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2022-11-27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弘扬内蒙古

周 厅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发展传播方式,在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特有的模式。同时,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还承担着巩固文化多元性以及发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责任[1]。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坚持正确发展方向、落实各项民族工作的需要,也是该地区深入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筑牢共同体意识的需要。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探寻其与中华民族文化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及传播过程中不断深化共同体意识引领,以能有效发挥音乐文化塑造人的重要作用,在坚持民族工作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深化群众对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实现文化传播最终目标[2]。

1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播效用,展现出其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内蒙古各民族坚持正确发展方向、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

1.1 有利于引领北方游牧民族正确发展方向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舞台[3],其民族音乐的主要创作者、传播者及接受者是其音乐文化的形成主体。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为该地各民族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各游牧民族群众在享受音乐文化的同时理解并认同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发展建设中保持正确的方向,获得正确的引领。一方面,基于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较多、农牧文化交融的现实环境,保持各民族发展正确方向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民族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其中弘扬共同体意识,能潜移默化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熏陶,带领群众正确认识共同体意识,形成对共同体意识的美好向往,进而在民族发展和建设中保持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音乐文化的形式和特征不同,只有将弘扬共同体意识融入音乐文化并有效传播,才能在为各族群众带来精神文化享受的过程中深化其对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有效提升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实效,真正发挥其引领民族发展建设的作用[4]。

1.2 有利于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是中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5],其民族区域自治长期存在和进步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影响。音乐文化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地区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正确民族发展政策,需要音乐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提出以来,即成为国家稳定边疆、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理念。而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二者在思想层面和目标层面具有一致性。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各民族建设发展的指导理念,内蒙古地区高效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需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影响,而且需要坚持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引领。因此,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对弘扬共同体意识也相应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共同体意识才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深层次的影响,真正帮助内蒙古地区有效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 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音乐文化工作者的任务,更是民族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焕发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需要共同体意识的深入影响。有调查显示,在对牧区民众的国家情感调查中,15个测试题均值为4.11,表明牧区民众表现出较高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6]。如何将此类国家情感进一步深化,发挥其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用,同时守护民众的精神家园,需要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弘扬和深化。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展现文化价值引领的重要责任。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筑牢共同体意识,需要将共同体意识融入音乐文化的形成、传播及发展进步各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在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7]。也只有如此,各民族群众才能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感悟共同体意识,在文化交融中落实共同体意识。

2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化共同体意识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融入,发挥民族音乐文化在弘扬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载体作用。但在当前阶段,在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面临一系列问题。

2.1 民族音乐创作方向存在偏差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民族音乐文化创作的取向及价值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将民族音乐文化含有的共同体意识和相关理念不断深入,并能在传播过程中扩大影响范围,弘扬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在当前阶段,虽有“安达组合”“乌兰牧骑”等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提升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效力,在国内外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取得如此成果的民族音乐者和民族音乐作品只是少数,尚未形成较大发展规模,基于此,弘扬共同体意识便缺乏坚实基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民族音乐创作方向存在偏差,部分音乐人为迎合市场需求多选择流行性元素,忽视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方向和深刻内涵,导致音乐文化特色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音乐创作者尚未具备开阔的视野,将音乐创作局限于内蒙古地区,无法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范围,以此为基础弘扬共同体意识也无法获得有效成果。

2.2 民族音乐教育主题尚不明确

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者的重要途径,也是在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策略。当前,内蒙古地区虽然意识到通过教育培育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要作用,也在音乐文化传承中强调教育作用,但其音乐教育对民族团结、民族共同体理念和意识的融入不足,导致通过音乐文化传承弘扬共同体意识受到影响。同时,学校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因素尚未占据主要地位,而过于强调作曲技法导致教育中民族特色元素缺失,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特色不足的困境,无法为弘扬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

2.3 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整合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背景下,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形势严峻。当前,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国内外形势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音乐文化坚守民族特色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在充分保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实现高效传承[8]。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尚未持续推进创新,无法在文化整合中有效坚守民族特色,而吸收有效文化进行创新的过程也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导致其难以成为弘扬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

