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宝鸡市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2022-11-27董能峰李功辉王青青
董能峰,李功辉,刘 盼,杨 怡,王青青
((1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721000,陕西宝鸡;2 赣州市综合检验检测院,341000,江西赣州))
宝鸡处于陕西关中以西,东接咸阳,南连汉中,西北与天水和平凉毗邻。海拔高度呈明显的差异性,地质地貌复杂,据调查,宝鸡市有15 个土类,34 个土壤亚类,83 个土属,286 个土种。多样化的土壤构成,为多品种的中草药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其丰富的中药产业发展条件。本文结合宝鸡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宝鸡中药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为宝鸡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1]。
1 宝鸡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9 年底,宝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53 万hm2,其中陈仓区(以西部山区为主)种植柴胡、黄芩、猪苓、苍术、天麻等0.867 万hm2,占总面积的34.0%;凤县种植0.467 万hm2,占18.3%;太白种植0.27 万hm2,占10.6%;陇县种植0.147 万hm2,占5.7%;麟游种植0.144 万hm2,占5.6%;凤翔县种植0.133 万hm2,占5.2%;金台、渭滨、千阳、岐山、扶风、眉县等县区种植0.525 万hm2,占20.6%。2019 年中药材产量5.23 万t,凤县和太白县年产量达到上万吨,陈仓区、凤翔县、麟游县年产量达到上千吨[2]。宝鸡现有万亩以上的种植基地3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2个,在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论坛上宝鸡博仁药业种植基地被组委会和陕西中药协会命名为“十大种植基地”之一[3]。
1.2 宝鸡市中药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宝鸡市现有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书的中药工业企业23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中成药生产企业6家,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4家,医疗机构制剂室4家,中药材(熊胆粉)生产企业1 家(宝鸡占西药用动物养殖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饮片品规有800 多个,中成药生产企业共持有中药注册文号品种395个,常年生产品种145 个。2020年中药工业实现生产总值7.7 亿元,其中中药饮片生产总值3 亿元,中成药生产总值4 亿元,中药提取物生产总值0.5 亿元,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总值0.2 亿元。其中,个别企业优势品种产值增长幅度较大,如向源饮片的六神曲、建曲等曲类产品,博仁药业的柴胡,2020 年单品生产总值超0.2 亿元;金森药业的甘草浸膏、甘草流浸膏,2020 年生产总值超0.5 亿元;紫光辰济药业生产的丸剂,注册商标有15个,生产总值近2 亿元[4]。
2 宝鸡市中药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2.1 优势
2.1.1 种植环境适宜宝鸡处于中国的几何中心,境内具有山、川、塬、河谷、草原等多种地形,适宜的气候条件、多样化的土壤构成,使得宝鸡大部分地区都比较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其中太白县与凤县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被誉为世界物种的“基因库”。宝鸡宜于种植药材的土地面积广阔,据初步统计,全市宜于药材种植的面积约13.33 万hm2。现有种植面积不足2.67 万hm2,仅为总面积的1/5。
2.1.2 中药资源丰富宝鸡目前有中草药1 992种,太白山所产中草药达1 415种,而“太白七药”更是独具特色,有149种,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被收入《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太白山中草药就有159种,占收载总数的25.7%。宝鸡有山茱萸、猪苓、杜仲等20 多个道地药材品种。
2.1.3 中药材种植发展迅速,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宝鸡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553 万hm2,比2019 增加0.087 万hm2,较2016 年增加了1.352 万hm2,增长1 倍以上;2019 年中药材产值为8.28 亿元,比2018年增长33.98%,比2017 年增长76.92%。
2.1.4 中药文化底蕴深厚宝鸡是中药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著《神农本草经》;岐伯曾在此行医著《黄帝内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太白山隐居和采药、行医,向当地人传授养生之法,至今还有药王山、药王洞的遗迹;宝鸡“太白七药”更是独具特色,是中国“七药”中种类最多的。
2.1.5 国家与宝鸡市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国家发布《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以及宝鸡市制定了《宝鸡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 年)》《宝鸡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宝鸡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 年)》,均大力推动了宝鸡市中药产业发展。宝鸡市提出打造“丝路药都”目标,按照“一体两翼、多极支撑”的中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以太白县、凤县、眉县、凤翔县为主建立南部秦岭中药材种植产业带,以陇县、千阳县、麟游县为主建立北部台塬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努力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增加规模效益。
2.1.6 中药科技支撑不断完善宝鸡市拥有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1 家(陕西省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1 家(红豆杉院士工作站),市级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 家(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市级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家(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专家大院1 家(太白山药谷专家大院);有德尔医疗器械、金方药业、瑞海药业、虹原生物、秦明医学等5 家从事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有省级中药科技示范基地3 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2.1.7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态势趋优近年来,宝鸡市凭借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极大地丰富了宝鸡旅游产品体系,为宝鸡旅游产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宝鸡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市场与中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中药文化旅游新模式、中药产品销售新方法,加快了宝鸡中药产业的发展。
2.2 劣势
2.2.1 中药材的引种驯化问题严重宝鸡市对中药材种子的培育与供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管理组织,宝鸡除种植已规模化的柴胡种子药农可以自行繁育外,其他很多中药材的种子的获得,需要从外地购买,其道地性难以保证,存活率不高。并且盲目地引种驯化易出现移植异化现象,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2.2.2 劳动力资源不足、成本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农村的劳动力以留守老人为主,他们的种植知识缺乏,劳动效率低,宝鸡市中药材种植分散,种植面积还较少,中药材种植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底,在除草、采挖的时候明显呈现出劳动力资源不足、成本过高的现象。
2.2.3 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程度低[5]中药材的种植目前还没有其他农作物种植那样技术成熟和机械化程度高。面对困扰药农的两大难题——除草和采挖,目前除草还没有针对性的除草剂,还是以人工除草为主,采挖机械也是比较单一,主要以薯类挖掘机来代替,机具单一,针对性差。宝鸡市目前仅有药材栽植机4 台、药材精量播种机5 台。育苗播种的机械化水平为30%左右,栽植的机械化水平不足20%。而机械化作业主要集中在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2.2.4 中药材种植面积少,产值偏低,品种规模小目前宝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虽然比关中其他几个地市都多,但相较于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还相差很大。2019 年宝鸡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90%,居全省第四位,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77%,居全省第六位。种植规模较小,不易产生品牌效应,中药材在销售中难免存在隐患。近年来,宝鸡市中药产值虽不断提升,但总体占比仍较小。以2019 年为例,宝鸡市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3%,占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2.61%。宝鸡市很多中药制药企业,其原药材大都需要从外地购入,本地中药材由于量太少,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2.2.5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宝鸡中药方面的研究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短缺,本地大中专院校中药方面的研发能力差,医院与药检所等未建立专门的中药研发部门,中药企业也是以饮片厂为主,研发能力不强。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人员也偏少,不能满足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的需要。
