虾精细养殖的发展方向。
1 混合养殖技术方案
1.1 养殖池塘
池塘规格为75 m×73 m,泥质池底平坦。在池塘的进水门安装80 目网袋,以免野杂鱼进入。1)为保障池塘水质环境,在进水前需要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投放剂量为50 kg/667 m2。池塘于2021 年7 月1 日开始进水,第1 次进水量为30 cm深,并采用茶籽饼清除池内野杂鱼,投放剂量为10 kg/667 m2。2)确保池内野杂鱼清除干净后,开始种植小茨藻。采用直接抛掷法种植小茨藻,最外侧种植行距池塘岸边8 m,株距为2 m。3)7 月10 日开始第2 次进水,进水深至60 cm,同时在池塘3 个边角安装增氧机,另需配备应急发电机避免突然停电导致养殖产品缺氧而死亡。
1.2 种苗投放
7 月15 日开始投放虾苗,投放量为3.2 万尾/667 m2,根据池塘的面积大小计算,本次投入虾苗总量为25.6万尾。8 月5 日开始投放青蟹幼苗,投放量约为400只/667 m2,本次投入青蟹幼苗总量为3200 只。
1.3 养殖管理
1.3.1 饲料投喂管理
在饲料喂养上采用四定原则,并结合实际养殖环境变化,如水温变化、南美白对虾活动状态等适当调整饲料比例与投喂量[2]。于虾苗投放10 d 后开始投喂,采用定时沿池壁洒遍整池的方法进行投喂,每天投喂两次,投喂间隔时间为10 h。为了便于观察南美白对虾的吃料状态,需要在池塘设立3 个直径为70 cm 的虾罾作为南美白对虾观察点。虾罾的饲料投入量控制在整个池塘饲料投入量的1%~2%。饲料投入量标准为养殖前期90 min 吃完、中后期60 min 吃完。另外,饲料投放要根据天气环境变化和对虾活动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如台风、气压低或对虾大量脱壳时,可以不投喂或减少投喂量。采用南美白对虾池塘种草和青蟹混养模式,不对青蟹进行专门的人工投喂,只需每周固定投放一定量的低价贝类。
1.3.2 水质管理
池塘水位根据虾苗投放时间进行变化,在投放养殖初期水位控制在60 cm,随着虾苗的成长逐渐加深水位,在养殖后期水位需达到100 cm。水质环境是保障南美白对虾和青蟹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需要定期、定时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检测指标包括池塘水的pH 值、水温、溶解氧、亚硝态氮及氨氮等指标。池塘pH 值要根据南美白对虾的成长状况进行调整,按照养殖前期pH 值为8.0、中期pH 值为8.2、后期pH值为8.0的标准,对池塘pH值进行调整。同时,为了保障池塘含氧量,要在低压天气对池塘进行增氧处理,保障对虾活力。
1.3.3 水草管理
池塘种草是净化池塘水质、防止池塘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为南美白对虾提供攀附物,是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的重点所在,需要加强对池塘水草的管理[3]。在种植小茨藻时,为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投喂预留充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茨藻会向池塘岸边扩散生长,需要观察小茨藻的生长范围,一旦小茨藻生长侵占了投喂场地,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1.3.4 病害防控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水产养殖的水质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病害发生率会大幅增加,需加强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病害控制,做好白斑病毒病、对虾肝肠孢子虫病、桃拉病毒病等的防控措施。由于采用了南美白对虾池塘种草和青蟹混养的仿真生态养殖法,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精细化养殖,为南美白对虾和青蟹营造了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藻成长状态良好,养殖期间未发现南美白对虾发病。
2 养殖成本、产量及水质指标分析
经过约120 d 的人工饲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格达到了60 只·kg-1的标准,11 月1 日开始捕捞,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于11 月10 日完成整池捕捞。对于青蟹的捕捞采用清池捕捞方法,一次性完成捕捞。总计收获南美白对虾约3600 kg,青蟹约240 kg。
2.1 成本投入
混合养殖成本投入包括塘租、人工、饲料、药品、虾苗及蟹苗等,具体如下。塘租800 元/667 m2,1 个养殖周期共6400 元;人工成本约12000元,饲料成本共计28500元,药品投入1600元,电费2800元,虾苗4300元,蟹苗2700元,总成本为58300 元。其中饲料投入成本最多,占总投入的48.89%;其次为人工成本,占总投入的20.58%;药品成本最少,占总投入的2.74%。
常规单独养殖南美对虾的养殖成本包括塘租6400元,人工成本约12000元,饲料成本28500元,药品2800元,电费3100元,虾苗4300元,总计57100 元。由于混养增加了蟹苗投入,造成成本投入略有提升,但用药、用电等成本下降。
2.2 虾蟹收获
南美白对虾经过约120 d 养殖出售,青蟹经过约130 d 养殖后出售,最终收获南美对虾3600 kg、青蟹240 kg,出售价格分别为45 元·kg-1、120 元·kg-1,总产值为190800元,净利润为16562.50 元/667m2,与传统养殖相比,产值增加1440 元/667m2,详见表1。
表1 不同养殖模式下投入与产出对比
表2 为池塘水质检测数据,各项水质指标完全符合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要求[4]。
表2 种草混养模式池塘水质指标多日监测结果
3 生态混养模式效益和特点分析
