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2022-11-27周丽萍孙宏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医生

周丽萍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116044

202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提出要以加强健康乡村建设为核心,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健康管理水平,紧密围绕提升基层医生和基层患者的实际需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乡村医生的发展既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医疗,又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只有明确乡村医生角色,切实掌握当前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现状,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 乡村振兴中乡村医生的角色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打造培养出服务能力强、创新性高、特色优势突出的乡村医生是实现健康乡村建设的根本[1]。乡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守门人”,担负着乡村地区百姓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与维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宣传、危重疾病及时转诊等工作,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协助上级医务人员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作为我国医疗保健服务领域的基层人员,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医生群体亟须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发挥好网底守护功能[2]。

2 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现状

2.1 学历不高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差异性很大,规范的医学生需要接受多年的专业教育和培训[3],才可进入正规医院实习。乡村医生的文化程度偏低,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真正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屈指可数,主要以专科和技校学历为主,甚至有部分是由赤脚医生经过政府培训转化而来,缺少后期继续学习以及去外地医院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科院校系统培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急需更新,看病只是凭借从多年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个人经验,真正能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高端人才相对匮乏。乡村医生整体文化程度不理想是乡村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专业知识有限,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基层医疗能力不强,百姓信任度低,这些将导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2.2 年龄老化 年轻有能力的乡村医生是村民健康的保障,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乡村医生年龄老化现象明显,后备力量不足,55岁以上占所有乡村医生1/3以上,无法跟上现代医疗的步伐,难以满足目前信息化和电子化服务的要求[4]。倘若不加以干预,这种现象将会日趋严重,不利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年事已高但仍留岗在任的医生来说,不论是精力还是能力都十分有限,有时连血压都测量不准确,即便是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辅导,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进程也会十分缓慢,也很难有明显改善。

2.3 福利不高,地位低 虽然国家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帮助乡村医生发展,但由于乡村发展较为滞后,一些政策实施进程仍较为缓慢,导致一些养老保障机制、福利待遇并未得到有效落实,这严重挫伤了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在调查中,乡村医生提到对目前的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缺乏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机会。乡村卫生室不像城市医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一名乡村医生几乎要担当全科医生的工作,也正是因为乡村医生目前处于工作强度大、待遇差、无编制、无地位的尴尬境地,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村医每年收入甚至比不上外出打工者,乡村医生待遇差、收入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越来越多人宁愿去城市医院打拼也不愿留下造福家乡,农村地区似乎要么没有成为目标,要么被视为没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5],相关数据显示约有90%的年轻医学生拒绝到乡村发展。

2.4 职业认同度低 在过去那些时代,人们对于认真求学的意识并不强,更不要提个人理想抱负,掌握一门技术、寻求一份稳定工作,能够赚钱养家足矣,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现在仍在工作岗位的一些乡村医生对于其工作并不热爱,不思进取,认为目前已有的知识储备足以满足村民的需求,在参与上级医院组织的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中学习自主性低,学习状态差,工作只是为了获得利益,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甚至会有个别医生会由于自己工作的场所是偏远的农村而存在自己会被卫生行政部门忽视或遗忘的想法,消极怠工。长此以往,这不仅会阻碍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造成城乡医疗水平严重脱节,对基层医疗水平提升产生极其不利影响。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对策

3.1 国家政策扶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地方各级机构要不断加大对乡村卫生的投入,改善乡村医生目前现状,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像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国家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可根据偏远落后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村医招聘的学历、年龄等的要求,以应对基层医疗人员紧缺的需求,鼓励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源于本乡本土的本科毕业乡村医生,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卫生健康队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看病医疗问题,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3.2 开展医学继续教育 衡量一名医生是否具备安全有效诊治患者的标准之一是其是否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因此乡村医生也应具备执业医师证书,但乡村医生和其他医生还有一定的区别,国家已提出要结合乡村地区特点进行改革。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落实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意见》,针对基层医疗水平极其落后的地区,允许医学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职位,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深入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不仅如此,医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乡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要想得到有效改善,必须要提高乡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定期培训,结合地方特色,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确保课堂教育和实践之间的一致性[6],集体组织基层医生到上级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加快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让更多人获得职业资格,提高医疗水平。

3.3 搭建社会支持平台 推动乡村卫生事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培训干预,还需要完善其他乡村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支持,例如完善养老制度,将每位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都落实到位,力求做到养老保障全覆盖,惠及到每一位乡村医生,消除村医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村医务人员的归属感。通过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增加农村医生的津贴和奖励,提高基层医生“巡诊费和出诊费”等,调动集体工作积极性,有效的人力动员对于改善卫生系统的绩效和提高村医工作满意度至关重要[7]。此外,还可以通过模仿央视新闻“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以借助媒体宣传力度,大力表彰那些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乡村医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起到激励鞭策作用,让更多人看到村医执着坚守岗位、甘于奉献的大爱形象,让更多人关心乡村医生、关心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关注亿万农民的健康问题[8]。

3.4 坚定个人职业信念 从医信念是一名医生发展的内驱动力,乡村医生除了要具备必需的临床技能以外,还要有乐于服务百姓,甘愿为基层医疗奉献的理念,杜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职业心态,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扩充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补齐短板,树立自信心,扩充个人在村民当中的影响力,担负好自己肩上的使命,增强对自身的职业和专业的认同感,为后辈树立榜样,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为实现健康乡村而奋斗。不仅如此,对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理解认同也同样重要,只有真正融入乡村中,才能发掘并利用好当地医院现有资源,通过展开优化整合,缩小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与健康乡村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提出的重大举措,基层医疗作为卫生服务体制的“神经末梢”,只有在实现健康乡村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医生作为中国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建设者,长期以来,对于乡村卫生健康的发展与保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推进健康乡村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才是发展乡村医生的最佳出路。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医生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最美医生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医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望着路,不想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