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新时期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XJK18ZDWT03)项目介绍
2022-11-27
1 研究背景
2016年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成立。在主任委员高山教授的带领下,中南大学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主任张桂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组织出版第一本《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开始真正关注校园欺凌问题。2016年底团队联合南京大学组织9所高校的老师开展全国中小学校的校园欺凌调查。正值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发布,当时互联网上各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视频备受关注,张桂蓉教授团队成员虽然不是教育学专业研究人员,但是,仍然觉得跨界研究非常有价值。2018年张桂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山东大学韩自强教授研究团队成功申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新时期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参与人员还有重庆科技学院杨梨博士、中南大学刘小群副教授、雷望红博士,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15人。
2 研究目的
本项目试图在覆盖中小学校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学生、家长和教师、学校管理者的视角进行调查和深度访谈,以立体地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为已有校园欺凌影响因素提供研究经验,发现新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全面有效的校园欺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安全治理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对校园欺凌现象关注程度的提升,以及校园欺凌由“处置”向“防治”转变,政府和学校亟需掌握精准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制定高效且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促进安全校园的建设。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项目结合犯罪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方法与理论开展跨学科研究,主要运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常用的meta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深度访谈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男生、初中、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更可能欺凌他人或受欺凌,家庭经济条件差可能是受欺凌的风险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是欺凌他人的重要因素、母亲受教育水平低是受欺凌的保护因素。同时,校园欺凌的其他相关因素,如欺凌他人与少数民族、受欺凌与饮酒,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去证明。
(2)对全国中小学、高中、职高、技校,湖南省城乡中小学进行校园欺凌抽样调查。第一,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建构分析模型,通过SPSS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总结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基本特征,发现具有反欺凌意识和能力、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伴情感依恋的中小学生不会实施校园欺凌。第二,在归纳中外已有校园欺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的民族、性别、家庭结构、性格、卫生习惯、体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为识别与防控校园欺凌提供证据。
(3)以江苏省一所农村学校为案例,对农村青少年校园欺凌的群体文化与底层再生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村青少年分化为“混团伙”与“守规矩”2类同伴群体,推崇反学校文化的“混团伙”以欺负群内的“小弟”为乐,更以欺凌学业成绩不佳的“守规矩”青少年为荣;学业优秀的“守规矩”青少年常常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和学校的保护,进而免于遭受校园欺凌。农村中学的校园欺凌现象与同伴群体文化生产过程有关,同时受到农村学校资源不足和分层教学制度的影响。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象体现了同伴群体文化生产与学校教育制度交织下的“权力不对等”被不断地强化,从而进一步阻碍了部分底层青少年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4)对40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探究学校反欺凌氛围对教师预防型干预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SPSS和AMOS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校反欺凌氛围、教师干预信念对不同类型干预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学校反欺凌氛围对教师关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与教师教育行为有正向显著相关关系;教师干预信念与教师教育行为、关注行为均呈正向显著相关关系;教师干预信念在学校反欺凌氛围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学校反欺凌氛围影响教师关注行为的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必须坚定教师干预信念,使教师积极采取预防型干预行为,防控校园欺凌风险。
(5)对江西石城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校园欺凌干预试点,从教师干预角度研究校园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全面、有效防治校园欺凌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团队在开展干预试点之前,访谈了20位学生和他们的任课教师,对所有任课教师开展《校园欺凌风险的识别、干预与防控》的专门课程培训,设计校园欺凌干预系列课程和活动,并对任课教师进行督导。学校进行一个学期的反校园欺凌课程教学与培训活动后,团队对所有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对校园欺凌的防控缺乏主动性;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个别学生因此有厌学、退学情绪,但是发生率并不高。因为留守儿童居多,而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生活、学习在一起,由于情感依恋关系,一般不会出现严重欺凌现象;较为普遍的欺凌形式是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对残障儿童的欺凌。开展反欺凌课程和活动后,学生反欺凌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们反映课程方案效果较好。
依托本项目已经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文章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