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2022-11-27解鸿宇袁爱红王玉影查必祥
解鸿宇,袁爱红,潘 宾,王玉影,石 杰,刘 振,查必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二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病理特征的骨关节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甚则关节腔形态发生变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5亿KOA患者,中国KOA的发病率约为8.1%[1],本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65岁以上者发病率为60%~70%[2]。KOA有较高的致残率,最终致残率高达53%[3]。西医治疗KOA常予以非甾体抗炎药、氨基葡萄糖等药物口服,或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严重者行人工关节置换,但其费用较高,且多数患者惧怕手术。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且治疗方法多样,针灸治疗KOA疗效显著。
杨骏教授在熟读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40年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KOA诊治思路,并强调对症治疗对本病至关重要。现将其治疗KOA经验介绍如下。
1 重视“三审”——审病因、审病位、审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特点,KOA可归属于中医“骨痹”“鹤膝风”“膝痹”范畴,如《素问·骨空论》:“膝痛不可屈伸”;《圣济总录·肾痹》:“骨痹不已,……,故其下挛急,其上蜷屈,所以言代踵代头也。”KOA病因复杂,与其复杂的生理结构有关,发病症状不一。杨骏在诊治KOA时重在审病因、审病位、审症状。
1.1 审病因 杨骏指出,膝痹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为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肝者,……,其充在筋。”《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故腰脚痛。”以风、寒、湿、瘀、外伤为标。《素问·痹论篇》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宣明五气》曰:“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治宜滋补肝肾、温经活血、宣痹止痛。杨骏强调治病切不可未经辨别病因而急于用针,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言:“得病所始,刺之有理。”
1.2 审病位 审病位之意有二:一为中医病症的病位,二为西医解剖结构的定位。中医的病位无外乎筋、脉、肉、皮、骨,如《灵枢·寿夭刚柔》曰:“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本病既为“骨病”,亦为“筋病”,病久则损及皮肉,故本病的病位在“筋”、在“骨”、在“肉”。《普济方·痹症·腰脚冷痹》记载:“夫痹之为病,生于骨而发于皮,故寒在内则不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判断KOA发生情况以及了解关节内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4]。MRI扫描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KOA患者半月板撕裂情况及严重程度[5]。影像学具有结构成像和功能显像的特点,结合了现代科技与医学,可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依据。杨骏认为针灸治病,虽可通过“以痛为腧”来定位,但古人早已在解剖学认知下确定病位所在,如今更可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做到精准定位,针至病所。
1.3 审症状 KOA症状复杂多样,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膝冷或酸、关节麻木。杨骏在诊治KOA时提出“症因相关”的观点,治病当先“审症求因”。临证时必仔细问诊、认真查体,检查膝关节的屈伸度、压痛点、肿胀情况,询问症状的发病时间及先后,用问诊及查体为“症”找到对应的“因”,方能“纠偏”。此处“纠偏”含义有二:其一,若影像学提示膝关节形态发生变化,需要“纠偏”;其二,对引起症状的不当姿势或习惯,也要“纠偏”。杨骏依此强调治病需依症施治,法从症转,不同的症状需用不用的治法,如膝盖怕冷需温针灸,肌肉萎缩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膝关节变形需重刺以矫正患者膝盖形态。
2 治疗思想
