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协同推广 为大豆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2022-11-27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的通知》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作为组长单位,负责组织四川省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
一、协同推广,形成合力
一是积极探索大豆与经济作物复合种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如自贡市农科院在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建成了400亩柑橘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样板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柑橘林平均亩产大豆115公斤,按市场价5.6元/公斤计算,果农每亩毛收入增加644元。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在绵阳市安州区白马村,利用栝楼爬藤前期未封林的空闲期开展栝楼套种菜用大豆种植示范,种植面积20亩,示范品种为川鲜豆8号,2月下旬覆膜播种,5月下旬收获,5点小区测产川鲜豆8号鲜荚每亩产量达1 015.2公斤。
二是全程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和应急方案,降低技术和自然风险。技术首席与推广首席联合编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并由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统一印制下发,为顺利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生产管理关键时期,专家团队及时撰写各环节田间管理技术,《开花结荚期遇虫害,大豆专家来支招》《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花荚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防汛减灾进行时,暴雨大风中屹立不倒,这个农场的玉米大豆有什么绝招》等指导性意见和报道为项目实施全程护航。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注重交流合作,加速推进技术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团队充分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双减”和“育种”专项,以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南充市农科院、自贡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在川中、川南、川东北建立了多个百亩高产示范样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既保证了技术参数落地落实,又畅通了技术供需双方沟通渠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齐聚力量,完成任务
项目资金总额为50万元,按照《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20〕186号),已即时足额到位。其中,科研部门42万元,推广部门8万元,主要用于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2〕501号的管理执行。截止2022年2月,项目资金支出共计49.7万元,资金执行率达到99%以上。
项目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模式、品种、机具的筛选、引进和展示,以及绿色高效示范区建设、培训指导、宣传报道四个方面,所有任务均圆满完成。一是7个参与单位共计集成并推广不同区域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5套,推介大豆优质适配品种22个,开展配套机具引进展示2次。二是在仁寿县、贡井区、简阳市等7个县(市、区)建设绿色高效示范基地1 140亩、超任务面积640亩;辐射带动周边5 800亩使用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超任务面积3 050亩,示范区内大豆平均亩产达150公斤以上。三是开展各类培训会15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普通农户、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836人次。四是先后7次在农民日报、四川农村日报、自贡网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三、效益显著,影响持续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内,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大豆亩产150公斤以上,除去增加的种子、农药、肥料等成本,农户亩均增收400余元。在大豆与其他经济作物复合种植示范区,粒用大豆亩产100公斤以上,鲜食大豆亩产650公斤以上,极大提高了农户种植收益。通过粮经作物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提高了种植收益,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同时也为大豆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此外,大豆根瘤菌充分发挥固氮作用,促进粮经作物对氮肥的吸收,每亩可减施4公斤纯氮和25%的农药用量,碳排放减少20%~30%。另据实验表明,通过复合种植模式,作物病害发生率降低了20%以上。
四川玉米面积常年维持在2 700万亩左右,幼龄果树、青花椒等经济作物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面积可进行大豆复合种植,而且四川农民有间套种大豆的习惯,粮经作物与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在四川的推广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接受程度较高,对实施结果总体满意,绝大多数主体希望继续实施项目。
四、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项目经费较少,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集成的政策支持还不够,试验示范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和研究深度有待加强。二是技术供需双方信息对接不足,好技术、好模式的研发和转化落地结合不够紧密。下一步团队将积极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保障,提高科研单位和农户参与积极性,不断创新完善适宜四川不同区域的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并加以推广。同时,团队将加强跨领域合作,集中力量干大事,着力构建粮豆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带动全省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