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分析

2022-03-24董宪伟副教授

安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变量应急

李 雪 董宪伟副教授

(华北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063200)

0 引言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应急管理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1-3]。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4]。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对应急管理社会化的内涵进行探索,从宏观角度,应急管理社会化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力量与政府结合,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5]。2020年,以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为牵头单位,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各省份、地市、区县全面铺开。我国现代应急管理事业始于2003年,至今也编制过安全生产“九五”至“十三五”规划[6]、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和“十三五”等相关规划[7],但以“应急管理”为专题的五年规划还是首次编制。

岳静[8]认为社区不仅是各种突发事件的承载体,而且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社区应急能力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有一定影响;吴宗之[9]论述了安全社区的内涵,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及实践应用特点;贾波[10]认为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应营造完善的社会文化氛围,畅通社会应急管理投入途径,建立智慧社会融合创新模式,健全社会文化应对能力评估系统,提升社会文化应急管理的创新能力等;余树华等[11]认为社会文化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实质上就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文化应急管理之间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单位,是国家基础应急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单位,是人民通过协商方式与政府部门和地方应急管理工作机关密切合作的重要伙伴,是基层人民政府综合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机构的领导团队中的核心成员。

综上所述,已有很多学者和政府着眼于应急管理,但是对社区应急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建立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的结构模型和分析框架,将社区应急管理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4个阶段,从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监测预警能力,社区应急决策能力等方面,构建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结构模型,为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1 社区应急管理的缺点

社区应急管理是指社区内应急管理活动的总和,即在基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区内的居民,预防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救援、恢复和重建活动。作为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基层是深化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试验场,是落实应急管理工作和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水平[12]。

1.1 社区与社区居民主体性缺失

现有的社区应急管理制度把社区视为管控对象,并没有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社区及社区居民角色的定位模糊,致使在安全文化、应急准备、信息沟通、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不足,加剧社区的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居民感知风险的意识薄弱、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的主观意识不强、邻居间的自救互救意识低等[13]。

1.2 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监测预警能力是指在危机发生之前,以尽可能地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为直接目的的危机科学监测和有效预警能力。社区没有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社区相关人员应该定期进行隐患排查,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制定健全的监测报告机制,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

1.3 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僵化

应急准备方面,缺乏基础的避灾场地及物资,居民缺乏对应急知识的掌握及演练;应急决策方面,没有制定具体救援方案;信息沟通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导致信息滞后等;应急组织方面,社区各部门职责混乱,任务不明确,降低救援效率;协调联动方面,不能协调和整合组织机构,多头领导,责任人不明等;社会参与方面,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相关技术方面的人才;社区应急体制僵化,难以对灾难做出及时适当的决策。

2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结合M小区的实际情况,从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监测预警能力、社区应急决策能力、社区信息沟通能力、社区应急组织能力、社区应急处置能力、社区善后处理能力等方面构建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结构模型。

M小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内容及各个指标的说明,见表1。

表1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级指标体系及说明Tab.1 The rating index system and description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communities

3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3.1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14]。结构方程分析可同时考虑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都含有测量误差。可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15]。

结构方程描述的是潜变量与前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形式如下:

η=βη+Γζ+ζ

(1)

测量方程表示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形式如下:

x=Λxξ+δ

(2)

y=Λyη+ε

(3)

式中:

η—内生潜变量;

ξ—外生潜变量;

ζ—结构方程的残差,结构方程中内生潜变量η没有被解释的部分;

β—内生潜变量间的关系;

Γ—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

x—外生观测变量;

y—内生观测变量;

Λx—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

Λy—内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

δ—外生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项;

ε—内生的测量误差项。

3.2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为了验证构建的理论模型,提出如下假设:

K1:社区安全文化对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2: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对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3: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对社区应急决策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4:社区监测预警能力对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5:社区监测预警能力对社区应急决策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6:社区应急组织能力对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7:社区应急组织能力对社区应急协调联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8: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对社区应急协调联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9:社区信息沟通能力对社区应急决策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10:社区信息沟通能力对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11:社区应急决策能力对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12:社区协调联动能力对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K13:社区善后处理能力对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根据以上假设,构建的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初始模型图,如图1。

图1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Fig .1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communities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设计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是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根据评价目的与实际需要,在参考大量文献与资料后,经过认证分析、比较等,对应急知识、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应急培训、社区安全文化价值观、社区安全行为等32个变量随机调查。对M小区通过网络派发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达94%。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

