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中“望诊”的方法
2022-11-27向丽梅苏云顺和凤平
向丽梅 苏云顺 和凤平
1.云南姚安县弥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姚安 675302;2.云南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 650201
在长期的医学医疗实践中,兽医总结出家畜体外窍、四肢、皮毛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口色、舌苔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果脏腑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特征的变化[1-4]。因此通过望诊对病畜外部神、色、形、态等变化进行全面观察,就可以了解内脏精气的盛衰,初步对病情的缓急、病势的轻重和预后的良否作出判断[5-8]。
1 整体望诊
主要观察病畜的精神状态、体质和姿态。
1.1 望精神
精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由畜体的形态、动静等方面表现出来。望精神就是观察病畜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以判断机体内脏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变化。
一般来说,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精神不能离形体单独存在。形健则神健,形衰则神疲,如家畜精神充沛则两眼灵活。眼明有神,两耳灵敏,昂头站立,叫声清亮。神识不乱,表示心神正常,称为“有神”,一般无病状态,即使有病也属正气未衰,病情较轻。反之,若目光晦暗,反应迟钝,头低耳聋,叫声低微,称为“失神”,则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由于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致,可分为精神沉郁和精神兴奋2 种类型。
1.2 望体质
健康家畜发育正常,肌肉丰满,皮毛光润,四肢轻健,若生病多属实症、热症。反之,肌肉消瘦,毛焦膁吊,四肢倦怠是衰弱的形体,若生病多为虚症、寒症。
1.3 望姿态
姿态即姿势形态,家畜种类不同,其表现姿态也不相同,若有病可因疾病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姿态。如猪的产后风瘫、马的结症、牛的瘤胃鼓胀、羊腹胀[4,6]等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姿态,在临床中对疾病的诊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2 局部望诊
局部望诊是指观察病畜某一部分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有些病患会表露在畜体局部,但与整体也是密切相关的,掌握局部的病变,往往可以测知整体的变化。
2.1 望饮食和咀嚼
1)望饮食。家畜饮食欲是否正常是脏腑功能特别是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志。观察家畜饮食欲的变化可以察知脏腑的寒热和胃气的盛衰,亦可判断疾病的预后好坏,故在兽医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2)望咀嚼。望咀嚼在望诊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不同种类的家畜有不同的咀嚼方式,如马、猪等家畜是边食边咀嚼,牛、羊等家畜多是摄食咀嚼较粗,囫囵吞下,待休息时又将食团(食糜)返回口中进行咀嚼,所以在兽医临床中对病情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2 望皮毛
健康家畜体内气血中和平顺,血能源源不断地供养滋润皮毛。因此,皮肤柔软而有弹性,被毛细密而有光泽。故《元亨疗马集》说:“马之无疾,皮毛光润也”。家畜的皮毛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迁而退换。家畜瘦弱或生病时,气血不足或失调,不能正常供给皮毛所需的营养,皮毛就会发生变化。肺主皮毛,肺经有病可反映出皮毛的色泽变化等。
2.3 望呼吸
出气为呼,入气为吸,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呼吸是家畜体内外清浊之气在肺内交换的一种生理机能。健康家畜的呼吸动作是胸腹同时起伏活动,呼吸平顺,协调自如。如各种家畜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大致如下:猪10~20 次、牛10~30 次、羊12~20次、马8~16 次,若呼吸过快或过慢,说明此家畜有着病痛。
2.4 望四肢
健康的家畜四肢轻健,运动协调,行动自如。当家畜肢蹄有病时,为缓解疼痛,必然呈现肢体负重异常,运步状态改变。因此,临床如瘸腿骨折、口蹄疫、关节化脓等等,可配合触诊和其他检查法,尽可能进行早期诊断。
2.5 望眼睛
肝开窍于目,肝经有病多从眼上反映出来。古代人把眼分为血、肉、气、风、水五轮。内应五脏即内外眼皆为血轮应心,上下眼睑为肉轮应脾。白睛为气轮应肺,黑睛为风轮应肝,瞳孔为水轮应肾。《内经》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从眼部的病变不仅可以反映脏腑的病变,而且还可以反映其脏腑的功能变化。
2.6 望鼻和鼻镜
健康家畜鼻孔清洁润泽,呼吸平顺。鼻的变化多与肺经病有关,在肺和其他脏腑有病时常在鼻部表现出一定症候。如鼻孔干燥,多为肺热,鼻孔流白色或黄色浓涕,多属外感风寒等。鼻镜干燥龟裂,多见于牛的实热症、百叶干等,多属重病危候症。
2.7 望口唇
口唇是脾的外应。口唇的变化多与脾脏疾病有关,如下唇松弛,多见于脾虚等,唇肿糜烂多为脾胃有热。
2.8 望槽口
槽口又叫食槽,健康家畜槽口柔软干净,表示肺和脾气充足,消化功能旺盛。
2.9 望二阴
即公畜的阴囊阴茎,母畜的阴门和肛门2 个部位。公畜是否有睾丸肿胀,阴囊疝气,阴茎能否勃起等;母畜是否分泌物,阴门是否肿胀、外翻等等。