2.3 机遇[6]
2.3.1 “一带一路” 建设带来的机遇现阶段正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实施期,中医药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民心互通的一张新名片。宝鸡处在承东启西、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担负着建设关天副中心城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新枢纽等重大使命,具有传播中医药、打造中医药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这为宝鸡中药产业发展拓展了崭新空间。
2.3.2 重大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省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陕西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在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中药资源保护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现代中药流通体系构建等方面,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目标、路径和主要任务,这些都为宝鸡市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3.3 传统文化产业振兴带来的机遇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瑰宝,有着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宝鸡作为医圣岐伯的故里,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产生地,有着悠久的中药文化传统。陕西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宝鸡市提出打造“华夏文化名城”,中药产业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实施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全面振兴和“走出去”战略,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3.4 创新创业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国家鼓励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积极构建平台,科技创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激发更强发展活力,中药产业在中药相关产品的研发,中药材栽培,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加工,互联网销售、仓储物流,中药制药机械装备升级发展,以及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食疗、养生、养老、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效应,必将在双创和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4 挑战[6]
2.4.1 有效消费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宝鸡市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中药产业的发展还不适应市场转型升级的要求,高质量、多样化、高品质的中药产品供给不足,进一步凸显了中药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2.4.2 区域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宝鸡市占全省中医药市场份额较小,中药材种植规模及标准化程度均落后于陕南三市,中药材企业数量和产值均占全省的10%左右。全市中医药产业要在与陕南三市竞争中实现赶超必然面临更加激烈的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竞争。
2.4.3 中药产业现有商业模式存在与市场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从药材品种来看,宝鸡市中药生产企业能从本地取得的仅100 多种,占全部所需品种的20%左右;从药材数量来看,由于本地生产规模有限,宝鸡市中药生产企业多从西安、安徽等外地中药材市场进货,本地收购量仅占30%左右。中医药现有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转型升级的需求。
3 推动宝鸡市中药产业发展的策略
综合来看,宝鸡中药产业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脱胎换骨、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优势与劣势兼具,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战略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产业发展策略,才能使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宝鸡重要的支柱产业。
3.1 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
培育良种在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中药材品种不仅可以较大程度提高中药材产量,还有利于保护药材种植地的土壤肥力,保证种植地的持续利用。一是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大优质品种引进试验力度,鼓励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为宝鸡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种子资源。二是对宝鸡濒危珍稀中药材的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引种培育的方法,在合适的自然环境区域进行栽培和推广,保护中药材资源。
3.2 发挥优生区优势,重点发展道地药材种植
发挥优生区优势,突出重点,制定道地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发展具有宝鸡品牌优势的中药材品种。以柴胡、秦艽、山茱萸、南五味子、苍术、黄芩等品种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品种,制定重点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藏技术标准,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发展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引导相对贫困地区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
3.3 促进中药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中药采摘园、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旅游基地。立足宝鸡中草药资源优势,结合太白山中草药文化特点,以中医药养生保健为手段,在建立康复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机构的基础上,以科学养生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药养”旅游,积极开发具有较高保健效果和推广价值的中高端“药养”系列产品。
3.4 推进名优品牌建设
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推进名优品牌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宝鸡中医药市场占有率。以向源、科兴、雍盛、汉方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为重点,突出品种优势,打造“太白山”品牌,打通面向全省、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的销售渠道。将宝鸡特色药材的道地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产业优势,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创建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及国家级驰名商标。
3.5 提高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程度
组织宝鸡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建立专门的中药材种植机械研究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加快新型实用型中药材机械的开发。成立由农机技术人员与中药种植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药农在机械选择购买、机械正确操作、机械保养维修等方面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制定中药材机械化种植规范,加大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种植规范化、作业机械化[5]。