3.3.1 信度检验

用克朗巴赫α系数大小来衡量问卷的可信度,其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可靠性统计Tab.2 Reliability statistics

通过国内外研究可知,克朗巴赫α信度评判标准为:α系数,如果此值高于0.8,说明此值信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0.8,则说明信度较好;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则说明信度不佳[16]。通过测算结果可知,观测变量的克朗巴赫信度α系数为0.938高于0.9,说明数据可信度高。

3.3.2 效度检验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是指对调查问卷有效性的分析,及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反应它所应该反映的客观现实程度的检验,见表3。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Tab.3 KMO and Bartlett test

由调查研究数据可知,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通过了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873,高于0.8,因此问卷调查结果适合因子分析。

4 模型结果及对策分析

由图2可知,社区协调联动能力对社区应急管理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应急决策能力、社区应急组织能力、社区善后处理能力。从而提出以下对策:

在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方面,应急教育(A4)、应急培训(A5)、安全文化价值观(A6)的因素负荷量较大。所以,社区物业或居委会应经常对社区内居民进行应急宣传教育与培训,使社区居民深刻领会应急知识,从源头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安全与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坚决选择安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要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一切以安全为重。

在社区监测预警能力方面,总结危机发生规律(C1)、定期排查安全隐患(C2)的因素负荷量较大。危机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社区物业或居委会相关人员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已发生的社区突发事件,从中找到发生规律,并制定合理措施,防止危机发生。要定期检查社区内灭火器、消防栓等是否有破损,对不合格的应急设施及物资进行及时修整,定期排查社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对社区进行风险评估,使风险评估的工作更加专业化。

在社区应急组织能力方面,监测预警体系(F1)、应急预案(F2)、应急演练(F3)的因素负荷量都较大。社区应具备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监测危机发生,第一时间做出准备,以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社区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社区要定期组织居民进行应急演练,使居民在遇见危机时,能够做到正确处置,降低危险。社区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负责人,相关人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方面,信息发布制度(P1)的因素负荷量较大。社区要具有完善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把危机信息发送到社区每一位居民手中。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发布信息的渠道尽量广泛,比如微信、微博、社区内滚动大屏幕、大喇叭等。在准备阶段,社区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以整合各方面资源;在响应阶段,社区要向居民传递信息,指挥各部门工作等;在恢复阶段,要处理善后各项事宜,把关于此次危机的信息向上级汇报,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社区应急决策方面,妥善处理善后(D2)的因素负荷量较大。处理善后不只是指对社区居民所生活的区域进行重建或修缮,还要时时刻刻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变化,必要时要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危机在社区居民心中留下阴影。社区领导者要保持头脑清晰,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快速地对危机进行分析,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与行动。领导者要及时与专业人士商讨对策,做出正确决断。

在社区联动能力方面,指挥体系(H1)的因素负荷量较大。指挥体系在整个危机救援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分配各个部门工作任务,并指挥各个部门进行联动,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大大提升应急救援效率。社区领导者给社区每个部门分配任务,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聚集起有用资源,提高指挥效率。相关部门人员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立即做出反应,相互联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

在社区善后处理能力方面,用理性化解谣言(I2)、重点救助(I4)的因素负荷量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社区对事件通告拖延时间越长,谣言传播也就越广,这样居民可能会对社区失去信任。在对突发事件有了基本认识后,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统一口径,及时对外发布信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安置好受灾居民,条件允许,可以租用房子供受灾居民居住;条件不允许,可以将受灾居民安置在亲朋好友家;对受灾特别严重家庭困难的居民重点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通过危机总结经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图2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标准化参数路径图Fig.2 The standardized parameter path diagram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commun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5 结论

(1)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监测预警能力、社区应急组织能力、社区信息沟通能力、社区应急决策能力、社区应急处置能力、社区协调联动能力、社区善后处理能力等方面建立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2)由模型研究可知: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应急组织能力、社区监测预警能力等方面对社区信息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监测预警能力对社区应急决策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社区应急组织能力等对社区协调联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社区信息沟通能力、社区应急决策能力、社区协调联动能力、社区善后处理能力等对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3)本文选取观察变量有限,调查样本数量有限,后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观察变量,以对社区应急管理现状的了解更加深入。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变量应急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铁塔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