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22-11-27闫敏甘明冯智陈林

南方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桉树林场害虫

闫敏,甘明,冯智,陈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大桂山林场,广西贺州 542800)

广西是我国桉树的主产区,随着近年来桉树产业的发展,广西桉树正由数量效益型慢慢向质量效益型升级转变。然而,在桉树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广西经常暴发严重的桉树病虫害,对桉树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其中桂东北、北海市、防城港市等地一直以来都是桉树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区域,且由于近年来受到暖冬气候、高温高湿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西桉树病虫害呈现出高发、高危态势。因此,探讨和研究广西桉树病虫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对促进广西桉树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林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大桂山林场(以下简称大桂山林场)成立于1957年,是广西直属的国有13 家林场之一,总场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下辖7 个营林分场、5 个对外造林部。大桂山林场地处广西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3 ℃,年平均降水量2056 mm,地貌以低山及丘陵为主,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主,优越的水热及土壤条件使得大桂山林场非常适合发展林业,尤其是桉树种植业[1]。目前,大桂山林场总经营面积高达7.89 万hm2,森林覆盖率为91.2%,主要经营树种为桉树,场内外桉树种植面积超3.90 万hm2。

2 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现状

近年来,大桂山林场桉树虫害主要有食叶性害虫油桐尺蛾、小用克尺蛾、同安钮夜蛾等,刺吸式害虫蜡蝉类、木虱等,蛀干类害虫桉蝙蛾等;主要病害有紫斑病、叶斑病、焦枯病及青枯病等。2019—2022年,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桂山林场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虽然大桂山林场积极采取多种桉树病虫害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但却难以根除病虫害,且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大。

表1 2019—2022 年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汇总表

3 桉树主要虫害及发生特点

3.1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是桉树虫害类群数量最多的种类,达148 种。食叶性害虫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大多数都具有迁飞能力,扩散性极强,一般的防治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油桐尺蛾、小用克尺蛾、同安钮夜蛾等食叶性害虫局部发生较为严重,部分区域1 年可暴发4代,通常先在山窝、山脚处发生,然后逐渐蔓延至整片林区,一般在山体阴面比阳面为害严重,并具有较为明显的“点→片→面”发展过程[2]。食叶性害虫为害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油桐尺蛾(伴小用克尺蛾)先从桉树下部为害,幼虫咬食未转绿的嫩叶,形成缺刻,比较容易监测;同安钮夜蛾首先为害桉树嫩梢上的嫩叶,并从叶缘开始啃食,遭到啃食的叶片通常只剩下叶脉和叶柄,不易监测;桉小卷叶蛾主要为害桉树新造林,幼虫在叶苞内啃食,残留叶脉,老熟后在卷苞内化蛹,因虫体卷藏在叶子中,大部分防治措施较难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3.2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桉树的主要虫害类群之一,在广西已发现83 种刺吸式害虫。刺吸式害虫的成虫和若虫均具刺吸式口器,繁殖力较强,大部分都能通过伤口传播病毒、病菌,进而导致桉树病害的发生。大桂山林场刺吸式害虫主要有蜡蝉类、蚜虫、木虱及叶螨等,常发生在新造林、萌芽林、桉幼林中,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害桉树嫩芽、嫩枝、嫩叶,可加速嫩芽、嫩枝、嫩叶枯萎,造成枝叶斑驳失绿、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4-5]。

3.3 蛀干类害虫

蛀干类害虫是桉树的重大虫害种类之一,目前在广西已发现20 多种蛀干类害虫。蛀干类害虫主要咬食并破坏桉树的树干、树枝和树皮,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的坑道,坑道入口处一般可见丝状的粪屑,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突起的虫苞,被害处不仅易感染病害,还容易被风折断,对桉树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通常在新造林和1 年生桉树林中蛀干类害虫发生最为严重,2~3 年生桉树被为害的部位主要是2 m 以下的树干基部,3 年生以上树龄的桉树因树干变粗变硬,所以蛀干类害虫对其危害性较小。目前,大桂山林场蛀干类害虫以桉蝙蛾为主,多为害道路两侧树木[6]。

4 桉树主要病害及发生特点

4.1 生物性病害

桉树生物性病害指的是由病原性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所致的病害,在广西已发现20 多种桉树生物性病害。在桉树林分弱、林龄3 年生以下、高温高湿、受虫害影响大的林地,病菌易大量繁殖,进而导致生物性病害的发生。通常大部分桉树生物性病害都具有传染性,且破坏性巨大,易反复侵染,感染后难以防治。大桂山林场生物性病害主要有青枯病、叶斑病、紫斑病及焦枯病等,多集中发生在5—9 月的高温高湿季节,尤其是受蜡蝉、木虱等刺吸式害虫为害的桉树林分,更易感染叶斑病和紫斑病。

4.2 生理性病害

桉树生理性病害指的是由非生物因素(桉树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导致的病害,因此桉树生理性病害也称为缺素症。桉树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通常呈单发或周期性反复发生趋势,在1~2 年生桉树幼林中较为常见,其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叶片发紫变脆、叶脉肿胀,后期嫩芽坏死、枝梢枯萎、树木秃顶,植株易折断,甚至整株枯死[7]。在大桂山林场,梢枯病、枝枯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桉树林分弱的区域,生理性病害频发。

