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胎毛滴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2-11-27王传君
王传君
山东省海阳市二十里店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海阳265100
牛胎毛滴虫病属于滴虫病的一种,主要寄生在牛生殖泌尿系统,引发母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分布较为广泛,呈世界性流行。母牛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流产及生殖系统的炎症,临床危害较大[1]。
1 病原及其致病机理
牛胎毛滴虫病通常又被称为牛滴虫病,本病的病原为牛胎毛滴虫,镜下观察呈西瓜子形或卵圆形,虫体大小约为7 μm×16 μm,有3 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鞭毛的长度大约与虫体相等,波动膜有3~6 个弯曲。胎毛滴虫的形态随环境变化而不同,条件不利时多呈圆形,同时失去鞭毛和波动膜,运动性也随即消失。胎毛滴虫对低温的耐受性比较强,可在冷冻的精液中长期存活,但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则不能存活。胎毛滴虫病为名副其实的生殖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寄生于母牛的生殖系统,尤其是阴道、子宫等腔体器官中分布较多。公牛感染后主要集中在包皮、阴茎黏膜、精液中,以一分为二的纵分裂方式增殖。病原主要经交配方式传播,公牛感染后阴茎部位的虫体可随黏膜接触进入阴道中,精液中的虫体在发情母牛宫颈开张后能进入到子宫腔中。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公牛感染后潜伏期为3~7 d,由于虫体的活动以及排泄物的刺激,公牛阴茎头、包皮内黏膜出现红肿现象,触之疼痛,后期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阴茎黏膜上有红色小结节,由于疼痛厉害公牛表现不愿意交配,随着疾病的发展,包皮内层的边缘部位出现坏死性溃疡。母牛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不超过3 d,主要表现阴道、宫颈和子宫内膜的炎症,阴道黏膜红肿,阴道口流出灰白色的混有絮状物的粘性分泌物,黏膜表面分布着小丘疹,丘疹逐渐扩张,发展为绿豆粒大小的结节,如果混合感染化脓性细菌,可发生化脓性的子宫内膜炎症[2]。空怀母牛表现不发情,受孕困难,已经妊娠的早期可出现流产,中期表现死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取冲洗液压片检查能找到毛滴虫的虫体。
2.2 病理变化
对患病的牛只进行分析,可发现患牛的发情规律表现为参差不齐,妊娠的母牛场常会出现流产的情况,并且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而前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患牛会出现分泌物大量流出的情况。还有的患牛在妊娠的过程中会出现胎盘停止等情况。对出现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病牛检测分析,可发现其体温较正常牛只高,并且表现为长期的不发情,同时泌乳量也逐渐降低。
3 牛胎毛滴虫病的诊断
由于胎毛滴虫较为脆弱,或者采集的病料中病原体的浓度较低,直接涂片可能不易观察到病原体的存在,因此可以通过病原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诊断。可以采集母牛生殖道的分泌物或者公牛的包皮中的样本进行病原分离,也可以采集流产胎儿胃内的内容物、母牛的胎盘液或者母牛流产后几天内的子宫及其脓液分泌物等进行病原分离。无菌采集后的样品可以在37 ℃培养4~7 d,然后将分离得到的病原体进行涂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是否存在胎毛滴虫的病原体。
4 预 防
预防本病需做好牛局部清洁工作,提升牛场的管理水平,同时做好环境病原的防控。
4.1 做好牛局部清洁工作
做好生殖器的清洁工作,本病流行的地区,公牛采精或自然交配前,可将外阴部位用清水进行清洗,之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母牛外阴部位也要保持洁净,同样用消毒剂消毒。人工授精的牛场需从正规途径购买精液,繁育场采集的精液要仔细检查,确定无毛滴虫感染后再进行冷冻。已经查出本病的牛场做好隔离工作,尤其是病牛,必须单独饲养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积极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外阴部位和精液中不再有毛滴虫存在再进行使用。
4.2 提升牛场管理水平
兽医人员应加强巡场,定期观察牛的生殖部位,发现有异常及时诊断,将疾病消灭在初期。空怀母牛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律时以及妊娠母牛出现不明原因流产时,工作人员一定不能忽视本病的检查。由于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水平低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牛场,故平时牛场一定要做好场内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牛场的管理水平。定期对场内饲养员、清粪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因这些岗位人员经常在养殖一线,掌握疾病的识别特征后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疾病,并采取措施及时制止。
4.3 做好环境病原的防控
干燥、通风、洁净的环境不利于毛滴虫的生存,牛舍平时要加强通风,保持舍内相对湿度不高于65%,休息区、饲喂区的地面做硬化处理,及时清理地面上的粪污。每周不低于2 次的环境消毒,消毒剂可选择0.2%过硫酸氢钾溶液或来苏尔水。周边牛场发现有本病出现时,外来人员应禁止进入场内,同时将场周边道路地面撒生石灰粉,外来车辆和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允许进入。
4.4 做好母牛交配管理
当前,大多数牛场仍采用自然交配的方式让母牛受孕,非常容易造成本病在牛群间互相传播,饲养人员应注意防止该病通过交配进行传播的情况。对于怀疑与带病公牛交配过的母牛可将其隔离饲养,避免其与其他公牛接触,最少经过3 个正常发情周期的观察后,经检测为阴性牛方可进行正常的饲养交配活动,妊娠母牛则应在分娩过后90 d 才能进行交配。此外,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传播几率,但在为母牛配种之前,工作人员应先对冻精液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其为阴性无问题的精液后才可对母牛进行配种。同时,对于新引进的母牛也应隔离饲养,通过严格检查与隔离无异常后,才可令其与本场公牛进行交配,防止引入传染源,造成场内更大规模的疫病暴发。
5 治 疗
对于病牛的治疗推荐采用全身用药与局部冲洗相结合的方法[3]。
1)全身治疗可使用对毛滴虫杀灭效果较好的甲硝唑,市售制剂有甲硝唑片和甲硝唑注射液2 种剂型,病牛可按照60 mg/kg 的剂量将甲硝唑片拌入料中进行饲喂,1 次/d,连续使用3~5 d。如果病牛采食量下降,拌料饲喂不方便的可按照10 mg/kg 的剂量将甲硝唑静脉滴注使用,连续使用3 d 即可达到彻底杀虫的目的。
2)局部治疗主要通过外用药将感染的虫体冲洗干净,常用的药物有稀碘溶液(碘片1 g、碘化钾2 g、蒸馏水500 mL 配制而成)、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或0.05%苯扎溴铵溶液,冲洗前可先将这些冲洗液预热至35~40 ℃,防止温度过低对牛产生冷应激。公牛主要冲洗包皮腔,母牛主要冲洗阴道和子宫腔。冲洗完毕后为了避免残留的药物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最好再用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二次冲洗,将残留的药物去除干净。体质弱的母牛冲洗后还可在宫颈部位置入抗生素栓剂,以防止外界病原菌侵入宫腔而引发生殖系统感染。病程较长的也可采用1%甲硝唑溶液对患部进行冲洗,或将甲硝唑用凡士林配制成5%的软膏局部涂抹,这样治疗效果更为彻底。
6 结 语
牛胎毛滴虫病在养殖过程中虽然并不多见,但养殖场内出现感染的患牛后,非常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造成母牛流产、不孕等多种临床症状,给养殖场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范,注意引种、配种的细节,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