2.1 重“通”——微通、温通、强通 杨骏在借鉴贺普仁的“贺氏三通法”基础上,加以延伸并灵活运用,提出膝痹病亦需“三通”。①微通。以针刺或中药外敷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该法多用于程度较轻或疾病初期。②温通。即用温针灸、隔物灸等加强针灸作用。KOA多寒凝血瘀、经络痹阻、气血不畅,需借艾灸温通之效,散寒祛瘀,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③强通。即以刺血、火针、电针等刺激性较强的方法通其经脉。久病者,邪气留滞,瘀血阻络,普通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杨骏多用电针、火针加强对穴位的刺激;对于瘀血闭阻,郁结不解,久病入络之证,则多用刺血之法以除其恶血、疏通经络,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言:“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杨骏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体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言:“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体质娇嫩者需用微通,重体力劳动者则需强通。
2.2 重“调”——调体、调压、调经 ①调体。KOA患者多为年老者,脏腑功能减退,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治疗重在调理肝肾,以柔筋骨。②调压。膝关节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软骨破坏、变性和增生骨化,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骨力学平衡,骨本身及周围的软组织通过增生改变着力部位,进而适应和维持新的平衡[6]。杨骏治疗此症,惯用长针直刺关节腔,即内、外膝眼,且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从而建立新的平衡;若关节腔畸形变窄,压力大,针刺后可摇大针孔,减轻关节腔压力。③调经。《素问·骨空论》曰:“膝痛不可屈伸,连若折,治阳明中俞醪。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杨骏指出,足三阳、足三阴经筋循行路线经过膝关节的前、后、外及内侧,结合患者症状,辨筋施治,循经针刺,方可起效。
2.3 重“养”——养筋、养骨、养肉 杨骏指出,KOA如果不能及时诊治,迁延不愈,疾病将向内传变。《素问·痹论》:“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若KOA病程长者,不可尽“攻”,亦需养“内”,如《素问·痹论》言:“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杨骏强调“养内”宜“养骨”“养筋”“养肉”。①养筋。《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起筋炅病已止”;②养骨。《灵枢·寒热病》曰:“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③养肉。《灵枢·寒热病》曰:“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补足太阴以出其汗。”筋、骨、肉三者关系密切,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活动。
中医学认为膝为“筋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研究[7]表明,膝关节是人体筋骨约束最多的关节。“筋”的概念包含肌肉、韧带、筋膜、软骨等组织,其附着于骨,联系着肉,作用为连接、约束骨骼和肌肉,支配关节活动[8]。因筋肉在骨的表面,如若受损,筋肉必然先伤,其次为骨伤。筋、骨与肉之间的协同作用十分重要,从病理生理的角度看,应力失衡必然带来筋、骨、肌肉的代偿,当长期代偿状态超过其承受范围时,就会成为膝关节疼痛的反应区。从临床角度看,这些反应区正是膝关节肌肉及其附属组织[9]。因“筋束骨而利关节”,故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尤其是对神经所支配区域进行治疗,对缓解症状极其有利。杨骏认为,筋骨损伤内、外皆有因,外力伤害和慢性劳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其发生多因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故治疗膝痹病,临床上需“养骨”“养筋”“养肉”,通利骨肉,柔筋除痹,发挥筋肉“束骨”“利机关”的作用。同时,注重补益肝肾,濡养筋骨,从病因着手,方可取得显著疗效。
2.4 辅治重“减”、重“养”、重“护” KOA为退行性疾病,除了接受治疗外,自身的保养也极其重要,如不注意养护,本病极易复发。①重“减”。即减行、减劳、减重。减行:要减少运动,尤其是对关节负载大的运动;减劳:减少膝关节的负重,避免走楼梯或上下坡;减重:患者若过于肥胖,膝关节承受过大的重力,会加快关节退行性改变。②重“养”。即药养、食养、心养。药养:服用关节保护及补肾壮骨等药物;食养:食用含钙食品,平时可饮用牛奶,多晒太阳;心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③重“护”。即护理、护体、护具。护理:秋冬季节寒冷潮湿,患者需佩戴护膝保护膝盖,减少接触寒风及湿气;护体:可适当予以中药泡洗、艾灸等治疗;护具:配合使用辅助设施,如护膝、楔形鞋垫。
3 治疗方法
选穴主要以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为主,尤其是阿是穴,与循经远部取穴相配合,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奇穴为主,并辅以平衡针。常选取血海、鹤顶、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阿是穴为主穴,平衡针选曲池,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辨证施治,年老者加阴谷、太溪;水肿沉重者加阴陵泉;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三阴交;疼痛剧烈者加合阳;筋骨不强者加阳陵泉。