5 桉树病虫害防治难点

5.1 暴发频次逐年升高

根据近年来林场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来看,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暴发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1)桉树病虫害并发可能性加大,数量多、暴发快、范围广,病害、虫害往往联动暴发,尤其是1~2 年生桉树病虫害越来越多。在新造林中,食叶性害虫、叶斑病等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桉蝙蛾在新造林和1 年生萌芽林中也越来越多,防治压力巨大。2)非桉病虫害转移,部分偶发性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再加上极端异常气候、化学药剂使用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桉树病虫害发生周期长、复发率高、防治困难。

5.2 防治工作开展受限

1)桉树病虫害分布面积大,地块多,发生时间集中,难以做到同时投入防治器械、药物、人工等,导致部分林地防治不及时,错过防治最佳时机,影响桉树的健康生长。2)防治器械的使用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如风炮机喷水剂防治受林区道路、水源、射程低及操作人员不熟练等因素制约;植保无人机防治受气象因素、地形起伏变化大、信号干扰等因素制约;背负式喷粉机适配的药粉较少,防治病害效果不理想,防治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5.3 监测工作较困难

1)在实际的林地病虫害调查监测工作中,因为人手不足,所以通常只能在病虫害高发期发动分场技术员和施工员巡察林地,将异常情况记录下来,之后再汇报给森防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员现场调查,非专业人员缺乏鉴别病虫害的能力,仅通过图片较难确认是何种病虫害,从而导致监测调查工作不够细致,发现不及时,不利于桉树病虫害的高效防治。2)大部分病虫害体型微小,发生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一些害虫(如木虱、叶蝉等)还存在变态发育,若虫因保护色或形态与成虫差异大,往往较难发现,待症状较明显时已是病虫害发生中期或后期,此时再进行防治已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5.4 种植品种过于单一

目前,大部分地区桉树造林都存在种植品种或品系单一的问题,大桂山林场桉树种植也是以纯林为主。纯桉林面积大,桉树品系单一,林分抗逆性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从而为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旦纯桉林暴发病虫害,就极可能形成大面积危害,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5.5 防治经验不足

桉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支撑,还需要一定的防治经验指导制订防治计划。1)在发生小面积、小范围的桉树病虫害时,虽然监测到了病虫害的发生,但工作人员缺乏对此处病虫害是否会成灾、是否会大面积暴发的判断,从而导致过度防治或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演变成大面积灾害。2)在桉树病虫害防治中,具备一定的病虫害联动暴发的防治经验同样十分重要。例如,刺吸式害虫暴发时,病害往往会随木虱、叶蝉的口器划破枝叶传播形成联动暴发,因此在防治刺吸式害虫时,还要兼顾对病害的防治。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病虫害联动暴发规律的了解,防治经验不足,把控不好防治最佳时机,存在防治措施不合理不全面、防治后跟踪不够等问题,导致防治效果达不到预期。

6 桉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6.1 强化综合治理和区域防控

桉树病虫害暴发往往是病、虫联动暴发,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或迁飞性,单一的虫害防治或病害防治以及仅针对病虫害发生区域进行防治不会得到显著的防治效果。因此,一定要加强联防联治工作,与毗邻林区共同做好桉树病虫害的防治,积极与林业局、林业机构沟通协商,由林业部门牵头,认真组织公司、林场、林农进行边界联防,确保林区边界2 km 范围内无重大桉树病虫害的发生,以确保桉树健康生长[8-9]。

6.2 打好防治基础,推广公司化防治

1)为桉树病虫害的集中防治打好基础条件,通过流转、代管等方式将林地集中起来,形成大面积连片的区域,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重点做好药物器械的储备工作。2)完善林间道路、蓄水池、森防站等基础设施,确保防治工作能正常开展,对于部分无法同时兼顾的防治任务,可推广公司化防治,外包给植保公司,由植保公司专业的防治队伍进行有效防治,保证防治效果。

6.3 建立“监测—防治”快速反馈系统

监测预报工作是桉树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基础,及时有效的测报可为防治工作赢得先机,精准的预报可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一套“监测—防治”快速反馈系统,以在非高发期不定期监测、在高发期定期监测的方式重点抓好桉树病虫害的日常监测工作,形成完整的年度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所得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历年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资源状况、林分质量、气象因子及生物因子等多种因素,利用趋势预测软件预测出未来桉树病虫害可能发生的情况,结合经验方案,选配相似的防治预案,快速调拨资金和物资,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6.4 优化桉树林分结构,改善林地微环境

1)在造林阶段合理规划林地,选择合适的树种与桉树营造混交林,增加树木种类,优化林分结构,维持林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改善林地微环境,通过除草抚育、密度控制或新的造林模式,促进桉树林空气流通,调节湿度,营造不利于病虫害暴发的环境。例如,大桂山林场目前正在探索纵行种植模式,采用该模式营造的桉树林抗风性更强,不易出现机械破损,病菌不易感染[10]。

6.5 加强研究和总结,提升人员水平

1)加强对桉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总结,开展不同防治方式、不同农药配方试验,积累病虫害防治经验,寻找最优防治方案。2)开展林场技术人员森防专业技能培训,讲解病、虫联动暴发防治经典案例,不断提升林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当前桉树病虫害监测、防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7 结语

在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以“将病虫害发生控制在萌芽阶段,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为防治目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探索防控对策,制订防治计划,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足之处,在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防治措施进行改进,以有效提升桉树病虫害的实际防治效果,保证桉树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桉树林场害虫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