2.10 望二便
家畜粪尿的颜色、硬度及其状态等,观察尿液是否正常、有没有带血、清亮程度,如牛尿为淡黄色或暗红色,马尿为浊黄色,主要是颜色,尿量和清浊等方面,对尿路疾病的诊断很重要。
2.11 望汗液
汗液是机体津血转化而来的,它的正常分泌依靠机体的营卫,特别是卫气的调节,因此汗液分泌异常,可以反映出机体津血及营卫的变化情况。
3 望口色
观察口色是兽医学中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口色是气血的外荣,口色的变化反映着体内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因而看口色不仅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而且在判断疾病预后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3.1 望口色的部位
检查口色,一般看舌、唇、排齿、卧蚕、口角5处,其中以看舌为主。
1)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首”。舌主要反映心脏、气血运行的功能变化,但舌与心、肝、脾、肾等经脉密切联系,因此舌也反映其他脏腑的功能变化。中兽医学有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旁属肝的记载,在临床中也很灵验。
2)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脏连唇”。唇色及其温度主要反映脾胃的功能变化。
3)排齿:排齿指齿根部的牙龈,由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排齿主要反映肾、脾胃的功能变化。
4)卧蚕:卧蚕指舌下方,舌系带前方两侧。颌下腺开口处的舌下肉阜,形状像蚕,故称卧蚕。中兽医学将左侧肉阜称为金关,右侧肉阜称为玉户,内应肺经,《元亨疗马集》中有“欲知骡马诸般病,舌下先须看卧蚕”之说的记载。
5)口角:口角指颊部黏膜,一般反映三焦的功能变化。
3.2 望口色的方法
由于家畜种类不同,其具体方法有所差异。
1)检查猪时须有助手协助缓缓接近,使猪自行安静卧下即可。一手持30 cm 长的木棍从口角轻轻插入,横行于口中。口即张开,舌自动出,用手将口唇翻开,仔细观察。
2)检查牛时,应站立在牛头侧面,一手提高鼻圈,另一手先翻开上下唇,看唇和排齿;再以二指从口角伸入口腔,口即张开,即能检查舌面、舌底和卧蚕的色泽。
3)从马左侧接近畜体,右手握住龙头,左手拉起上唇,注意观察。唇和排齿的颜色及光泽,干湿,然后左手食指、中指二指从左侧口角伸入口腔感觉温度、湿度的情况。随即将二指叉开,使口腔张开观察口色、色态及舌苔;再将舌拉出口外,详细观察舌津以及有无损伤等,观察卧蚕及牙齿的变化。
4)正常口色,正常家畜的口色是鲜明光润,呈粉红色,一般幼畜稍偏红,老畜稍偏暗。春夏稍偏红,冬秋稍偏暗,故有“春似桃花,夏似莲,秋冬桃红,皆安然”的说法。
5)疾病口色,口色反映体内气血的变化,气血平顺,口色鲜明光润。光主气,气正光明,气虚则光暗,气绝则无光。色主血,血亮则色正,血热则色红,血虚则色淡,血瘀则色紫。凡因病而出现的一切不正常的口色皆为病色。常见的病色有白、红、青、黄4种。紫黑色有时见到,但多数家畜则重病危症。
白色:主癔症,多系正气不足身体虚弱。
红色:主热症,主要见于热证及各种温病的发热期。
青色:主寒主痛,主要见于疼痛和感受寒邪的病症。
黄色:主湿或湿热,多为脾、肝、胆湿热或寒湿之象。
紫色:临床多为黑紫色,为津液极度匮乏、气血停滞的重危症。
3.3 望口津
口津就是口内津液的简称,口津是口内干湿度的表现。口内湿度反映着体内津液的变化,健康家畜体内津液充足。
1)口津干燥: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象,为热盛伤阴,见于肺热、胃热等症。
2)口内干枯:多因热毒过盛,津液枯竭所致,多亡阴危象。
3)口内湿滑:多为水湿偏盛,为湿热内盛,见于肠黄等症。
4)口内垂涎:多为水湿过盛,如脾寒症、脾胃阴虚、口舌生疮或中毒等。
3.4 望明亮与晦暗
看口色时应注意观察口内的光泽度,根据明亮与晦暗的程度,可以判断机体正气的盛衰。口色鲜明者,正气未伤。口色晦暗者,正气已伤。病色有光泽,正气尚存,气血未败可治;若晦暗枯夭,表明气滞血瘀难治。《元亨疗马集》脉色论中指出“青如翠羽者生,似靛染者死。赤如鸡冠者生,似血不血者死。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死。黑如鸟羽者生,似砚台墨者死。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死。”凡翠羽、鸡冠、豕膏、鸟羽、蟹腹的颜色均表现色彩光润,生机尚存,凡靛染、血不血、枯骨、砚墨、黄土之色,均色彩晦暗,缺乏生机,多属难治之症,可见口腔的光泽度,在判断家畜机能正气的盛衰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6-8]。
3.5 望舌头
望舌头主要是观察舌质、舌苔等4 个方面。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1)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老、嫩、胀、瘪、裂纹、芒刺等。
2)望舌态:主要观察舌体的软萎、强硬、震颤、歪斜、伸缩等。
3)望舌苔: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和黑苔。
4)望胎质:主要有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和有无等。
4 结 语
总之,望诊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是我国兽医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望诊可知畜体的体内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可根据各脏器的病变,预知病情,预后情况,掌握望诊方法可初步确定患畜的疾病所在部位及病因,给出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兽医临床检查不可或缺的手段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