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综合防控
2022-11-27陈序传
陈序传 何 强
1.福建省宁德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站,福建宁德352100;2.福建省宁德市饲料兽药站,福建宁德352100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各年龄的鸡群均可感染,尤其在春夏或夏秋交接之际,外界温度差异较大,加之卫生防疫不完善、营养不良等情况,极易诱发鸡群感染本病,导致产蛋鸡群的产蛋率明显下降(10%~40%),并且增加感染鸡群的死淘率[1],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增加防范措施。
1 病原学
副鸡嗜血杆菌(HP)属于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球菌,该菌长、宽分别为1~3 μm、0.4~0.8 μm,无芽孢,无鞭毛。HP 对生长要求较高,培养HP 一般需要用鲜血琼脂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添加新生牛血清和NAD。HP 可分为3 个血清型:A 型、B 型和C型,其中A 型是当前国内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各型血清群之间没有较强的交叉保护力。HP 的抵抗力极弱,一旦脱离宿主能够迅速死亡,HP 的培养物在50 ℃环境下数分钟内灭活。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鼻炎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从鸡群中的某个点开始发病,然后开始在全群中迅速传播扩散,经过1 周可以波及全群,鸡群的发病率能达到30%左右。鸡只感染本病后整个病程大约需要2 周,通常情况下鸡只的周龄越大病程越长,产蛋鸡群往往呈慢性经过。
病鸡发病初期通常表现眼睑肿胀、眼睛内有泡沫、流清鼻涕,随着病情的发展,流出的鼻涕呈脓性、发黏,可以布满嘴角,将嘴粘住无法采食。眼角也有黏性、脓性物质分泌,发出恶臭气味,病鸡呼吸困难、发出呼噜声音,病情严重时可以发生衰竭死亡。
1)育成鸡感染IC 后,体温可升高达42.5 ℃,3 d左右体温恢复至正常,发病鸡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张口呼吸,有清鼻液流出,眼睑、双侧面部肿胀明显,结膜发炎,IC 感染时间长的病鸡大部分精神状态差,鸡头埋在翅下,羽毛蓬乱、鸡冠苍白,部分病鸡还会发生角膜浑浊失明,无法采食和饮水,肉髯肿胀显著,当病鸡上呼吸道炎症逐步蔓延至气管、肺脏时,表现为杂音、呼吸困难,通常在1 周内因失明且食欲废绝而衰竭死亡,极个别病鸡能够在1~2 周耐过,但存活后生长速度明显受到影响,通常淘汰率高达30%。
2)成年鸡发病后食欲减退,饮水量下降,精神颓废,流浆液性鼻液,发病中后期,单侧或双侧面部、眼睑明显水肿,并蔓延至颈部,重症病鸡的整个头部肿胀。产蛋鸡群发病7 d 左右产蛋率明显下降,并且难以恢复正常,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量显著下降,一般能够从产蛋率60%~70%下降到20%。病程通常在5~16 d,死亡率约30%,通常在发病初期感染IC 的鸡群死亡率并不显著,但在发病中后期,尤其是发生混合感染后,能够导致病鸡发育受阻、机体受损,进而加大了死淘率。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以看到鼻腔内流出浆液、鼻孔周围沾满饲料、鼻窦发炎、鼻腔内蓄积大量黄色渗出物,眼睑皮下水肿、眶下窦肿胀,水肿。病情较重的,在眼结膜、鼻窦和眶下窦内看到蓄积的干酪样物,这也是引起病鸡眼球外突和萎缩的主要原因,严重时还可以引起失明症状。产蛋鸡群感染鼻炎剖检后可见卵泡液化、容易破碎,极易诱发卵黄性腹膜炎,在促使鸡群产蛋率下降30%的同时,还致使鸡群发生10%左右的死亡率。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注重鸡群健康观察
日常管理中需要随时观察鸡群精神状况,一旦发现鸡群有呼吸道症状后,需要上报兽医人员进行疾病诊断,一旦确定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后,需要加强通风管理,给鸡群提供充足和新鲜的空气,降低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2]。当发现鸡群中有感染鼻炎症状的鸡只时,整个鸡群症状较轻,采食和饮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只是产蛋率有所下降,这时给受威胁的鸡群进行紧急接种,是防治本病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最经济的方法。每只鸡接种传鼻蜂胶苗0.5 mL,可以快速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力。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发病鸡群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和饲料营养质量要求较高,应供给舒适的环境条件,保证鸡舍温度、湿度适宜,尤其是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优良,氨气浓度不能超标,这样有利于帮助病鸡尽快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4.2 控制饲养环境
鸡舍空气污浊是诱发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控本病的关键是控制环境条件。做好通风管理,根据鸡群日龄和季节随时调节进风口或风机开启数量,有条件的养鸡场最好设置自动化通风系统,根据鸡舍内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等来设定风机开启次数或频率,保证舍内各个环境条件适宜,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只身上。可以安装导流板,促使外界冷风到达屋顶,与上面的热空气混合均匀后再降落下来,减少冷风对呼吸道黏膜产生的刺激,进而维护黏膜的完整性,提高鸡群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
