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思考与对策

2022-11-2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污染物污染土壤

赵 雷

(南京市溧水生态环境局,江苏 南京 210000)

土壤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它是由于长时间的地壳、风化等运动而形成的物质,有不同的元素和特点,而且土壤的性能与建筑工程、园林绿化等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灌溉、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的发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包括沼泽化、盐渍化等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的相关措施,做好防治控制。

1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及污染来源分析

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导致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土壤被污染后,污染物会通过人体呼吸、皮肤接触和日常的饮食饮水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染废水排放的危害性,企业直接排入地下水的污染逐渐减少,地下水的污染通常间接来自土壤,而雨水淋溶污染物的垂直运动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1]。

1.1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是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该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勘测等方式对现阶段的状态进行研究,从而获取关键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土壤环境的调查工作来说,主要是对土地当前的特性、利用情况以及侵蚀状态等进行具体了解,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调查内容,在调查工作开始之前,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土壤区域内的工厂、建筑等要素,同时对植物的类型等信息进行整理[2]。在土壤环境的调查工作中,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查找,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明确调查工作的侧重点。地下水环境的调查主要是围绕水质状况、水量等进行详细地研究,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地下水在不同分布区域下的状态以及污染情况,并将勘探与资料收集结合到一起,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要对水文地质以及岩石层厚度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记录地下水的水位、水质以及水文等信息。

1.2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监控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监控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监控的结果对当前环境的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现象并对污染原因进行追踪,从而避免污染情况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土壤的监控中,工作人员需要选取合理的监控点,定期对土壤样品进行收集,通过合理的监测方式明确土壤的元素和性能,可以直观地监测污染物。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网格法的方式进行布设:将土壤所在的区域通过相同大小的矩形网格进行分割,并以各网格的中心点作为圆心,取较小半径范围内的多个土样,混合以消除小范围土壤变异并作为样品送检。送检和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在保管中的有效性,并且围绕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而地下水环境在监控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在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时通过在多个点位安装传感器和探测器等方式采集水体,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将转化为水体的指标参数信息上传到数据库并传递给有关部门[3],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分析,以最短时间找到问题所在。

1.3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危害

目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已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如果我们的环境管理依然不到位,污染将会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1.3.1 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污染必然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土壤中污染物的侵蚀,后续对其进行食品加工时也将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1.3.2 威胁人体健康

当农作物生长在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时,所有食品和饮用品的安全和质量将得不到保证。污染物很可能通过日常饮食进入人体,从长远来看,它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3.3 破坏生态环境

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时,会大大降低微生物和动植物的存活率。从长远来看,生态系统的功能将遭到破坏,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介质中的污染物也会被转移,造成更大面积的土壤和地下环境污染。

2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工企业排污工作不严,在产企业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部分企业地下水污染问题凸显。此外,随着绿色石化、港航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要求不断升级。目前,仍存在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小岛和外来种植户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且由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时间尚短,地方针对受污染耕地生态修复的监管意识较薄弱,责任主体不明确。

2.2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

除了重金属污染外,有机污染也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病原菌、抗生素等污染物和海洋生态对土壤的侵蚀也日益加剧。如果是地下水受到有机物污染可能会引发人们腹泻、肠道线虫甚至是恶性肿瘤等问题,日常饮用水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进而损坏人体的肝、肾的正常功能,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造成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难度,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污染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

2.3 缺乏健全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各部门管理职权不明晰。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着多个部门职权分属不清的现象,监管任务难以执行,这样既无法完成上级派发下来的指示,也难以有序地开展对地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二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在进行污染防治工作时缺乏科学、完善、合理的机制,难以规范且系统地落实各项工作。

三是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欠缺。强有力的监督力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防治工作的规划性和建设性。但部分地区存在着污染防治工作中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会导致工作质量降低,无法为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2.4 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与人员监管薄弱

一是现有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平台之间缺少统一的规划,存在监测对象交叉重叠、点位布设方法不一致、监测指标各有侧重且工作形式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数据的互补性、可比性较差。

二是监察执法队伍装备水平薄弱,县市区基本未配备土壤快速检测仪,执法监管尚未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

三是土壤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基层环保部门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人才储备、技术支撑及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亟待提升。

四是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操作违规问题,不符合相关文件的标准要求。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制度上的欠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在制度内容上的优化,这是需要改善的问题。

2.5 防治设施不健全

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管理工作中,为了增强防护性,避免污染排放等因素对整体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土壤以及地下水的位置上进行硬件设施的安装,包括防渗透设施、水利截取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工厂生产、加工等操作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实现对排放物的集中处理。现阶段来说,有关人员也缺乏对于这方面的管控工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在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或者宣传的方式展开,没有做好在硬件设施上的改造。

3 加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措施

目前,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进而影响了自然环境和农产品的使用安全。由此可见,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十分重要,要高度重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防渗透管理

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管控工作中,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明确,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过量排放以及向土壤和地下水的长期渗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防护能力,在管理工作的展开中,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土壤与地面的防渗透设施安装,避免污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可以对土壤进行硬化工作,例如在工业生产或者加油站等特殊的位置,为了避免污染物通过渗透进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可以对表面进行硬化,提高土壤的整体性。另外,还可以对工业生产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在细节上的优化,做好搬运、装卸等过程的管控工作,避免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

3.2 完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

3.2.1 落实分管部门职责

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管控工作中,需要合理地对分管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避免因职责不明而造成争夺管理权利或面对问题相互推诿等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应该完善“市级统筹、县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开展目标评价考核,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各县(区)、有关部门政绩考核,促进监管工作的进行。

3.2.2 明确相关法规及污染等级

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土壤污染以及地下水污染等污染主体进行明确规定,以便相关人员或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明确规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具体污染等级,以便对污染区域进行登记,并根据具体的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3.2.3 完善管理制度

在确保构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问题在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地方重点污染地区制定治理制度,并根据地方的土壤特色、污染因素和生态环境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衡量标准,从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法律地位;从防治工作着手,建立调查监测制度以及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成立调查小组,专职负责实时观察、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程度,根据制定标准综合考虑,对各项监测与制定评估展开工作,为环境保护审批机制的决策作出有力支撑。

3.3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源头控制

一是优化土壤环境空间管制,结合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严格控制在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二是对已查明的工矿企业、化肥农药、灌溉水和还田淤泥等各类污染源,要制订控源(断源)工作计划,明确逐个污染源的控源时限、控源措施和责任单位;三是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应当与粮食、市场监管部门共享有关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耕地质量类别划定等成果,推动在粮食收购、食品安全监管等环节的联动把关;同时,严厉打击向土壤、地下水渗排偷排污染物、违规开发污染地块或修复工程造成二次污染等严重违法行为。

3.4 推进修复工程及其示范作用

在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问题时,不仅要对修复过程进行管理,提高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要展示修复结果,公布监测数据信息,为其他地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同时,还应扩大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整治的范围,不仅可以局限于城市扩建用地,还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等相关开发,使修复后的土地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同时,要加大土壤环境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引导公民自觉履行土壤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还应该落实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强化全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督促污染土壤的责任主体,切实承担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经济责任。

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和技术标准体系方面,要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合理的工作,确保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科学有效。从修复技术类型、生态环境评价、污染物检测分析方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土壤环境,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环境修复标准体系,并在其指导下促进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修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5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明确管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就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将管理与防治等工作结合到一起。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过程中的主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主要是对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监控的结果明确当前的污染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通过对土壤和地下水管理对策的控制,可以更好地进行修复和管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有关人员需要就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制度的完善,做好防渗透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污染物污染土壤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土壤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