3.1 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与青蟹混养模式,虾、蟹苗种共计投入7000元,南美白对虾每667m2产量达到450 kg,青蟹产量30 kg,每667m2净利润达到了16562.5元,值得推广。另外,混养模式虾苗的成活率达到84%,蟹苗的成活率达到30%,相对常规单独养殖来说(成活率78%),虾苗的成活率大幅提升。
混养模式改善了池塘的水质、底质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南美白对虾的适应能力,有效降低了环境变化带来的虾苗应激反应,提升了虾苗的成活率,进而有效提升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从而提高了养殖利润,同时养蟹无需另投入人工,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养殖净利润率。
回顾养殖记录发现,混养池塘中小茨藻的长势良好,起到了增氧效果,一定程度应对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时环境变化造成的池塘低氧情况,很少需要启动增氧机为池塘增氧,降低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本。养殖后期随着蟹苗的长大,出现小茨藻被咬断漂浮到水面的情况,导致小茨藻的供氧能力下降,需要增加增氧机启动时长为池塘水体增氧。若进一步优化池塘种草的种植时间与种植面积,可进一步降低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成本投入。
3.2 环境生态效益
常规单独养殖,在后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水质富营养化,需要通过排水等方式来解决养殖水体恶化问题,不但麻烦,而且提高了养殖成本。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更加突出,亟须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来解决尾水排放问题。基于此,采用了池塘种草混养模式,通过种植小茨藻有效吸收养殖过程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起到了净水作用。同时,小茨藻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抗菌素,可有效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产生,起到有效的病害预防作用,为虾、蟹苗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5]。
对池塘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池塘水质指标完全符合我国《渔业养殖标准》(GB 11607—1989),小茨藻长势良好,虾、蟹苗无疾病发生,仅在进水前期使用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使用茶籽饼消除池塘野杂鱼,在养殖中、后期无药物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虾、蟹体内的药物残留,构建了生态养殖环境,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3.3 虾、蟹、草混养模式的优缺点
小茨藻为沉水性水藻,可有效吸收虾、蟹吃剩的铒料及其排泄物,降低了池塘底的亚硝酸盐成分堆积,起到改善养殖池塘底质、水质的作用;另外,小茨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抗菌素,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大幅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与产量。根据本次混养的成效来看,虾、蟹、草混养模式的优点主要是有效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环境,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缺点主要有以下3点。1)试验后期的水草管理。前、中期由于每667 m2的虾、蟹苗个体小、密度较低,对水草的破坏性不大,小茨藻的生长完全可以满足池塘水质改善的需求,但后期随着蟹苗的长大,其对小茨藻的破坏性较大,会咬断小茨藻,使其漂浮在池塘水面,导致池塘水质出现浑浊现象,造成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指标下降,需要配合增氧机提高池塘含氧量,否则会出现虾、蟹活力差,甚至死亡的情况。2)小茨藻与南美白对虾的盐度需求存在差异。南美白对虾对于水质的要求是中低盐度,而小茨藻喜低盐度水质,导致二者的混养模式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3)小茨藻的生长条件限制较多。小茨藻喜欢泥沙池底,同时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在混合养殖推广上存在诸多限制[6]。
4 展望
选用南美白对虾、青蟹和小茨藻混养,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养殖环境,利于虾、蟹幼苗健康成长,节约了药物、用电成本投入,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水产混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行业发展潜力。但混养模式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水草要与虾类的盐度、温度等需求相符,若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水草无法起到净化水质、病害预防作用,导致混养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