育雏期间需要降温时,应缓慢降温,不可突然降温给雏鸡带来冷应激,刺激雏鸡呼吸道黏膜而发生感冒或鼻炎。在外界昼夜温差较大时,需要随时调节鸡舍进风口和风机,减少突然降温给鸡群造成的影响。在炎热夏季先通过增加风速来降低鸡群体感温度,在开启所有风机后鸡舍温度还是较高时才开启湿帘,使用湿帘过程中应注意鸡群前面的温度不要突然下降过多,以免产生冷应激。这样需要结合湿帘和纵向风机来降低鸡舍温度,避免热应激对呼吸道产生危害,降低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的风险[3]。
4.3 减少各种应激
保证鸡舍环境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而产生冷热应激;采取强度较小的限饲方式,促使鸡只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良好发育;免疫接种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进行,可以有效减缓免疫带来的应激;需要更换饲料时应逐步过渡饲喂1 周,促使机体逐渐适应营养方面的变化;需要转群时应根据外界气温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尽量减少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4]。在容易发生应激的情况下,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维生素C,来减缓应激带来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添加黄芪多糖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避免鸡群因体质和免疫力下降而感染发生本病。
4.4 强化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
定期清理鸡舍粪便,并对环境进行清洗和消毒,建议每周带鸡消毒2~3 次,对鸡舍外环境每周定期消毒1~2 次,选择2~3 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同时对饲喂器具和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无污染。有条件的规模化养鸡场,消毒后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5],否则需要重新冲洗和消毒,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或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嗜血杆菌,降低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的风险。
4.5 免疫接种疫苗
目前,大多养鸡场采取给鸡群接种鼻炎疫苗来防控本病,建议选择毒株对型的疫苗来接种,鸡群在5~6 周龄和12~13 周龄分别免疫1 次,可以保证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力。一般情况下,鼻炎疫苗属菌苗,生产工艺特殊,内毒素含量较高,鸡只免疫后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鸡只表现流眼泪、肝脏发脆、容易破裂,这也是目前鸡群发生大肝大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免疫接种前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免疫频率,增加2 种疫苗之间的免疫间隔时间,减少免疫给鸡群带来的应激。
4.6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在上批次鸡群淘汰后,需要将鸡舍进行彻底清理、冲洗和消毒,将环境中存活的病原菌彻底清除和杀灭,避免传播给新进鸡群。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还可以防止不同批次鸡群之间水平传播疾病[6]。一般情况下,大龄鸡群免疫接种或发病后,会向环境中排放病菌,小周龄鸡群体质较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较低,在外界野毒的攻击下,非常容易感染传染性鼻炎。因此,选择全进全出模式饲养鸡群,能够有效阻断不同批次鸡群互相传播疾病,也是防治传染性鼻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在引进雏鸡时,需要从正规的种鸡场引种,这样在种鸡群中垂直传播性疾病已经净化,雏鸡体质相对强壮,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强,可以大大降低鸡群感染本病的机会。
5 结 语
1)鸡传染性鼻炎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秉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鸡群中一旦有个别鸡只感染鼻炎后,疾病可以在全群中迅速传播开来,病鸡表现颜面肿胀、流眼泪和鼻涕,病鸡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病情严重时可以发生衰竭死亡,因此鸡群感染本病后要尽早治疗,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可同时紧急进行接种,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鸡舍环境的卫生清洁,加强通风,降低鸡群饲养密度,并且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加强环境消毒,清除本病病原体,确保饲料营养合理,供给鸡群优质全价的饲料,减少鸡群应激,增强鸡体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和流行,减少本病给养鸡业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