血海是脾经气血汇聚之处,具有运化脾经气血的功能,使筋脉得养、宗筋复健。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郄穴,可通利局部关节。曲池(对侧)为平衡针选穴,取之可通过针刺机体神经进而调控机体系统自身平衡达到治疗目的[10]。内、外膝眼分别位于膝关节髌韧带的内外侧,鹤顶位于膝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联合髌韧带中点阿是穴,共奏舒筋利节、通经活络之功。阴谷为肾经合穴。太溪为肾经原穴、输穴,用之可补肾强骨。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具有行气化湿、补气健脾、强健膝关节局部肌肉的作用。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可生发胃气,刺激足三里能达到补益气血的作用。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相交之处,可补益肝肾。合阳穴可通络止痛、强健腰膝。阳陵泉为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针刺此穴具有舒筋的作用。操作手法:首次使用平衡针,针刺对侧曲池后提插捻转,获得针感后,让患者带针活动膝部,后期再用可正常取穴;髌韧带中点、内外膝眼朝关节腔方向刺入,深刺直达病所,若感觉关节腔空间狭窄者,可针刺后摇大针孔;其余穴位针刺后以膝关节感到酸胀为度。
若患者膝盖怕冷,可在内外膝眼行温针灸以达温经散寒、温行气血、激发经气之功[11]。如《灵枢·禁服》所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的特殊作用方式可补针药之所不及。若患者病久或疼痛剧烈者,内、外膝眼及血海、梁丘各接一组电针,加强针感。研究[12]显示,电针刺激可抑制多种因子对骨质的破坏,抑制关节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症状。若患者膝部疼痛剧烈,且活动严重受限,可查其腘横纹处,是否有迂曲的血管,如有可用采血针头浅刺,再辅以拔罐,以火罐负压将瘀血吸出。如《素问·血气形志》所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由此可见,通过拔罐放血,可直接祛除患膝停滞瘀血及经脉中瘀滞的病邪,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研究[13]发现,刺络拔罐结合刮痧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且使用刺络拔罐有抑制膝关节炎患者血中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14]。
4 验案举隅
患者,章某,女,72岁,2019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左膝关节疼痛2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后症状因劳累后加重,夜间痛甚,关节晨僵,持续约30 min,活动后可缓解,未予以特殊处理。2个月前患者上楼时症状再发加重,活动受限,行走不利,休息后无缓解。查体:左膝关节肿胀,皮温不高;左膝关节活动度:屈130°,伸0°;左膝内、外膝眼压痛,左膝浮髌试验(+),左膝回旋挤压试验(+),左膝挺髌试验(+),左膝交锁征(+),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2019年4月15日左膝关节MRI示:①左膝内侧半月板撕裂可能,外侧半月板退化;②左侧髌骨软化,股骨下端及胫骨平台骨损伤,胫骨平台内侧旁滑膜囊肿;③左膝关节退行性变,软组织轻度肿胀。中医诊断:膝痹病(肝肾亏虚证);西医诊断:膝骨关节炎。治则:补益肝肾、行气活血。针灸选穴处方:血海、鹤顶、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阴谷、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阿是穴(髌韧带中点)、曲池(右侧)。操作手法:首次治疗时针刺右侧曲池,获针感后,嘱患者活动膝部,行走数步;深刺内、外膝眼,摇大针孔,并接一组电针,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减少攀爬楼梯,注意膝关节的保暖,疼痛发作期卧床休息。1个疗程后,患者诉疼痛症状减轻,上、下楼梯仍活动不利,疼痛明显。2个疗程后,患者膝关节偶有疼痛,平地行走无异常,上、下楼梯时稍显疼痛吃力。离院时杨骏嘱患者出入时尽量使用电梯,并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多休息,如有复发,及时就诊。
按 患者以左膝疼痛为主症,本病属中医“膝痹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脏腑亏虚,损及肝肾,筋骨失养,加之外邪或劳伤侵袭,发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结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四诊合参,辨证属“肝肾亏虚”。治疗上主穴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平衡针,可行气活血、舒经通络;辅以三阳经、三阴经以达补益之效。诸穴合用,共奏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5 小结
杨骏治病注重疗效,善于总结,指出KOA辨病重在审因、审位、审症。治疗应采用微通、温通、强通之法,以调体、调压、调经,从而养筋、养骨、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