2.4 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单一

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且固定。一方面,传统模式下,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以口耳相传为主,此传播方式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可能导致优秀内容的丢失,再加上民族音乐的演奏方式单一,难以获得持续发展,在新时代音乐市场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以此为基础弘扬共同体意识便难以取得应有效果。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文化传播尚未全面普及,传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无法真正成为弘扬共同体意识的载体。

3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策略

3.1 坚持党的民族理论指导,保持创作正确方向

作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能为民族群众提供精神生活服务,而且能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引领群众的价值选择,实现文化塑造人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需重点关注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向,为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9]。首先,内蒙古地区政府及文化工作者应深刻认同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在日常管理工作及创作实践中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指导,在思想层面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确保音乐文化的产生及传播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并能为弘扬共同体意识提供方向指引,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对民族事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其次,针对内蒙古民族音乐的特色,需在坚持正确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融入新鲜活力,促进主旋律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进而创作出既具备当代生命力又具备民族个性的民族音乐。最后,在坚守国家民族发展理论、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内蒙古民族音乐创作还应具备全球化视野,不断强化音乐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深化共同体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民族音乐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协同一致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例如,内蒙古民族音乐组合“安达组合”,即多次开展国内外巡演,音乐创作及表演过程取得较大成功,其所具备的世界性眼光与民族特色的交融成为其音乐创作的成功基础,将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既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又发挥了音乐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更有效地实现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弘扬[10]。

3.2 民族音乐教育强化民族团结主题

弘扬共同体意识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元性,而且提出了各民族团结的具体要求。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更应强调民族团结主题,尤其需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坚守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理念,确保在音乐教育文化传承中保持共同体方向引领。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内蒙古地区应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坚持民族团结主题,并注重对民族音乐特色的传承和保护,确保新一代青年既具备坚实的民族音乐素养,又充分理解和认同共同体意识,成长为可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学校应注意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突出民族团结主题,培育音乐人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从教师队伍素养、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设计等角度入手,不断强化民族团结主题,确保教师自身价值观和民族理念的正确,也确保音乐教育模式的高效,能在为学生教授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对共同体意识的强烈认同[11]。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还应更多地强调民族音乐特色,在继承和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弘扬共同体意识,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融入音乐教育过程,使音乐人才成长为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者和保护者,并认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的高水平发展。

3.3 立足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筑牢共同体意识

当前阶段,落实共同体意识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弘扬,还需持续立足民族特色,在文化整合过程中筑牢共同体意识。一方面,应立足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多样化形式,落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在音乐文化中弘扬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撑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在提升民众认知度的同时扩大音乐文化影响力,在文化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不断深化共同体意识,助力音乐文化更好地弘扬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基于文化整合视角,相关工作者应在民族音乐传承及保护工作中坚持大一统发展理念,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点,融合中华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因素对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整合,确保其音乐文化在具备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优秀文化、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进而在创新过程中筑牢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共同体意识对音乐文化的影响[12]。

3.4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关工作者应紧抓发展机遇,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弘扬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体意识更广泛的弘扬,进一步提升弘扬效果。第一,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可使用新媒体支撑,将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应用于民族音乐文化,如浩林潮尔在网络时代即借助论坛和贴吧、网络电台、视频网及微博微信等开展传播,百度“呼麦吧”“中国民间呼麦意识”论坛、网易云音乐频率FM66《论呼麦的若干种技巧》、喜马拉雅电台的《图瓦——呼麦》等,都成为浩林潮尔在网络时代的多样化传播途径[13]。这也可成为更多内蒙古民族音乐的传播途径。第二,可借助“一带一路”大背景传播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打造音乐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走出去,将“安达组合”“乌兰牧骑”“内蒙古青年合唱团”等有影响力的音乐团体置于国际化发展视角,在音乐作品演出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播,借助其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还可借助相关旅游产业推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实现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弘扬。可借助内蒙古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音乐节目进行旅游营销,开发相应的旅游产业,或借助原有旅游产业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更广泛传播,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弘扬,展现文化传播效力。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弘扬内蒙古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